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發現台灣 –台灣控
Viewing all 13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台灣人不是中國人 揭穿國民黨愚民謊言

$
0
0

這份資料太重要了
日本時代的台灣戶口謄本是大清國民就註明《清》
可以推翻 所謂的「日本時代戶口謄本的《福廣》 就是中國人」的謠言。
日本時代的戶口謄本 註明 福、廣 表示忘了母語只會說閩客語的熟番 不是支那人
如果日本時代戶口謄本 註明《清》這才是支那人

所以 如果
日本時代的戶口謄本 註明的是 福、廣 表示忘了母語只會說閩客語的熟番 不是支那人
如果日本時代戶口謄本 註明《清》這才是支那人 這份戶口謄本資料我看過
很多中國派歷史研究者 故意不提1895日本人接收台灣時就有 清時代的台灣戶口資料
這是關鍵證據 日本人就是依據這份資料 來分辨您是熟番還是支那人
如果是清國支那人就必須離開台灣
要記住這個重點

蕭泰雄

中國人寄籍的戶口籐本見過嗎?

1895年之後,日本總督府,在台灣做一全面性的戶口調查,
動用日本人類學者及懂漢文的台灣人約一萬多人,徹底調查台灣人口以及族群的分佈,
當時的調查之詳細,不輸現今林媽利醫師使用的DNA檢測。
日本人類學者是以族群為中心,將族群的語言以羅馬字拼音,
再以漢文譯註,來考台灣人的母語,所以當時人種驅離是很嚴謹的。
將在台灣的清國人驅逐的很乾淨,完全不懂『福』語或『廣』語的台灣人,在
戶口籐本的種族欄內至註明『熟』。
當時不願回國的清國人,至1905年12月31日在台漢人正確數為8083人。
總督府後來發給這些人『華僑證件』,識別為中國人,後來這些人也逐漸回國。

日本總督府後來為加速南進政策,才自中國進口奴工來台灣建築鐵路,
人數約四萬多人,這些人,集團性的散居在現今的鐵路沿線。
中國進口奴工來台灣建築鐵路,人數約四萬多人,
都是仲介公司集體辦中國護照入境的,入台後集體辦寄籍。

1905年12月31日在台漢人正確數為8083人。在台灣怎會有中國人。
日本人將在台灣的清國人驅逐的很乾淨,完全不懂『福』語或『廣』語的台灣人,
在戶口籐本的種族欄內註明『熟』。
懂福佬話的在種族欄註明『福』,懂客家話的在種族欄註明『廣』。
是總督府為方便調派『台灣軍伕』,在戶口籐本的種族欄內註明,
方便調派台灣人去統治福建及廣東。

蕭泰雄
1895年之後,日本總督府,在台灣做一全面性的戶口調查,動用日本人類學者及懂漢文的台灣人約一萬多人,徹底調查台灣人口以及族群的分佈,當時的調查之詳細,不輸現今林媽利醫師使用的DNA檢測。
日本人類學者是以族群為中心,將族群的語言以羅馬字拼音,再以漢文譯註,來考台灣人的母語,所以當時人種驅離是很嚴謹的。將在台灣的清國人驅逐的很乾淨,完全不懂『福』語或『廣』語的台灣人,在戶口籐本的種族欄內至註明『熟』。
當時不願回國的清國人,至1905年12月31日在台漢人正確數為8083人。
蕭泰雄
日本總督府後來為加速南進政策,才自中國進口奴工來台灣建築鐵路,
人數約四萬多人,這些人,集團性的散居在現今的鐵路沿線。持護照時間到 一樣要回中國

來源:http://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456798694368646&set=a.436460963069086.96375.100001155592283&type=1&theater


史前台商–劉益昌的千年台灣

$
0
0

日前,宜蘭漢本遺址搶救挖掘,
中研院老師劉益昌高興的說,
發現證實千年前台灣的存在,
因為遺址的居民,
以航行、徒步,
到台灣許多地區,
甚至跨海遠行,
交換物件、勞力,
生業行為已經由狩獵、農耕,
走向交換的貿易雛形。

劉益昌老師,
一直是心中尊重的學者,
他不僅跑遍遺址現場,
思考建構著台灣千年歷史,
同時也常在環評會議上,
為捍衛土地奮鬥。

公視1月14日晚間十點,
將會播出「搶救台灣千年歷史」,
介紹這位考古史學家與土地守護者。

中國人都不是漢人 台灣人怎麼會是漢人

$
0
0

「中國」一辭在西周初年出現,當時是指首都,是地區名辭 而非地理名辭。毛傳:「中國,京師也」,是最好的註腳。 1912年孫文創立中華民國之後,「中國」才有近代國家 正式名稱的意義,是政治名辭也是地理名辭。清末很多國家 在非正式場合稱滿清為中國,但在正式文書上仍稱「清國」 ,例如馬關條約日文版第二條,「清國將左記土地主權(遼 東半島、台灣澎湖)及其上的城壘兵器製造所官有物永遠割 給日本」。

所以,古時的「中國」是指其古都河南的洛陽地區,「中國 人」是指洛陽地區的住民,也就是漢人、黃帝的子孫。因為 傳說中的黃帝就是在洛陽盆地建國。洛陽盆地就是中國固有 領土的全部,它的面積比台灣小很多,所以,台灣國的固有 領土比中國的固有領土還大。
⋯⋯
「中國」除了是地區名辭之外也指人種,那就是漢族,所以 「中國人」就是漢族,其祖先為黃帝,只要祖先不是黃帝者 ,都不是漢族、中國人。漢族原名華夏或簡稱夏族(這和夏 禹的「夏」無關),例如:「華夏不行中國禮樂者,即可視 為夷狄;夷狄行中國禮樂者,得視為中國」。

漢族向為少數民族,早已被眾蕃包圍消滅

古時華夏人種稱呼洛陽盆地四周的外國人為,東夷、西戎、 北狄、南蠻。這些外國人,土地大,人口眾多,後來輪流統 治「中國」四千多年,人口居於少數的漢族,血統上早已溶 入居於多數的異族當中,亡國也亡種,那裏還有漢族?所以 ,今日的中國歷史以漢族為中心,是假歷史。以下就分析中 國自稱的五千年歷史當中,每一時期統治者的血統真相。

(((((四千六百年歷史當中漢族被蕃族統治四千兩百年 )))))

一、黃帝: 是傳說中的人物,不是正式歷史。傳說他原姓公孫,因長於 姬水(一說山東曲阜),故以姬為姓,是有熊君之次子,居 於軒轅,故又名有熊氏,號軒轅。他打敗南方君長蚩尤而被 推為領袖。據傳,有25子,其中14人得12姓,計為: 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嬛、依。此1 2姓為華夏、夏、漢族血緣的根源,外姓可判為異族,亦即 蠻族。後因賜姓或封地等關係,外姓也有漢族。

二、堯舜:
1. 堯: 祁姓,陶唐氏,華夏漢人。自黃帝至堯亡計455年,其後 漢族皆為異族統治。因堯死舜繼,舜就是東夷不是漢人。
2. 舜: 姚姓,有虞氏,東夷蠻族。

三、禹: 一說偃姓,一說姒姓,皋陶氏,西戎或東夷。

四、商: 東夷。

五、周: 姬姓,來自西歧,今日陜西,與羌人混血。

六、春秋:
1.齊: 薑姓,三苗後裔(南蠻)。
2.晉: 漢人。
3.秦: 西戎。
4. 都是南蠻。

七、秦: 西戎,今之藏族系,可能是氐人,故後來氐人符堅建國也叫 秦。史家為了區別,稱之為前秦。

八、漢: 自稱是漢人,其實很可疑。劉邦出身卑微,而當時位居公、 侯、伯以上者才有族譜。沒有族譜,而中原已被外 族統治兩千年,如何確定是漢人?

九、三國: 魏不詳,蜀漢自稱是漢人,吳為南蠻。

十、南北朝:
1. 南朝:晉室南遷壓迫苗越,晉之血統不詳。
2. 北朝:
前涼: 自稱漢人。
後涼: 氐族。
南涼: 鮮卑。
北涼: 匈奴。
西涼: 漢族。
前趙: 匈奴。
後趙: 匈奴。
前秦: 氐族。
後秦: 羌族。
西秦: 鮮卑。
前燕: 鮮卑。
後燕: 鮮卑。
南燕: 鮮卑。
北燕: 漢族。
大夏: 匈奴。
成漢: 氐族。
北魏: 鮮卑。
北齊: 漢族。
北周: 鮮卑。

十一、隋: 楊堅為北周外戚,與鮮卑混血。

十二、唐: 李淵為「漢」與鮮卑混血。

十三、五代十國:
1. 五代:
後梁: 漢族。
後唐: 突厥。
後晉: 突厥。
後漢: 突厥。
後周: 漢族。
2. 十國: 除北漢在山西之外,餘皆在江南,與漢族根據地中原無關。

十四、北宋: 自稱為漢族。比劉邦更可疑,因中原至此已被外族統治三千 年,那來漢族?

