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時代前後散佈於台灣各地的日本人海商(八)
台灣人最早認識漢字是跟日本海商學的,並非由所謂的漢人傳進台灣的。
日本人的文字雖然是使用中國經由朝鮮傳至日本,稱中國文字為漢字,但稱中國人,在日本語文上好像沒有見過使用『漢人』這個名詞,均使用『支那人』,支那人常被誤解從china音譯過來,其實是從『秦』音譯而來。『支那』是古日本文,稱印度、中國之名稱,是秦之國號之由來,也使用『震旦』、『振旦』、『真丹』來稱呼中國。
漢文字傳入台灣並非漢人傳入台灣的,是日本人傳進來的。在荷蘭人入據台南大員之前60年~80年之間,台灣人就知道什麼叫做漢字,知道漢字是日本人在使用。當時的大員人也學漢字,將漢字以日本語發音或以漳浦語發音不得而知。但依當時的環境,依判斷應該是以漳浦語發音。台南的大員人也知道,漢字的源頭在中國,當時的台灣人海商與日本海商,又共同使用漳浦語來相互溝通,所以台南的大員人乾脆就以源頭的發音來學習。所以漢字與漳浦音是日本人帶進台灣的。非台灣歷史所說的『漢人大量入台拓墾』、『漢移民偷渡接踵而至』的就把漢文與閩南語帶進台灣。
當時的明國尚是海禁的時期,一直禁止人民出海,那來漢人大量入台拓墾,連真正中國海盜雖有進出台灣,但都不敢久留,也無法久留。片板隻帆不得下海是自明國建國以來開始實施,清國延續其政策,所以將近有550年的海禁,那來漢移民偷渡接踵而至。
台灣人學漢字,後來就稱為學漢文,學習年代相當久遠,一直延續到今天小學生還有人在學漢文,台灣人學漢文是從『三字經』開始,是當時的私塾所使用的教科書一樣。可能延續500多年,甚至更久遠。
台南的大員人,一直把漢字當成自己的語文,並以漳浦語發音,不以當時的西拉雅土語發音,因而失去了自己的母語,這是台灣人與日本人、韓國人不同之處,韓國語文也跟日本人一樣,有類似的平假名及片假名之類的文字,早期也使用漢字,但以韓國土語發音。台灣人就以漢字,並以漳浦語發音來使用文字,因此將自身的母語漸漸流失掉。
日本開國初期原無文字,據『日本書紀』所載,日本最早的文字是漢字,係在日本應神天皇15年,即西元270年~310年之間,華人阿直岐、王仁與三韓將,將論語十卷,千字文一卷帶至日本。日本叫漢字為『真名』,再自創假名之後,就自成一格之文字,假名又分為平假名,即あ、い、う、え、お。及片假名,即ア、イ、ウ、エ、オ。就這樣,藉由假名文字與真名文字的組合,成為日本特有的文字,便可寫成文章。而傳入之漢字並非使用漢字之原音發音,而由日本原有之發音,套在漢字上。例如日本未有文字之前所說的“今天” 叫『こんにち』傳入漢字“今天”一詞的漢字就用『今日』來書寫,但以『こんにち』來發音。所以清國『皇清職貢図卷』有敘述日本,其中有一句話云:亦習中國文字,讀以土音。所謂的土音,就是日本沒有文字之前的日本話。
在日本,漢字至今仍然廣泛被使用。日本在假名文字草創之前,是以漢字代替現今日語來做記錄,所以越古老之日本文學,漢字之使用就越多。但自二次終戰後,日本文字又有了大變革,現以外來語做為文字之主幹,這是日本文化的大變革。
在大員時期的台灣人,即荷蘭人入據台南大員之前60年~80年之間,台灣人知道日本人在使用文字上,使用較多的漢字,就被認定文化水平較高之高級知識份子。台灣人就這樣,有樣學樣,學起日本人所使用的漢字,甚至稱自己是懂漢文的讀冊人,懂漢文的讀冊人不等於漢人,但KMT御用歷史學者就喜歡這樣的二分法,來將台灣人懂漢文的讀冊人等同於漢人的說法。從台灣古契約文書中,出現有漢人自居之買賣契約上,這些均是大員出身的台南讀冊人為主。
台灣人原本就是有名無姓氏,跟日本人一樣,日本人有時會自嘲,他們祖先還沒有姓氏時,在田裡工作,突然心血來潮,想取用姓氏,問家族,使用『田中』如何,這樣可以讓田裡生長的作物,年年豐收,所以決定以『田中』為姓氏。
有了漢字傳入大員之後,台灣人原本也是有名無姓氏,不在意姓氏這些事,當時可能荷蘭人入駐大員也不在乎大員人姓什麼名什麼,所以對大員人均以羅馬字拼音,來稱呼對方,所以取用的名字都很洋化,例如麻豆社頭人Tacaran,新港社(今台南新市)頭人Dycka,目加溜灣(今台南善化)首領Hoytsee,都是有來頭的人物。
尤其目加溜灣首領Hoytsee,是荷蘭人的頭痛人物,一直要捉拿他,荷蘭人認為1629年的麻豆事件,認為是Hoytsee所策劃攻擊荷蘭人的事件,荷蘭人在該事件失去部隊精英計66人。首領Hoytsee,還自備有船隊航行於現今台灣沿海地區,即荷蘭人所稱的『魍港』地區,連合麻豆社頭人Tacaran,收取日本人南下或南部漁船北上的捕漁稅,隱然成了另類的王國。
本土導演魏德聖先生曾談及想拍台灣史,這是最好的題材,當時的大員人商人及在大員的日本人海商已會使用漳浦語。而在大員的荷蘭人均僱用閩南人當翻譯,所以要拍此電影,語言上的使用不是很困難。
到清國政府時期的乾隆21年,即1756年,規定台灣人必須選則唐山姓並強迫台灣人歸化唐山的設籍政策,即所謂的「賜籍從姓」的同化政策,導致台灣人必須杜撰自己祖籍是從唐山過來,否則無法立足。執行期是嘉慶年間,所以很多台灣人的族譜記載都是嘉慶年間來台。
圖:此圖記得是從FB節錄下來,版主認為不妥請告知。日文漢字是以日本語發音再以片假名記載日本土語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