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4 費文侯
發掘台灣祖先的遺產,認識自己的過去,才能立足世界
漢人從400年前起陸續移民台灣之前,台灣的原住民早已在這個島上生活了幾千年。儘管最近的研究指出,台灣漢人與原住民在一萬多年前是一家,不過分開幾千年來,雙方各自發展出獨特的文化,台灣原住民與南島文化息息相關,與起源與茁壯自東亞大陸的漢文化截然不同。
不少研究主張南島語系起源自台灣,不過不論南島語系起源自哪裡,以前的台灣原住民,都與其他地方的南島語族關係密切,幾千年來貿易交流頻繁。遺憾的是,由於台灣原住民中,絕大多數平埔族都已經原因不明的消失(漢化或滅亡都有,但詳情不明),因此如今我們很難研究,過去對台灣別具意義的這段歷史。
假如沒有活生生的人與文化可以研究,就只能從考古遺跡中追尋答案。如今我們有了一個很好的機會認識過去,也就是「蘇花公路改善計畫(蘇花改)」在2012年時,意外發現的「漢本遺址」。相關挖掘工作仍在進行,目前已知它至少有兩層,上層距今約1000到1600年,下層已有2000年之久(可參考Tanivu Akuyayana的《原民觀點:千古漢本─尋找最早台商的起源》)。
從漢本遺址中出土,大量非當地生產的瑪瑙與玻璃珠看來,台灣東部在當時與外界的貿易相當發達,繼續發掘下去,必定會有更多收獲。然而挖掘工作目前碰上的最大考驗是時間,蘇花改工程仍在進行,由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劉益昌率領的考古團隊,不斷被公路總局質疑是「文化資產偏見、文化資產至上主義者」(《不滿考古團隊被當承包商 劉益昌:想幫台灣留下文物》)。
公路總局對考古的態度相當不友善,近日甚至認為進度太慢,打算公開採購,找其他的民間業者一起挖掘,而劉益昌質疑民間業者的專業,認為若是讓只知迎合公路總局的業者加入,許多遺址恐怕將永不見天日。更何況,即使考古計劃如期完成,這些珍貴的遺跡,也將深埋在高架橋的橋墩之下,無法原地保留(《蘇花改卡關…中研院救遺址槓公路總局》)。
但公路總局也有自己的壓力,愛作秀的政客也出了一份力。花蓮縣長傅崐萁指責中研院的人馬是「考古霸權」,即使傅崐萁對考古研究的理解程度,就跟連勝文對庶民生活差不多,也能大言不慚表示,台灣絕對另有國際水準的團隊能解決問題,要求中研院考古團隊必須尊重公路總局,拒絕考古霸權壟斷(《赴蘇花改會勘傅崐萁斥「考古霸權」》)。
傅崐萁對「壟斷」的定義還真奇怪,就跟傅崐萁的夫人徐榛蔚,不知道做過什麼事,卻仍能在國民黨選情愁雲慘霧時,壟斷一席不分區立委的安全名額,一樣奇怪。
總之,大家都有自己的責任與壓力,即使傅崐萁與徐榛蔚亦然。仍希望他們能協調順利,大家都能達成自己的目標,使我們能儘量更加認識古代的東部居民,也早日讓現代的東部居民,有一條安全的路。
劉益昌博士的感慨值得玩味:「這些文化遺址,走了,不會再回來。我們也不可能叫過去的人,再活一遍,但是道路、橋梁等開發建設,卻是可以調度,甚至換道,但是現在已經來不及,就應該讓我們做完,加上未來蘇花改公路的橋墩,就會直接落在遺址上,我們忍心橋墩壓著這麼多的原住民族的祖先嗎?我們至少幫這些祖先們搬家。」
是的,不管為了什麼理由,我們至少也要幫這些先人們搬家吧?
作者 / 費文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