十五、金: 西元1127年滿清始祖女真人佔領中原。

十六、元: 蒙古人,屬匈奴。

十七、明: 自稱漢族。但是,比劉邦、趙匡胤的「漢」血統更可疑。

十八、清: 滿族,亦即女真人。

十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血統上自稱漢人,而國籍上自稱中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人口統計,公開通報的總人口12億多之中,自稱漢族人口 佔10億多,其餘約2億,為滿、蒙、藏、回、苗等53個 少數民族。事實上,這12、3億人口,都不是漢族。

現在,中國人的血統,在中華民國稱為中華民族,而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民族。不管如何稱呼,兩種名稱都只 有政治意義而無血統意義。根據以上的分析,漢族名存實亡 ,中國人的血統不是屬滿、蒙、藏、回、苗等五個主要族群 ,就是屬其他48個少數民族。實際上,中國大陸30幾省 的土地,自古就是這53族的固有領土,中國統治下的各民 族不但應該仔細尋根,更應知道土地的歷史,向統治者討回 本族的固有領土和民族尊嚴,因為漢族的固有領土只有洛陽 盆地。中國民族、中華民族都是虛構的族名,都經不起歷史 、血統的檢驗,閩客是越族,不是漢族。

資料來源 蒼狼的部落格

日本時代被強制遣返大陸的唐山公◎蕭泰雄

$
0
0


羅漢腳 指的是台灣清治時期, 偷渡來台的漢人 。
(後來 日本領有台灣初期,均發給乞討執照的羅漢腳)。
— 翻攝自日文臺灣文化志。

看到這張圖就好像聽到「 酒矸仔通賣嘸 」的歌聲響起。
應該是當時的低級外省人吧
漢文人虛構的唐山公

據研究近代公共衛生之學者認為,
1897年5月8日6400人內渡人口,
是因日本剛接收台灣時,

台南 發生嚴重之鼠疫病 (俗稱黑死病) ,
是中國之船舶帶進來的,

日本政府強制將6400中國人遣返中國。
但另外的看法應該是日本政府將
單身《羅漢腳》漢人與鼠疫病患
一起強制遣返中國.

太多證據証明你不是閩南人

$
0
0


《 強勢熟蕃 》 接觸道教
道教伸入台灣
而道教的 五行 八卦 風水 地理 流年 發財 命相 加上祭拜文化
而讓熟蕃風俗 產生劇烈的改變
道教殯葬業龐大的商機
帶動 《 強勢熟蕃 》 接受漢式喪葬文化
也模糊台灣人的根本傳統
首先
長輩死亡最主要的 祖先牌位
就直接和道教產生密切關係
沒有祖先牌位 的熟蕃
殯葬業者會建議喪家來設立牌位
如果揀骨時才設立牌位 就請 《 土公師 地理師 》 幫忙
《 土公師 地理師 》 再參考百家姓
依據姓氏再 填上堂號
這些堂號就是大陸 地區的地名
榮陽堂 西河堂 濟南堂 等等 …
( 祖譜上有記載 墓碑也有刻上堂號 )
過去教育不普及
到處是文盲許多人不知堂號 是什麼意思
這就是造成 台灣人後代子孫 《 種族和宗族認同錯亂 》 的原因
少數人就是依據這幾個因素
經過文書虛構宣揚
把強勢熟蕃扭曲為閩南族群 . 客家族群

硬說是台灣人祖先來自中原
甚至部份台灣人
至今還以為自己是閩南人 . 客家人
互相以 《 蕃 》 來賤視對方
聽老一輩 辦過〈喪葬事務〉的人說過
只要和《土公仔》談好價錢
墳墓 祖先牌位 . 堂號
甚至 10 代 15 代一大本假漢族譜
都能包到好交給你
這就是大陸進入台灣的殯葬文化產生了假漢人
但是從來沒看過漢文人 肯去批判這段在台灣 存在多年不倫不類的現象
善良的台灣人
被灌輸中國的的風水 地理思想之後
業者
就可以說服你
把地下已經埋了多年的祖先
挖出來重新轉個方向《改風水》
而稱之 《 後代子孫命運會更好 》
這也就是大陸進入台灣的文化之一
以上這種高利潤的殯葬行業
快速催化台灣熟蕃
擁有漢式祖墳
所以
這種中國殯葬文化在清代
已經開始蠶食台灣人民
1966 年
毛澤東為什麼發動文化大革命
就是因為
許多低劣的中國古老文化
腐蝕中國百姓 數千年
毛澤東想借由青少年 來改造中國
初期
以大中學生紅衛兵為主力
以破除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為目標
文化大革命的是是非非
有褒有貶
歷史說的很清楚
中華文化有好的一面
也有低劣的一面
台灣民間流入 連中國官方都想鏟除的舊風俗舊文化
後果可想而知
※《土公仔》就是撿骨業者 通常對陰宅風水 略知一二

………………………………………………………………………….
再說熟蕃宗教信仰

本來的熟蕃宗教信仰是拜祖先
稱《太祖》
也有在石碑上或木雕牌位用漢字刻上’’阿立祖’’
旁邊伴隨一尺左右的白色瓷瓶
壺內裝著聖水 裡面有祖靈

後來熟蕃接觸道教
神桌上奉祀觀世音菩薩
卻不知白色瓷瓶是什麼意義
後代子孫插上植物《萬年青》反而非常茂盛翠綠

《阿立祖》的石碑被放在角落
傳說非常靈邪
後代子孫不敢丟棄
早期台語稱 : (壁腳佛)

後來石碑被稱為《地基祖》
再來又被稱’’地基主’’
現在台灣人拜拜一定會拜《地基主》
其實就是《熟蕃》平埔族的祖先

太多證據証明你不是閩南人

來源: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1155592283

奴工拍賣行情 非洲黑奴1000元 華奴400元

$
0
0

華工————————【作  者】 彭家禮
一般指在國外從事體力勞動的中國人﹐
是海外華僑的重要組成部分。

清代華工出國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
在鴉片戰爭前﹐
主要是自願結夥出洋謀生﹐
大多分布在東南亞﹐人數較少﹔

從鴉片戰爭到清末﹐
幾乎全是被西方殖民主義者拐掠﹑
販賣的契約華工﹐
分布在世界各地。

19世紀去東南亞的華工﹐
累計至少在七百萬人以上﹐
人數估計十倍於前一階段。
華工絕大多數是閩南人﹐
也有少數粵東人。

華工出國的原因

福建和廣東沿海地區﹐
地狹人稠。

破產的農村勞動力
國內無處容身。

而當時的南洋﹐
地廣人稀﹐
土地肥沃﹐
地下資源豐富。

閩粵兩省同南洋僅一水之隔﹐
得“貿易風”之便﹐
又有海外同族﹑
同鄉的招引﹐
兩省“過剩”人口便相繼到南洋謀生。

16﹑17世紀﹐西方殖民主義者相繼侵入東南亞。
他們為獨佔東南亞﹐
不允許華人從事獨立的經商活動﹐

迫使華人只能充當
中介商和開發其殖民地的勞工。
隨著殖民地的不斷開發﹐
去南洋的華工日益增多。

清代前期的南洋華工

清初已有大批華南沿海居民出國﹐
以去爪哇島各地的人數為最多。
17世紀下半葉﹐
爪哇島上共有五萬名中國人﹐
絕大多數是體力勞動者。

1710年﹐
僅巴達維亞市(Batavia﹐
今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即有十萬中國人。
華工有自由僱工﹐
也有由船戶販來的押身抵債者﹐
名為“新唐”或“新客”
(“新客”一詞﹐1683年已在巴達維亞出現)。

“新客”在償債勞動中﹐
對僱主有人身隸屬關係。
1740年﹐荷蘭殖民主義者為了消滅華人的經濟優勢﹐
在巴達維亞曾屠殺華人一萬多人。

爪哇華工即轉往蘇門答臘﹑婆羅洲
(Brneo﹐今加里曼丹)和廖內群島等地。
他們或組成帶有村社性質的勞動組合“公司”﹐
向當地酋長交納租稅﹐
領地採金﹐或從事農墾﹑捕魚﹑放牧﹑
種菜﹑種茶﹑伐木﹑造屋﹑造船和築路等勞動。

在西婆羅洲﹐這樣的“公司”共有十八個。
著名的如東萬律的“蘭芳公司”(1777年成立)﹐
盛時有華工三四萬人。
除組織生產外﹐
還按天地會的模式組成自治﹑
自衛的集體﹐名為“蘭芳大總制”﹐
公推羅芳伯為“大唐客長”﹐
實行樸素的民主體制。

“公司”成員曾發展到三十萬人(包括當地居民)。
荷蘭殖民軍曾多次襲擊婆羅洲的“公司”﹐均被擊退。
1854年﹐大港等公司先後被荷蘭殖民軍消滅。
1865年﹐“蘭芳公司”亦被荷蘭殖民當局撤銷。
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
英國為在馬來亞進行殖民擴張﹐
曾以授地招墾﹑貸款補助等誘餌﹐
鼓勵和羅致中國人前往開發。

19世紀20年代﹐
馬六甲附近和半島西部各土邦的錫礦已有幾萬名華工。
檳城和新加坡的原始森林很快就被華工開闢無遺。
隨後轉向半島內陸柔佛﹑
雪蘭莪和霹靂等土邦。
華工向當地蘇丹納租領地開發﹐
稱為“港主制”。
他們在當地自建村鎮﹐
柔佛境內聚居達數千家﹐
柔佛邦的二十九條河流的兩岸﹐
幾乎全是華工開墾的種植園。

海峽殖民地的三個港口
(主要是新加坡)成為華工不斷向半島內陸推進的據點。
契約華工 從鴉片戰爭到清末﹐
分布於世界各地的華工幾乎全是被強迫簽訂契約的﹐
通稱為契約華工。

