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泰雄
1626年4月遭荷蘭人截獲,擄為囚,後來在澎湖及大員成為荷蘭人漳浦語之通譯的黎華鐸(Diaz Salvador)脫逃回澳門成功,在給葡萄牙當局的情報云:大員住有許多日本之大盤收購商,與大員人溝通均使用副用語的漳浦語與大員人溝通,因而讓黎華鐸了解到當時土著的大員人的動向,知道土著的大員人均偏向日本海商,即荷蘭人所稱的在台灣的中國人海盜。
1629年,到大員已五年的荷蘭人還不敢進入當時的蕭壠社、麻豆社台灣人的『庄仔頭』,認為台灣人 ⋯⋯ 的『庄仔頭』的中國人比『庄仔頭』人口還要多。荷蘭人所謂的中國人,就是操漳浦語口音的日本人,所以會覺得很奇怪。1617年從『明清臺灣檔案彙編』第一冊『為擒獲倭功事』有這樣的記載,官方兵船均僱有『漳人』在官方兵船上,負責與日本人海商翻譯,當時的日本人海商都操熟稔的漳浦語。蕭壠社、麻豆社是日本海商與台灣人海商之交易中心,双方均使用副用語的漳浦語溝通,所以引來荷蘭人的誤導。
1632年,崇禎五年,在中國方面,海賊劉香竄起。荷蘭人的『熱蘭遮城日記』有這麼一段記載,1634年3月22日,中國海盜劉香率8艘大型的海盜船,35艘中、小型戎克船,及其他船隻80艘,停泊於澎湖廟灣及澎湖的南邊及北邊的港口,企圖攻取熱蘭遮城堡,4月8日天亮之前約二小時,中國海盜劉香率部眾約600人,攻擊熱蘭遮城堡,遭荷蘭人的兩門Casmadt大砲攻擊,在天亮之前撤退。此事件是荷蘭人所聘請的中國人翻譯員Lacco與劉香裡應外合,企圖攻下熱蘭遮城堡及荷蘭人之馬廄。
攻城失敗,劉香率眾欲前往下淡水搶掠米糧。4月14日劉香之部眾及船隊停留在打狗上岸取水,遭台灣馬卡道族人攻擊,約二、三十人遭殺害,原本欲往下淡水溪流域搶米糧,遭攻擊後,迅速離開台灣,渡往澳門諸島搶奪糧食。
事後,荷蘭人從中國商人處獲悉,劉香在打狗受到台灣馬卡道族人攻擊時,不只二、三十人遭殺害,連劉香的多位副手,也在這次戰鬥中遭台灣人『馘首』,導致劉香海盜集團在中國快速瓦解。
自古以來,台灣就獨立於中華帝國之外,當時台灣並非中國所追求的外貿市場,台灣完全與中國人一點関係都沒有。有的話,只是當時中國海寇,為躲避中國官方追捕而到台灣,但從歷史之軌跡,可看出當時的中國海寇均遭到我們祖先的『馘首』待遇。例如鄭舜功所寫的『日本一鑑』就提到明國嘉靖年間,中國四大勢力的海寇中的許棟一股勢力,其兄弟許楠,曾率部眾至台灣,因盜島木植,遭島夷所殺,即遭台灣人『馘首』侍候。
台灣在大航海時代前、後,日本海商於每年東北季風快結束之前,均會進駐台灣,除在台灣收購鹿皮、獐皮、魚干、砂糖之外,以台灣為基地,並雇用台灣人為船員,前往中國沿海私貿。台灣人漸與北方南下的大和民族人混居,所以在台灣人母系血緣有5%屬於日本的母系血緣。
台灣歷史上所稱的『笨港十寨』,其實這些所謂的『寨』,均是進駐台灣的日本海商,所搭建的歇腳地,屬於『番仔寮』之類的地方,是採購台灣人的鹿皮、獐皮、魚干、砂糖的小型集貨場,這些集貨場的負責人通常被台灣人稱為『甲螺』。這些集貨場,也是日本海商進出中國私貿時,米、水供應鏈中心。較大形的集貨地部落日本人稱為日埠,台灣人稱為『番仔庄』,『番仔庄』、『番仔寮』名稱常讓研究台灣歷史的台灣歷史學者解釋為『番仔庄』、『番仔寮』就是平埔族台灣人部落,而其他村落都是漢人村落,其實『番仔庄』、『番仔寮』是日本人部落,其他村落都是本地人之村落。
『笨港十寨』並非歷史上所謂的顏思齊與鄭芝龍所開墾出來的村落。鄭芝龍並非跟隨『顏思齊』在台灣掘起,明國的官方資料並沒有「顏思齊」這號人物的出現,鄭芝龍根本未踏上台灣這片土地一步。『中國人在台灣的移民史,百分之百是虛構的』。
圖為荷蘭人所描繪的台灣人祖先『福爾摩沙居民』圖。大航海時代前、後的台灣,是農、漁、牧並進的時代,高蛋白的食物豐碩,當時的台灣人是比荷蘭人壯碩高大,荷蘭人因長期在海上航行,營養不良。畫面所見的台灣人應該是八九不離十,此圖是台灣人捕鹿的素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