台南市副市長顏純左對以古荷蘭文書寫的台灣文獻,紀錄十七世紀荷蘭人與台南、西拉雅族人的關係,是台灣珍貴的寶物。 (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永康報導
一批典藏在雅加達「印尼國家檔案館」的台灣史料,在沉睡三百五十年之後,重返原生地─台灣,市府特別與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共同舉辦「歷史機遇─十七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巴達維亞文獻重現台灣特展」,即日起至二十八日止在永康社教中心展出。
該批台灣史料珍貴文獻於二○○二年被荷蘭的檔案員發現,這一偶然機緣喚醒了一段失落的台灣史,記錄十七世紀荷蘭人與台南、西拉雅族人的關係,也為台灣史填補缺頁,為台灣先民勾勒更清晰、明朗的樣貌。
二○一二年四月,原住民族委員會前任主委孫大川率團訪問印尼,在外交部駐印尼代表處的協助與安排下,印尼國家檔案館將編號四○四三、四四五○、四四五一等三卷檔案共六百七十三頁,逐頁掃瞄建檔,而在這批珍貴文獻內發現有關台南、西拉雅族群的紀錄,有助於了解與認識當時荷蘭人與台南的歷史。
這三卷檔案包括書信、決議錄兩類型,主要為大員小會的決議錄及與荷蘭、印尼巴達維亞、駐華武及雞籠地區牧師的往來書信。從西方史學觀點,這批由宣教師記載之史料,不同於荷蘭東印度公司雇員留下的日誌、決議錄、書信,是宣教師的觀點,記錄十七世紀台灣先民當時的社會生活、族群動態。
原住民族委員會已邀請專研荷西時期台灣史的林昌華、查忻、康培德、賀安娟等學者,協助譯介、解讀這批以古荷蘭文書寫的台灣文獻。
2013/09/03 22:22 中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