主要分為欠債勞工和契約勞工兩種。
前者是同華人“客頭”或包工頭訂約的債奴﹐
後者是同白人僱主訂約的契約奴隸。

這兩種契約華工可分為四種不同類型﹕
南洋的“豬仔”華工。
欠債勞工的一種。

1800年檳城出現出售立約勞動一年的華工﹐
售價由十至十五元增至三十元﹐稱為“賣豬仔”。

“賣豬仔”一詞﹐
在中國文獻中最早見於
道光七年(1827)
刊行的張心泰著
《粵遊小誌》。

當時以新加坡和檳城為中心的“賣豬仔”
活動便逐漸興盛起來。
鴉片戰爭後﹐
在檳城﹑新加坡﹑廈門﹑汕頭﹑香港﹑澳門等地
都設有專門拐販﹑囚禁“豬仔”的客館﹐
俗稱“豬仔館”。

各地“豬仔館”關係密切﹐賄通官府﹐
上下其手﹐迫害華工。
“賣豬仔”的利潤豐厚﹐
新加坡的售價常在百元以上﹐
而成本不過二十元﹐
華工本人所得不過十元﹐
盈利由“豬仔”頭和拐販等層層分潤。

華工要為這筆身價付出為期三年的債奴勞動。
“豬仔”有“新客”﹑“老客”之分。
到年終結帳時積欠未清﹐只得續約﹐
是為“新客”。
還清了欠債的“豬仔”﹐如繼續立約勞動﹐
稱為“老客”﹐每月可得工資五至六元。
從19世紀70年代起﹐
英國和荷蘭加強了對東南亞的經濟擴張﹐
南洋的“豬仔”迅猛增加﹐多數在馬來半島﹐

一部分在蘇門答臘的種植園和錫礦上勞動。
從1800年到1914年英屬馬來聯邦政府宣布廢止“豬仔”制為止﹐
入境華人累計近八百萬人﹐
其中“豬仔”至少佔80%。
南洋的“豬仔”大多數是從廈門﹑
汕頭和海南島去的。
在20世紀最初十年﹐
去馬來亞的“豬仔”年均二十萬人。
1913年達二十七萬人。

——————————————————————————

從1864年起﹐
荷屬蘇門答臘需要華工種植煙葉﹑
開發錫礦﹐
每年約自新加坡轉販一萬六千名“豬仔”﹐
引起英國殖民當局的干預。

1877年﹐英殖民當局決定在新加坡設立華民政務公司﹐
控制“豬仔”販賣﹐減少中間環節﹐
降低成本﹐同時防止荷屬蘇門答臘的轉販。
荷蘭殖民當局不得不轉向中國﹐
從“豬仔”的源地汕頭和香港直接設館招募。

汕頭所設“元興洋行”﹐
專門拐販“豬仔”供應蘇門答臘島﹐
由德商好時洋行包攬承運。
從1888年到1931年共拐去三十多萬人﹐
連同過去從新加坡轉販的人數﹐共約六十萬人。

拐去的“豬仔”主要用於擴大開發﹐
但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填補死去“豬仔”的空額。
早期馬來華工年均死亡率為50%。到20年代初﹐
年均死亡率仍高達20%。

蘇門答臘島東部地區“豬仔”年均死亡率為50%。
無數的“豬仔”為這些殖民地的種植園﹑
礦山及各項生產事業的開發和當地的經濟繁榮
付出了血汗和生命的代價。

估計從180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
去東南亞的華工累計在一千萬人以上。
拉丁美洲等地的契約苦力。

1838年英國廢除了殖民地的奴隸制度﹐
英屬西印度群島的甘蔗種植園因黑奴走散﹐
勞動力短缺﹐生產陷於癱瘓﹐
迫切需要引進外來勞工。

這時的秘魯和古巴也因英美大量投資開發﹐
苦於廉價勞動力不足。
鴉片戰爭後﹐1846年﹐
曾兼任葡萄牙﹑西班牙﹑
荷蘭駐廈門領事的英國的投機商德滴首先在廈門開設德記洋行﹐
亦稱賣人行﹐僱用幾百名打手和枴子﹐
用付給“人頭錢”的辦法收買歹徒拐來的苦力﹐
把他們囚禁在巴拉坑(Baracoon﹐葡語﹐即收容所)﹐
用暴力強迫他們簽訂到遠洋勞動八年的賣身契約﹐
並在苦力胸前打上烙印﹐
以S﹑P﹑C三字分別代表去夏威夷﹑
秘魯和古巴﹐然後押送上船出國。
這種販賣人口的勾當﹐暴利驚人﹐
而且華工勞動效率又高﹐

當時在英屬圭亞那用五百名黑奴生產的糖﹐
在古巴只需一百九十名契約苦力。
一名黑奴的價格為一千元﹐
而一名契約苦力才四百元。
因此﹐英﹑葡﹑西等國的苦力販子在汕頭﹑
澳門大肆擄掠華工。

從華南到拉丁美洲﹐需航行三個月至半年。
在漫長的海途中﹐
氣候酷熱﹐成百上千的苦力被鎖禁底艙﹐
生活條件極為惡劣﹐
去古巴的苦力船海上死亡率曾高達45%。
成為名副其實的“海上浮動地獄”。

處於絕境的苦力﹐曾多次聚眾暴動﹐
從1847年到1872年﹐
見於記載的這類事件共達五十二起﹐
多數取得勝利﹐奪船返航。
當被鎮壓下去時﹐
苦力往往採取破釜沉舟的辦法﹐
與敵人同歸於盡。

據估計﹐
從1845年到1875年被掠販到拉丁美洲
和大洋洲的契約苦力不下五十萬人。

其中古巴和秘魯分別為十四萬三千和十二萬人。
絕大多數是從澳門掠去的。
古巴和秘魯原來都是西班牙殖民地﹐
以虐待華工著稱於世。清政府在19世紀80年代﹐
曾先後派陳蘭彬和容閎分赴古巴和秘魯進行調查。
陳蘭彬在名為
《古巴華工事務各節》
的報告中附有一千六百名苦力的控訴﹐
詳述苦力身受和目睹僱主殘酷凌虐的事實。
報告公布後﹐舉世震驚﹐國際正義輿論曾痛加指責。
去美國的“賒單工”。
欠債勞工的一種。“賒單”﹐粵語﹐
指賒欠船票﹐英文為Credit-ticket。

“賒單工”專指從香港販往舊金山的欠債華工。
1849年﹐上海英商祥盛洋行掠買二百名契約苦力
﹐裝美國船“亞馬森”號運往舊金山﹐
每人的船票﹑伙食和雜費共一百二十五元﹐
由祥盛墊付﹐簽訂契約到美做工﹐
按月在工資內扣還。
1850~1851年﹐香港開始拐販欠債華工到舊金山。

為了監督華工履行契約﹐
收回墊款本息﹐安排華工勞動﹐
在舊金山的廣東各屬同鄉會(即會館)很快成為聯繫業務
控制華工的機構。
“賒單工”幾乎全是從香港輸往美國的。
拐匪以暴力強迫華工見官誑稱“自願”﹑
“自費”出國﹐
取得美國領事簽證﹐打著“自由旅客”招牌﹐前往美國。

1855年香港英國當局別有用心地炮制了一個“中國乘客法案”﹐
裝出要改善華工運輸條件﹐
實際從未付諸實施。
“賒單工”到達舊金山﹐
先到會館報到﹐隨即在包工頭帶領和監督下﹐
編隊到指定工地勞動。
美國僱主付給華工的工資﹐
僅及白人工資的半數﹐而且全部交給會館頭人﹐
頭人除剋扣和勒索墊款本息外﹐
還從生活消費以及誘煙﹑誘賭等方面剝削華工。

19世紀中期﹐
美國從事運載華工的航運業得到十倍的暴利。
從香港到舊金山的航運成本每人只需五元﹐
而票價卻在五十元以上。
專門載運華工的“太平洋郵船公司”﹐
每年還從政府領取五百萬美元的津貼。

這家輪船公司同華商會館訂有口頭協議﹐
華工乘船回國﹐
必須持有會館的證明﹐
否則不售船票。
華工從踏上美國國土之日起﹐
就受到白人種族主義者的排斥和凌虐。

西部各地排華風潮踵接﹐
華工沒有任何保障。
美國修建從東到西﹑
橫貫美國全境的中央太平洋鐵路時﹐
因工程險阻﹐勞工短缺﹐
曾同中國簽訂招募華工的條約。

數以萬計的華工在築路中犧牲了生命﹐
可是在這條對美國經濟發展具有劃時代作用的鐵路建成後﹐
慶祝通車典禮﹐
卻不讓華工參加﹐
並把他們全部解僱。

事隔不久﹐
由於遭到週期性的經濟危機襲擊﹐
美國各地出現勞動力過剩﹐
排華活動亦更加熾烈﹐
屠殺﹑焚掠﹑毆辱和驅趕華工的慘案達二百餘起。

1882年美國政府背信棄義宣布廢約並嚴禁華工入境﹐
去美國的“賒單工”就此結束。

據估計﹐從1849~1882年﹐
去美國的華工共約三十萬人。
他們對美國西部的繁榮﹐
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世紀60年代﹐
華工在美國加州高山區修築鐵路
}" alt="顯示圖片" src="http://192.192.96.173:8080/
/web34m/Image/Content/ImageBlack.bmp" align="textTop" />
“合法”招募的契約華工。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
英法聯軍攻佔了廣州。1859年﹐
廣州拐架苦力的暴行十分猖獗﹐
激起群眾自發懲治拐匪的行動。

英佔領軍當局為控制局勢﹐
由佔領軍行政委員巴夏禮出面﹐
向廣東巡撫柏貴施加壓力﹐
迫使出示准許民人自願出洋作工﹐
到英國招工公所報名。

第一批為圭亞那招去了契約華工三百人﹐
每名成本(包括運費六十元)僅一百十七元﹐
而當時加勒比海地區契約華工的售價為四百元﹐
此舉為種植園主省去八萬五千元。
這是所謂“合法化”招工的前奏。

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迫簽《北京條約》﹐
強使清政府“同意”華人自願出洋做工。
但是自願應募者寥寥無幾。
結果﹐招工館還是用人頭錢向拐匪收買苦力。
從1860年到清末﹐
英﹑法﹑西﹑美﹑秘﹑荷﹑德等國
都曾先後同中國政府簽訂招工章程﹑條約﹐
假“合法”招工之名﹐行“合法”擄掠之實﹐
具體事例不勝枚舉。

八國聯軍進犯北京之後﹐
並不缺少勞動力的南非金礦財團亦趁機在華北招募廉價華工﹐
因為這要比在當地招募黑人勞工合算得多。
南非在華北招工的主要代理人
是後來當上美國三十一屆總統的胡佛。

當時他在天津開平礦務局任工程師﹐
漢名胡華。
他在倫敦組織了一個空頭的“中國工程礦務公司”
同南非特蘭士瓦礦業公會簽訂合同﹐
取得包攬在華招工的專利權。

所有聯繫招工的具體事務均由開平代辦
(此時開平已落到英國財團手裡)。
所謂代理招工﹐
無非是假手洋行﹑買辦﹑奸商﹑拐匪﹑
人販等層層立約﹐
分途拐架﹐按期如數交人。
這些招工人員取得天津關道“保工局”頒發的執照﹐
深入內地﹐肆行擄掠﹐
胡佛因此發了橫財。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有二十多萬華工被沙俄招往歐洲戰區和西伯利亞森林等地﹐
擔負最粗重﹑最危險的工作。
在赴歐途中和戰地﹐
一萬多名華工在炮火中犧牲。

沙俄以“待遇優厚”誑騙華工﹐
實際上不僅不給工資﹐而且挨凍受餓。
華工在一次反抗中打死鎮壓華工的七名俄兵。
俄軍派兵增援﹐
把三百名起義華工全部槍殺。

在西線俄軍戰場上死去的華工達七千人。
十月革命爆發後﹐
大批華工加入紅軍和城市赤衛隊。

契約華工
contracted Chinese labourers
—————–【作 者】彭家禮

指發生在19世紀﹐
為生活所迫﹑訂有契約到海外勞動的中國人。
是西方殖民主義的產物。

大致可分為南洋的“豬仔”華工﹐拉丁美洲的契約苦力﹐
美國的“賒單”苦力三種類型。

南洋的“豬仔”華工 明末清初﹐
閩粵沿海破產農民﹐
因家鄉生活困難﹐
多往南洋謀生。
由於資金短缺﹐
一般採取兩種方式出國﹕一是自發結夥出海﹐

公推一名“客頭”﹐墊付船資伙食﹐
到海外以勞動所得償還欠債﹐
立有“公憑”為據。

這種“公憑”實質上是押身抵債的集體契約。
另一種是個體農民﹐把自己質押給船戶﹐
到海外找到親友或僱主﹐
墊付所欠船資等費﹐
約定以勞動償還。

————————————————————————

1684年開放海禁﹐
湧赴噶羅巴(今雅加達﹐
當時泛指爪哇島)蔗園謀生的華工多採取後一辦法﹐
一般皆出於自願﹐
當時還未見以拐販華工謀利的事例。

1786年﹐英國佔領檳榔嶼後﹐
極力羅致華工。
到1800年﹐檳榔嶼已開始出現轉賣契約華工的公開行情。
立約勞動一年﹐
售價墨西哥銀30元。

到19世紀20年代﹐
便發展為以海峽殖民地為中心的“豬仔”販賣制度。
先是由僱主委派“客頭”租下船隻﹐
回到閩粵內地家鄉﹐
通過同鄉﹑同族關係﹐進行拐騙﹐運到新加坡交給僱主﹐
立約勞動一年至三年﹐以工資扣還欠債。

1876年﹐英國擴大開發馬來半島資源﹐
為獲取廉價勞動力﹐
在新加坡設華民政務司﹐並支使華人出面﹐
在新加坡和檳榔嶼開設“豬仔”館﹐
專以拐販華工謀利。
在廈門﹑汕頭﹑廣州﹑澳門﹑香港﹑海口等處設有聯號。
名為接待“新客”的客棧﹐
實為囚禁華工的牢房。

在新加坡﹐
“豬仔”館以酷刑迫使華工當著華民政務司官員﹐
承認自願簽立償債契約﹐淪為債奴。

據估計﹐從1800年到1940年﹐
海峽殖民地和馬來聯邦入境華工累計約1000萬人次。
他們絕大多數來自粵東潮州﹑惠州等地和珠江三角洲各縣以及海南島﹐
少數來自閩南八縣。

華工對馬來亞和荷屬東印度各島的開發﹐
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和慘痛的犧牲。

英屬馬來聯邦於1916年廢除“豬仔”制度﹐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
去南洋謀生的華工又成倍增長﹐
變相的“豬仔”制﹐
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才告結束。

拉丁美洲的契約苦力 19世紀初﹐
英國先後廢除了奴隸貿易和西印度殖民地的奴隸制度﹐
以五年制的契約工接替黑人奴隸。

先是從印度招募苦力
(“苦力”一詞源於南印泰米爾語Koli﹐
英文譯為coolie﹐
實為契約工的代詞﹐
所以販賣契約工稱為苦力貿易)。

鴉片戰爭後﹐
在拉丁美洲古巴﹑秘魯﹑圭亞那﹑
巴拿馬等地的殖民主義者
先後竄到中國沿海口岸﹐掠販苦力。

與南洋“豬仔”的販賣不同﹐
這種苦力貿易全由白人經營。
一般是由各地殖民政府撥出專款﹐
委派招工專員﹐或組織“移民公司”﹐
由代理人﹑苦力販子以及苦力船的船長﹐
到中國口岸進行擄掠。
苦力運到殖民地即被公開拍賣﹐
售給種植園﹑礦山﹑鐵路等處。

1845年3月7日﹐從廈門開出第一艘苦力船﹐
裝了200名苦力﹐
開往法屬波旁島(即留尼汪島)。

1846年﹐廈門英商德記洋行包攬苦力貿易。
德記洋行老闆德滴身兼葡﹑西﹑荷三國駐華領事﹐
依仗權勢﹐
無視中國政府禁止販賣人口的法令﹐
僱有大批打手﹐收買枴子﹑人販﹐
到鄉下擄掠苦力﹐
送到廈門的巴拉坑(集中收容苦力的地方)﹐
待船運出。

巴拉坑內﹐對苦力施以酷刑﹐
強迫他們簽定到外國勞動八年的賣身契約﹐
並在華工胸前烙上運往目的地的標記。

19世紀中葉從福州港上船的華工
}" alt="顯示圖片" src="http://192.192.96.173:8080/
/web34m/Image/Content/ImageBlack.bmp" align="textTop" />

1847~1853年﹐
從廈門一帶出口的苦力船共40艘﹐
其中34艘是英國船﹐
共運出1.1萬餘人﹐
內有10艘是從汕頭運出的。

1855年﹐汕頭還只有12艘苦力船﹐
1857年猛增到120艘。另據估計﹐
1852~1858年﹐汕頭運出苦力4萬人﹐
有8000人在未開船前即被虐死﹐多棄屍海灘。

————————————————————————————-

1860年以前﹐
在華南其他口岸﹐掠運華工的情況與此類似。
1860年中國同英﹑法簽訂《北京條約》﹐
其中第五款規定允許民人出洋承工﹐
由中英雙方會訂招工章程﹐
在條約口岸設立招工館。
這種“合法化招工”﹐
實際上仍是用“人頭錢”向人販收買﹐
仍是拐騙﹑擄掠華工。葡萄牙因非簽約國﹐
不能在條約口岸設館招工﹐
乃轉到澳門﹐同當地人販立約收購苦力。

英﹑美則以香港為據點﹐
同澳門爭奪。香港港務設施佔有優勢﹐
苦力船均須在港改建船艙﹐
備辦遠航所需物料。最後﹐
迫使葡方於1873年底宣布停閉澳門的苦力貿易。

據估計﹐1847~1874年﹐從中國掠往拉美的契約苦力達50萬人﹐
其中﹐
從澳門運出約30萬人﹐
以運往古巴和秘魯的佔大多數。
到拉美的苦力﹐受到極端殘酷的虐待﹐
古巴的苦力勞動壽命平均只有五年﹐
死亡率達75%。

1860年運往秘魯欽查島挖鳥糞的4000名苦力
﹐幾乎全遭慘死。

美國的“賒單”苦力 到美國西部從事開發苦役的“賒單”苦力
(“賒單”是粵語﹐賒欠船票之意)﹐
脫胎於“豬仔”制﹐但自有特點。
他們主要來自珠江三角洲各縣﹐
幾乎全從香港出國。
香港當局硬說他們是“自由移民”﹐實為押身抵債的契約勞工。

1849年﹐上海英商祥盛洋行租英國船
“亞瑪三”號運 200名苦力到舊金山。
苦力都簽了償債契約﹐每人欠船資﹑伙食﹑安家等費125元。
這是最早去美的賒單苦力。

1850~1880年﹐在美國西部的開發中﹐築鐵路﹑開礦﹑
大面積整治窪澇地等重大工程都大量利用廉價華工。
美國資本家同舊金山中國會館的“頭人”簽訂承包工程的合同後﹐
由“頭人”派人回到內地家鄉﹐賄通地方﹑族紳﹐
以墊付船資﹑預付安家費以及“到金山發財”的謊言﹐
誘騙華工約期到香港。

為了冒充“自由旅客”﹐
上船前強迫苦力當官詭稱自費赴美﹐
由美領事簽證﹐
到美後才與債主簽立償債契約﹐
並受“頭人”控制﹐
派到工地編隊勞動。
以每月工資﹐分期扣還欠債。
“頭人”常借錢給苦力以誘賭﹑誘煙﹐
並以高價賒售生活用品﹐
重利盤剝華工﹐
使其長期負債﹐不得脫身。

據估計﹐1849~1882年﹐赴美華工累計達30萬人。
他們對美國西部的開發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同時長期遭到白人種族主義者的迫害﹑
凌辱﹑焚掠﹑驅趕和屠殺﹐
種種暴行愈演愈烈。最後﹐
美國政府於1882年下令﹐嚴禁華工入境。

華工參加修築的美國中太平洋鐵路

(1867) }" alt="顯示圖片" src="http://192.192.96.173:8080/
/web34m/Image/Content/ImageBlack.bmp" align="textTop" />

海運途中的華工 掠販華工﹐
利潤驚人﹐因船隻不足﹐
一些廢置無用的破舊船隻都匆匆改建投入使用。
一般是把貨艙改建為三層統艙﹐
由於超額濫載﹐苦力船艙擁擠不堪。
日則並肩疊膝而坐﹐
晚則交股架足而眠。

每人只有一尺之地﹐在漫長海途中艙門緊閉。
艙內空氣窒息﹐疫病流行。
船上淡水不足﹐
華工常因渴極討水而遭鞭打。
為了鎮壓華工﹐艙口加裝鐵柵﹐
甲板設有炮位﹐船上巡丁日夜荷槍巡守﹐
戒備森嚴。

船長經常無故拉出華工鞭打﹐
意在儆戒華工鬧事。
難堪的凌辱和折磨﹐
激起華工的反抗﹐弱者投海自殺﹐
強者聚眾抗暴。
1847~1872年苦力船抗暴和遇難事件頻繁發生﹐
苦力死亡纍纍。

以去秘魯的苦力船為例﹐
海途死亡率平均在31%以上。1860年﹐
法國苦力船“沙利斯‧
麻迪爾”號從澳門運出950名苦力﹐
到達古巴時﹐
只剩下100人。

1861年又一艘法國苦力船“奧古斯丁納”號從澳門運出350人﹐
到達秘魯時只剩下11人﹐上岸時又死去6人。
因此﹐人們說苦力船是名副其實的
“浮動地獄”。

如何證明中華民國竊據台灣

$
0
0

中華民國以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1號令」「受降警察權」竊取「統治權」,台灣人渾然不知

如何證明中華民國竊據台灣

因為中華民國對台灣沒主權,所以就利用課本、媒體、公權力欺騙大眾和學生,謊稱1943年的開羅宣言已將台灣「歸還」中華民國,為其統治合法化。50年來大家深信不疑,陳水扁也不例外,所以高喊中華民國萬歲。
可是56年來,世界上從無1人看過所謂的開羅宣言,因此,台灣國臨時政府在今年8月,兩度以掛號信通知中華民國拿出開羅宣言,以證明它自己所說統治台灣的依據確實存在。但至今它都不敢回答。

所以中華民國確實竊據台灣。台灣主權獨立有舊金山和約和聯合國憲章為法律基礎,不容中華民國以開羅宣言招搖撞騙。台灣人應立即要求中華民國退出台灣、澎湖,以斬斷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糾纏,否則會被中華民國害死。

中華民國是如何竊得台灣的?以麥帥1號令混水摸魚而得!

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在1945年日本投降後發出第一號命令,其第1條規定:「在中國(滿洲除外)、台灣,及北緯16度以北的法屬越南境內的日本高級將領應向蔣委員長投降」。依照這個命令,蔣介石的軍隊得以在中國、台灣及北越接受日軍投降。
麥帥1號令的真正內容是什麼?中華民國在北越規規矩矩行使警察權

依照麥克阿瑟第一號命令第1條規定,1945年9月28日蔣介石的代表盧漢在河內受降時說:
「中國軍隊赴越目的為維護治安、保障和平,任務完,即行撤退」。

可見,麥帥1號令的內容就是維護治安行使警察權,任務完就撤退。因此中華民國在當年的11月就從越南撤軍回中國。

在台灣見台灣人可欺,以警察權矇混統治權1945年10月25日陳儀也是根據麥帥1號令來台受降,受降後他竟說:「從今天起,台灣、澎湖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置於中華民國主權之下」。聽了盧漢在北越受降後所說,就知道台北受降是騙局。中華民國以警察權竊取統治權,台灣人渾然不知。

麥帥第一號命令2~5條條文
麥帥1號令除了第1條已在上面提及之外,其他的第2至第5條條文略述如下:

(2)在滿洲、北韓及庫頁島之日本將領,應向遠東蘇軍 總司令投降。
(3)在泰國、緬甸、馬來亞、印尼、南越、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之日本將領,應向東南亞盟軍統率投 降、繳械。

(4)在日本委任統治各島,琉球、小笠原及其他太平洋 島嶼之日本將領,應向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投降、繳械。

(5)南韓日菲之日本將領,應向美國太平洋陸軍總司令投降、繳械。
說明:由麥帥1號令可以證明,若受降等於佔領,則日韓今當為美蘇統治。正因為不是如此,所以美蘇中早已從日韓越撤軍,台灣要求中華民國撤軍合理合法。

佔久了就是中華民國的嗎?

有人說,即使中華民國非法佔領台灣,都那麼久了,非法也變成合法。這是中華民國的詭計切勿上當!

下列各例可以證明,中華民國軍隊佔領台灣雖已數十年,台灣並不因此就變成它的合法領土。台灣人應學習各國,要求撤軍,順便清除貪汙腐敗的兵仔。

立陶宛 1795年就被沙皇佔領,2次大戰時又被佔領,前後被佔百多年。但1990年立陶宛根據從美國國會所得到的德蘇瓜分立陶宛秘約(1939年)副本,證明蘇聯對立陶宛無主權而宣佈獨立,趕出蘇聯傀儡政府。蘇聯默認並讓它加入聯合國,並未在安理會審查立陶宛入會時,利用否決權予以否決。
香港 1842年起被英國佔領1997年卻被中國接管。
日本北方4島 1945年被蘇俄佔領,至今仍在催討。
伊朗 1946年1月19日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指控,蘇聯佔據其亞塞拜然油田要求調查解決。4月4日安理會表決通過,要求蘇聯撤軍。5月蘇聯就撤軍。
敘利亞、黎巴嫩 1946年2月4日向聯合國安理會告狀,謂英、法在其境內逾期駐軍。安理會在26日表決,要求英、法儘速撤軍,英、法就撤軍。

台灣國臨時政府 總召集人沈建德 作 2000.9.15 Fax 08-753-6335見 www.taiwannation.com.tw網站「政治內幕」第50~56期新聞

如何證明中華民國竊據台灣

http://www.taiwannation.com.tw/topic013.htm

日本降書從投降到受降—撼動歷史的26天

http://alohas.archives.gov.tw/38/search.html

圖 中華民國外交部稿 : 函送中英美三強會議公告 附件 : 三強會議公告原文

圖 日本降書

全世界都討厭唐人 部分腦殘台灣人竟把唐山公當祖先

$
0
0


一.清官方對熟番之禮遇保護
《倘敢有擾派凌虐、苦累番眾者,立予革究》。

清代台灣大租調查書 其中這一段
是什麼意思

⋯⋯ 大清擔心官員當之中
有人利用職權 欺侮熟番
清高層早就想到這一點
而立規防患未然
這就是大清對熟番一連串的保護和禮遇不是嗎?
為何時至今日
大家害怕自己是熟番

很明顯清時代的熟番並沒有被醜化
這一點對研究熟番歷史 是很重要的一個點

未墾荒埔的土地 給各《熟番》耕種

乾隆51年(1786) 林爽文 起事於彰化大里杙(今台中縣大里),
餘黨遁入水沙連內山,翌二年平林爽文之變。

乾隆54年(1789)林爽文事件平定後,
朝廷論功行賞,
認為平埔各族和水沙連邵族等原住民協助戡亂有功,

於是仿四川屯練的制度,
貿施屯番制,設南北兩路屯,
共轄四大屯、八小屯。

將界外未墾荒埔和會黨械鬥抄封的土地介給各番耕種 。

※請特別注意這一條款;
界外未墾荒埔和會黨械鬥抄封的土地給各番耕種
各番= 是指《熟番》

以下是給熟番之土地
一、計屯丁受地,宜酌配撥一款。據稱新設屯丁,經將軍公福等奏准,以查出界外未墾荒埔五千四百四十一甲 ,同抄沒翁雲寬、楊光勳入官地三千三百八十餘甲□分配給。而翁雲寬、楊光勳等入官埔地已奏明增給戍兵餉銀外,其未墾荒埔實在查出 五千六百九十一甲 零,均□分撥近屯之地,每丁酌給 一甲 一、二分不等;其離屯稍遠之地,守望人工需費浩繁,每丁撥給 一甲 三分至六分不等;千總二員,仍照原設各給埔地 十甲 ;把總四員,各給埔地 五甲 ;外委十二員,各給埔地 三甲 ;尚有餘零,均分難給。

潘明慈、潘斗生二員充補千總,統轄南、北兩路各社屯番。
以下節錄 清代台灣大租調查書 片段

乾隆五十五年 ( 1790 ) 十一月二十三日兵部咨武選司案呈軍機大臣會同兵部等為遵旨議奏事
內閣抄出閩、浙總督覺羅伍等,
查臺灣熟番向化日久,茲因逆匪滋事,
各社番隨同官兵打仗,奮勇出力,經將軍公福等會摺議奏
潘明慈、潘斗生二員充補千總,統轄南、北兩路各社屯番。戴光位等四員充補把總,
分轄大屯一處,小屯二處。桂文郎等十二員充補外委,每人各管一屯。均給發劄付,委刻腰牌,毋須歸營操演,

徵收租銀,應酌完□給存留,以補丁食,以資經費一款。據稱各屯弁丁雖已撥給埔地,
但係荒埔,翻犁成熟尚需時日,酌議每丁一人給番銀八元,該屯丁四千名,
共給番銀三萬二千元。至屯弁紙張、飯食需費,一應從優籌給,俾辦公寬裕。
酌議屯千總二員,每員年各給番銀一百元;把總四員,每員年各給番銀八十元;

外委十二員,每員年給番銀六十元:計共給番銀一千二百四十元,
連屯丁共給番銀三萬三千二百四十元。尚存番銀五千九百四十一元零,
各廳縣加謹收貯,以備調撥口糧、旱潦賑恤公費之用。並令造具收支冊簿,
與舊正項糧一體盤查交代等語

應用器械,請分別編驗,以從番便一款。據稱臺灣熟蕃向藉打牲捕鹿以資口糧,
本有器械原所不禁;但鳥銃究屬軍火,不便私藏。以有習用鳥銃者,自應呈官編號,
以憑稽考;其餘一切器械,竹箭者幾多,請概免編號,以順番情等語。

查臺灣熟番前經隨用官兵打仗,正為奮勇,是以將軍公福等奏准挑作屯丁,
其所用器械均可毋庸製給,亦不必照綠營編號,以順樸情;
倘有胥役藉端擾累,准由臺灣鎮總兵巡察時即行嚴查究治。

二–自以為是漢人

所以別以為 說閩南話 客家話 就是閩南人 客家人
別以為有漢祖譜 有堂號 就是漢人

中影的《唐山過台灣》《源》
讓許多閩南語群和客家語群的熟番後代
相信他們的祖先來自大陸
這些60年代電影
就是典型誤導台灣人的"政宣電影"

1970年代中期之後,開始了一段台灣電影的愛國政宣片時期,如《英烈千秋》、
《大摩天嶺》、《戰地英豪》、《女兵日記》、《八百壯士》、《梅花》、
《筧橋英烈傳》、《望春風》、《香火》、《黃埔軍魂》、《成功嶺上》、《源》、
《皇天后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雙十》、《血戰大二膽》等。 …

這十幾年來
台灣出現
很多本土的
《台灣歷史》,研究專家
他們引用可信度很高的資料
能夠讓某些人
對自己的身世,恍然大悟

來源: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1155592283


台灣人根本就不是中國人2◎ 蕭泰雄

$
0
0


台灣的開墾是台南一些讀書人北上開墾的 ,即現今年青人所說的『島內移民』,並非漢人來台開墾。

讀書人懂 漢文,但不等於懂漢文的人就是漢人,這是台灣寫歷史的人,裝迷糊 把懂漢文與漢人劃上等號。

清國,在臺灣考取之進士、舉人、附生、廩生、歲貢生、含恩貢生 、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與例貢、武進士、武舉等名目之秀 才都是在地生,都是台籍生,都是台灣人。

清國,參加考試,必歸於本籍投考,不得越籍赴試,假冒他省之籍投 考者,稱之冒籍。在台參加科舉考試者,也就是說在台考取之進士、 舉人、附生、附生陞廩生,廩生陞歲貢生含恩貢生、恩貢、拔貢、副 貢、歲貢、優貢與例貢、武進士、武舉等等名目之秀才都是在地生, 都是台籍生。雍正五年,其泉、漳各處寄籍之人一概不許冒濫。

『續修臺灣府志』人物志鄉貢篇:節錄自『續修臺灣府志』人物志鄉 貢篇雍正十年:張士箱,府學。康熙五十九年分修『臺灣縣志』。張 士箱在未考中鄉貢之前,於康熙五十九年分修『臺灣縣志』,而後於 雍正十年考中鄉貢,可見考中秀才時年齡已不小。而後被派到漳州歷 任訓導,歷史上均將張士箱說成是漳州人,其實是臺南府城人。這也 是研究台灣歷史的一些KMT御用學者裝迷糊的地方。

『張必榮』是張士箱大家族墾號。約於康熙末年取得布嶼稟荒埔地, 今雲林縣虎尾溪流域,開墾有成,生四子,後裔今仍散居於雲林縣、 雲林縣中庄部落、雲林西螺、臺北樹林。四子張方大,乾隆十三年( 1748年)例貢生,原以「張廣惠」為墾號名,後用「張必榮」墾 號。先於西螺成立保業戶,有租館稱『張榮裕館』或『張盈裕館』, 招佃開墾,有田園千餘甲,開鑿鹿場陂,引虎尾溪,即清水溪水灌溉 今雲林縣莿桐、西螺、二崙等鄉鎮40餘庄4,000餘甲地,是清 代雲林境內最大的水利設施。

?? 張必榮墾號,是引用現今的清水溪的溪水灌溉,所以張必榮墾號的成 就比濁水溪北岸的施世榜的水利工程來得有名,並造就今西螺地區廖 姓人家許多的水利工程專家,西螺地區廖姓水利工程專家後來與台中 的張達京共同開墾現今的台中地區。許多廖姓的後代為感念張家,所 以才有生為廖姓死為張的風俗。

清國雍正、乾隆之初,張士箱家族並與彰化大墾戶楊志申家族;墾殖 於彰化縣平埔巴布薩族部落阿束社土目抵六之荒埔地,今彰化縣線西 鄉下犁村附近。荒埔地稱為「三十張犁」,墾地有150甲。楊氏與 張氏招募來之佃戶,以陳、柯、王、黃,許,謝等姓氏為主。墾成後 荒埔地稱「抵六莊」,以前述平埔族阿束社土目抵六為名。

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與同在彰化開墾的吳洛等合夥買入臺北盆 地南部的海山庄業,今臺北縣樹林一帶,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張必榮,台灣秀才張士箱墾號,從淡水河引水灌溉新莊一帶築成「後 村圳」,把園地變成水田。吳際盛也同在此時,開拓海山堡,建設「 福安圳」。在台北平原樹林地區,張士箱兒孫輩是大墾戶。 這就是現今年青人所謂的『島內移民』。現今年青人未出生時,父執 輩就從南部北上到公司『吃頭路』,這就是現今年青人所謂的『島內 移民』。

顏思齊墓

$
0
0

1954~6 年間流浪客居於義縣水上鄉南鄉村牛朝埔石路仔種植芊草、樹薯時,有農民彭阿木在尖山頂掘到一把石劍 (長約 40 公分、寬約 12 公分),與當時南鄉村村長謝添來先生及友人陳水永君三人登上尖山頂查看,發現山頂南邊的樹薯園中有一規模不小的古墓,坐北朝南,面向白河水庫,墓丘已經塌成平地,墓碑一半沉入土中,沒有墓誌銘。謝添來村長說:當地人稱為「大將墓」,但不知為誰家祖先的墓。

想起連雅堂的《臺灣通史》記載,懷疑此墓為顏思齊墓,本來計劃加以挖掘來求証實,考慮「法」的問題而作罷。後來趁謝添來村長要把石劍送交嘉義縣政府保存之便,口頭促請嘉義縣政府注意研究該墓是否確為顏思齊墓?當時的嘉義縣長李茂松因案繫獄,由國民黨嘉義市黨部主委金輅代理。也許正合於國民黨的「移民史」觀,縣政府不分皂白就立起「顏思齊墓」記念碑,成為「顏思齊開台」史蹟的鐵證。

但,俟後我發現這個「顏思齊墓」並不正確!

顏思齊這號人物,最早見於江日昇的《臺灣外記》說:顏思齊,字振泉,福建漳州府海澄縣人,因宦官欺凌,揮拳斃其僕,逃日本,裁縫為生。1621 年因不滿日本幕府統治結夥謀反失敗,率鄭芝龍及楊天生等二十六兄弟駕十三隻舡船逃抵臺灣。翌 1622 年 9 月,顏思齊因往猪羅山打圍回來,歡飲過度,感冒逝。

《臺灣外記》的寫作年代不可考大概是在康熙年代所作,版本眾多,名稱也相當龐雜,似稗史小說的敘述體裁,後來考證發現許多內容與史實並不符合。妙的是連雅堂《臺灣通史》(卷 29 ) 加以添油加醋,還摻了味精粉說:「…(余) 又嘗過諸羅之野,游三界之埔,田夫故老,往往道顏思齊之事,而墓門已圮,宿草茀焉。烏乎!是豈非手拓台灣之壯士也歟!」「… (思齊等) 航 行八日夜,至台灣,入北港,築寨以居,鎮撫土番,分汛所部耕獵。未幾而紹祖死,芝龍昆仲多入台,漳、泉無業之民亦先後至,凡三千餘人。五年秋九月,思齊率 健兒入諸羅山豬打,歡飲大醉,傷寒病,數日篤,召芝龍諸人而告曰:『不佞與公等共事二載,本期建立功業,揚中國聲名。今壯志未遂,中道夭折,公等其繼起。言罷而泣,眾亦泣。思齊死,葬於諸羅東南三界埔山,其墓猶存」成為捏造顏思齊史蹟的「鐵證」。

導致後人 (包括本人) 信以為真,楊碧川《臺灣歷史年譜》說:1621 年海盜顏思齊攻掠北港。網上有琳瑯滿目的顏思齊故事,包括張炎憲館長的講述。『顏思齊』站說:「顏思齊和部眾到諸羅山捕獵,豪飲暴食,不幸染傷寒病,數日後竟一病不起,英年早逝,年僅三十七歲。安葬于今嘉義縣水上鄉與中埔鄉交界處的尖山山巔,其墓猶存」。his 01a 站說:顏思齊於1625 年罹患瘧疾病死,葬於諸羅東南三界埔山(今水上鄉)。 據說有學者周冠華曾於 1953 年畫拓墓碑,發現「顏思」二字,推論確為顏思齊墓,繪聲繪影。1959 年台灣省政府亦在北港鎮文化路上設立「顏思齊開拓台灣紀念碑」以紀念顏思齊登陸笨港之事蹟。

還有人平白捏造出「笨港十寨」,具體指出十寨的位置 (主寨:水林鄉水北村顏厝寮。左 寨:水林鄉土厝村王厝寮。右寨:水林鄉土厝村陳厝寮。前寨:興化店庄(溪流沖毀)。後寨:考試譚庄(居民他遷)。哨船寨:北港鎮樹腳里(船頭埔庄)。海防 寨:水林鄉後寮村(後寮埔庄)。撫番寮:北港鎮府番里(府番仔庄)。糧草寨:水林鄉土厝村(土厝庄)。北寨:北港鎮大北里(大北門庄)。

黃俊平《外線頂沙洲與東石潟湖》即說:顏思齊、鄭芝龍等開拓了魍港外九莊:大康榔、小康榔、塗獅、鹿仔草、龜佛山、南勢竹、龜仔港等…。而我卻鬱卒了半輩子,後悔五十年曾經登上尖山頂,看過那座古墓。

北港在哪裡?

正如《荷蘭人在福爾摩莎》作者程紹剛所說:一些歷史記載只能做參考,不能盡信。首先,關於顏思齊的一些歷史文字,誤把「北港」當做今天的「北港鎮」。「北港在哪裡?」這個論題也許會令一些人跳腳。

1621 年為 1624 年荷人佔據 Teyowan 之前 3 年;巴達維亞日誌1624 年 2 月 16 日有如下之記載:「2 月 16 日星期五,快艇 Mocha 號抵達當地,該船由日本運來各裝有白銀 12 箱,各裝有白銀2,000兩,及若干生絲和絹織物,總價 70,000 g ruden 以上,隨單記載清楚。同船並捎來駐中國沿海司令官 Ryellsen 得來的消息報告說:福州最高執政官揭示:禁止中國人前往 Pehou (澎湖) 或 Packan (北港、別名 Teyowan) 與荷蘭人進行貿易

Hay-hong-tou-ty (海防同治) 接獲Tong-a-cou-wan (唐國王) 命令,凡出港戎克船都加以臨檢…。又中國人常詐稱捕魚,偷偷至北港 (Teyowan) 與荷蘭人貿易。故嚴禁戎克船前往該地。

和田清《關於琉球台灣之名稱》:明末、現在的台南屬於北方的港,故稱為「北港」,荷人稱為Packan

如同之後的「大員」成為全島的名稱「台灣」一樣,當時也指台灣全島為「北港」。Packan 即Lequeno Pequenos (琉球北港) 。

1625 年荷籍航海長 Iacob Ysbrantsz. Noordeloos 實測台灣全圖稱全島為 Packan。顯然的,1621 的「北港」指的是現在的台南,而不是雲林縣的北港鎮,而且在這個時點,現在的「北港鎮」尚未存在。

尖山在哪裡?

連雅堂信口開河的說:「(余) 又嘗過諸羅之野,游三界之埔我就不相信連雅堂曾經到過三界埔即使到過三界埔,我也不相信其時三界埔的「田夫故老」知道「顏思齊之事」,到過尖山頂看過「顏思齊墓」的「墓門已圮,宿草茀焉」。因為,三界埔、牛朝埔與尖山雖同屬於嘉義縣水上鄉南鄉村,其實相隔甚遠50 年代那時要從嘉義乘嘉義客運往白河班車過八掌溪大橋後的檳榔樹角站下車,爬山步行崎嶇小路約一小時抵達牛朝埔石路仔,由石路仔步行約 4~50 分鐘抵達尖山腳 (謝添來村長住處),再由尖山腳爬山步行約一小時才能抵達尖山頂。自石路仔至尖山一帶概稱牛朝埔,日治時期屬內角軍用地,戰後屬內角軍區砲兵訓練用地,人煙不多,一部分為戰後前來拓耕軍用地內閒置山坡地的農民,連雅堂的時代恐怕還不是人足可到的地方。

三界埔位於水上鄉與中埔鄉交界處,距離石路仔北方數公里,步行崎嶇小徑約一小時半左右方能抵達。兩地相隔,山地難行,非有必要,不相往來。

根據日本天理教博物館藏,註明康熙初年畫製的「台灣地圖」,虎尾溪由「台仔窪」出海,所謂十寨(今水林鄉)當在虎尾溪之北,即顏思齊到尖山狩獵,死於尖山,他須涉過虎尾溪 (牛挑灣溪╱Favorlang溪?)、北港溪和八掌溪三水之險,行一百多公里之遙去狩獵,簡直不可能。

據巴達維亞日誌記載:1652 年禁止4、5、6 月在笨港溪對岸狩獵,希望鹿群在上述時間內能得到繁殖。1627、8 年荷軍二次遠征華武壟時都曾就地很容易的捕到鹿隻,分與眾人食用。在那花鹿成群的年代,何勞跋涉到尖山狩獵而死於尖山呢?縱然如此,明明《臺灣外記》是說「顏思齊因往猪羅山打圍回來,歡飲過度,感冒而逝」的,為何又把他抬回去猪羅山,葬於三界埔尖山頂上,殊不合理,簡直不可能。

十寨在哪裡?

1628 年 1 月 6 日《巴達維亞日誌》記載:「之前,海盜一官 (1624 年起) 曾在大員為公司翻譯。後來悄無聲息地離開那裡,在海上行盜…」。顯然的,鄭芝龍既然在大員為荷人做翻譯。開拓十寨之事應為後人所杜撰。

1624 年荷人已經來台,直至 1637、38 年荷人二次遠征華武壟期間,《巴達維亞日誌》及《熱蘭遮日誌》都沒有隻字提及顏思齊或十寨之事,甚且對笨港溪以北的 Fovorlang 好像一無所知,還得派牧師尤紐斯等人多方探查,才找到去 Fovorlang 的路。這很不合理,既然早有十寨之開拓,且鄭芝龍曾經為荷人通譯,情形應該不是這樣。

再者,江樹生譯《熱蘭遮城日誌》(第一冊P 417 註 97 ) 認為:奧良耶小森林當在今雲林縣口湖鄉西北沿海或四湖鄉西南沿海這個「認為」太籠統,因為就今天而言,雲林縣口湖鄉西北沿海指口湖鄉下崙村附近,四湖鄉西南沿海即指四湖鄉箔仔寮一帶。可是,若就四百年前而言,情形顯然不同;其時台 灣西部海線,尤其嘉南平原一帶海岸,因大自然造陸運動,沙洲、潟湖產生最頻繁,主要原因在於夏季經常發生颱風,大地在狂風暴雨吹襲下,處處形成小溪,這些 小溪沿著坡度流向低處的河流,河床因而上升,河水猛漲,夾帶來自上流的大量泥沙與礫石,以萬馬奔騰之勢衝向出海口。大量的泥沙受阻於冬季不斷吹襲的西北季 風,而在離岸不遠處形成沙洲。沙洲與本島海岸所包抄的海域,成為潟湖,以容納大小溪河不斷沖刷下來的泥沙,久而淤積成為陸地。加以亞洲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板 塊的擠壓,使台灣陸地呈上升狀態,平均每年大約升高 0.5 公分 左右。

這種大自然的造陸運動,造成台灣西南部海岸線不斷向西方伸展,例如台江之浮覆,根據GPS測定,四百年來,台南地區陸地,自赤崁樓至安平海岸,向西伸展約9 公里,今佳里鎮至七股網仔寮沙洲,向西伸展約12 公里以上。

依此估算,四百年來,雲林縣地區陸地向西伸展至少也有10 公里左右。反過來說,荷治時期雲林縣地區海線尚在現在陸線之內至少也有10 公里左右。日本天理教圖書館藏清初「舊繪台灣圖」顯示:岱仔窪 (今口湖鄉台子村) 還是像Tayoan 那樣離本島海岸相當遠的一個島。

(日本天理教圖書館藏清初「舊繪台灣圖」)

再根據 Johannese van keulen 繪製的『中國沿海地區地圖』及1724 年 Johannes vingboons 繪製的『台灣地圖』笨港溪北方至濁水溪沿海、即今口湖鄉與四湖鄉的大部分地區都尚未浮覆,東邊接連的水林鄉恐怕也還是一片沙洲連連的潟地,人不能居住,連通行都極為困難的地方。所謂「十寨」之說,不攻自破。

更絕的是:2011 年 03 月 31日 有媒體報道:清明前夕 130 多位來自福建、廣東的顏氏後代子孫組團,30 日跨海來台,前往水上鄉「開台王顏思齊墓園」尋根祭祖。真是「活見鬼」了。

根據媒體報道,文建會與內政部曾邀專家學者對嘉義縣水上鄉牛朝埔疑為「顏思齊墓」進行評鑑,隨即以無確切證據,證明其為顏思齊之墓,而於同年11月27日公告解除其為三級古蹟。為還原歷史,且避免誤造史蹟衍生後遺性問題,嘉義關文化局將於近日內邀集對顏思齊史蹟及墓園有研究之專家學者,並參考地方耆老論 述,再次針對各方所提供資料進行「顏思齊墓」的考證確認。希望不必再多出一舉。

關於顏思齊這號人物,有人說他是顏水泉、有人說他是李旦、有人說是用以漂白鄭芝龍賊蹟的虛構 人物,中國人那麼多,漢字頂多一萬多個字,拼來拼去,一定找得到名叫「顏思齊」的人,他是誰非我關心所在。台灣四百年歷史已經有太多杜撰虛構的故事與史 蹟,多一個「顏思齊墓」也無所謂。我所希望的是不要有捏造的史蹟和我有關。

其實真相不難判明,挖開來看看,不就一目瞭然了嗎!!

來源:http://www.anida.tw/susiangki-gansuze-bong.htm

看看國民黨如何串改歷史 將平埔族同化成支那人身分

$
0
0

◎ 蕭泰雄—KMT御用歷史學者,採用了『族群清除』方法,
去否認現今的台灣 人就是日本人類學者所稱台灣平埔族群,稱這些平埔族群為漢人。

現居住在台灣,廣大的平埔後裔被喚醒後,將會摧毀『我們都是炎黃 子孫』這種迷思。

如果中國人那一套『從語言、飲食習慣到宗教信仰 都保留了祖先從中國所傳承的豐富文化而讓台灣與中國切割不了』的 說法,讓我們所唾棄,這種『同文同種』的倡導不僅缺乏結構性的歷 史因素探討與建構性的可能方式思索。

根據清廷御史黃琡璥的『台海使槎錄』一書文獻記載,台灣人原本就 是有名無姓氏。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御賜唐山姓與強迫歸化唐山 的設籍政策,導致 台灣的平埔族裔必須杜撰自己祖籍是從唐山過來,否則無法立足,此 即史料中所記載的「賜籍從姓」的同化政策。該項強迫台灣人的平埔 族裔戶籍政策,是在清國嘉慶年間執行,所以台灣人祖先大部分都是 嘉慶年間來台。從清朝統治台灣二百多年, 經日據時代及國民政府時代,合計台灣的平埔族裔被同化政策所影響 已經有超過三百年歷史了,導致台灣的平埔族裔會在台灣這塊土地逐 漸消失,無聲無息被取代。

資料來源 ◎蕭泰雄

滿清統治台灣 212 年有 90% 以上的日子都在實施
《禁止漢人渡台》的嚴格《禁令》

滿清渡台禁令表

一六八四年 ( 康熙二十三年 ) 依施琅之議,滿清頒布渡台禁令三條 ( 請參閱 P11)
一七一九年 ( 康熙五十八年 ) 依閩浙總督羅覺滿保之議,清廷重申渡台禁令
一七二九年 ( 雍正 七年 ) 再度重申渡台禁令
一七三二年 ( 雍正十年 ) 廣東巡府鄂爾達奏請准予渡台者攜眷
一七四○年 ( 乾隆五年 ) 閩浙總督郝玉麟以開禁後弊病叢生,再度禁止
一七四六年 ( 乾隆十一年 ) 戶科奏請開攜眷令
一七四八年 ( 乾隆十三年 ) 閩浙總督喀爾吉善奏請攜眷以一年為限
一七六○年 ( 乾隆二十五年 ) 福建巡撫吳士功,奏請開禁但以一年為限
一七六一年 ( 乾隆二十六年 ) 閩浙總督楊廷璋,奏請嚴禁渡台及禁攜眷
一七八八年 ( 乾隆五十三年 ) 陝甘總督福康安奏請廢止攜眷禁令
一八七四年 ( 同治十三年 ) 依福建巡撫沈葆楨之議,渡台禁令廢止
——————–( 離台灣割日僅剩下二十一年 )

清國政府規定往台灣赴任的官吏任期為三年,
任期屆滿立即調回中國,並禁止家屬同行。
總數約一萬的陸軍和海軍部隊也每三年調動一次,
稱為「班兵制」,

容許台灣在綠營之下再由本土熟蕃組成之屯蕃之編制

滿清在1644年推翻了明朝,
對鄭家軍採用黃梧的平海五策為指導原則 ,
海禁、遷界並行,其意就是要封鎖鄭氏的海上交通,
並阻止漢人往來台灣。

但是鄭家軍投降後,台灣正式被列入滿清版圖,
卻反比過去更加嚴厲的禁止漢人來往台澎兩地。
偷渡台灣之百姓視為「奸民」、「盜賊」、「流氓」、
並採取嚴厲的禁止政策,

從「大清律例」裡的「私出外境」、「違禁下海」等
各節罰則就能看到滿清政府取締出海移民的嚴厲苛酷。

海禁不但不因此被撤消,而且,再加上特別嚴格的禁令。
基本上是要根絕漢人前往台灣。
在一六八四年 ( 康熙二十三年 ) ,滿清佔據台灣後,即時公佈「台灣編查流寓則例」,
其內容含有如下的嚴格規定台灣及漢人渡台三禁令如下:

台灣編查流寓則例
漢人渡台三禁令

1 內地商民來台貿易者,須由台廈兵備道查明,
並發給路照,出入船隻須嚴格檢查,偷渡者嚴辦,
偷渡之船戶及失察之地方官,亦照法查辦。

2 渡台者不得攜帶家眷,己在台者不得搬眷來台。
3 潮州惠州之地,為海盜淵藪,積習未脫, 其民禁止來台。

資料來源 ◎蕭泰雄

加上將所有來台者的眷屬當為人質所以也不能攜帶眷屬。
在實際上,人民渡台須經由官方管道,

※特別注意這一條款
偷渡之船戶及 《失察之地方官,亦照法查辦》

蕭泰雄 給謝長廷先生:

根據清廷御史黃琡璥的『台海使槎錄』一書文獻記載 發現,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御賜唐山姓與強迫歸化唐山的設籍政 策,
導致 台灣的平埔族裔必須杜撰自己祖籍是從唐山過來,
否則無法立足,此 即史料中所記載的「賜籍從姓」的同化政策

。該項強迫改台灣的平埔 族裔戶籍政策,從清朝統治台灣二百多年,
經日據時代及國民政府時代,合計台灣的平埔族裔被同化政策所影響 已經有超過三百年歷史了,
導致台灣的平埔族裔會在台灣這塊土地逐 漸消失,
無聲無息被取代。
謝先生是法科出身應該比我更清楚。我們 是同時期在日本留學的留學生.
也到過你太太所開的中華料理店.我 是國風的朋友.
這次看你在中國祭祖.是跟中國政府玩遊戲嗎?還是 你真的是中國人?
1 收回讚 · · 分享

•你和 吳森益 、 Tom Tsai 、 Chen Yen Fu 及 其他 22 人 都說讚。

清帝國的驅漢行動
1683年清帝國消滅鄭氏王朝,實施驅漢政策,把鄭式王朝的漢人 通通驅離台灣。
1684年施琅「諸羅減租賦疏」說得很清楚:「自臣去歲奉旨蕩平 偽藩,偽文武官員丁卒,與各省難民,相率還籍,近有其半」。
可見 1683年滿清入台後約僅一年,就將鄭氏軍民趕回約有一半。
到了 1688年,「華夷變態」上記載:「以前台灣人口甚為繁盛,漢人 民兵有數萬人,
自隸清以後,居民年年返回泉州、漳州、廈門等地, 現僅有數千漢人居住」。
可見,從1683年的數萬趕到1688年 ,只剩幾千漢人在台灣,而驅漢行動並未因而停止。

1 讚 · · 分享
•做自己 、 郭清圳 、 黃啟峰 以及 其他 18 人 都說讚。

◎蕭泰雄
台灣人根本就不是中國人。〈一〉

台灣是在亞洲板塊邊緣,依推測,在7000年前至160 00年以前,原本就屬於同一板塊陸地的台灣,與現今之福 建、廣東及中南半島相連在一起。在這亞洲板塊邊緣,住著 百越族人。
冰河期的結束,海平面急速上升,使得原本為低窪地區的陸 地,形成一海峽,就是現今的台灣海峽,迫使台灣區塊與福 建、廣東及中南半島區塊因而分離,在這亞洲板塊邊緣的百 越族人也因此分成台灣的百越族人,與福建、廣東及中南半 島區塊的百越族人。在亞洲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交接的台灣, 因兩大板塊之相互碰撞,使台灣形成一個多高山的特殊島嶼 。
⋯⋯
◎蕭泰雄
留於福建、廣東及中南半島的百越人,因中國北方之族群大 批南下而混居。以及中華帝國的擴充版圖,百越人因反抗中 華帝國的版圖擴充,因而漸往南遷移,有的更遷移到現今的 歐亞交界的亞美尼亞。
冰河期結束,留在閩、越的百越人,因與南下的中國北方族 群混居,繁衍後代,所以從現今以DNA檢測,閩南人與現 今的台灣人流著不同的血液。
獨立成為另一血統的台灣百越人,在1300年代至160 0年代初期,漸與北方南下的大和民族人混居,而形成與中 國福建、廣東及中南半島的百越人不同的DNA血統。

◎蕭泰雄 現今所稱的台灣人,日本時代日本人類學者所稱的平埔族、 高山族,清國時期中國人所稱的熟番、生番。台灣人根本就 不是中國人。

◎蕭泰雄
近幾年更有主張『台灣人血統有 94.2%是屬於平埔裔台灣人及原住民裔台灣人』是有依 據的。
台灣人父系血緣有:
41%來自福爾摩沙南島原住民及東南亞島嶼族群,
59%的父系屬於亞洲板塊邊緣之百越族人種。。
台灣人母系血緣有

◎蕭泰雄
台灣人根本就不是中國人。1547年,明國嘉靖26年, 朝廷新設閩浙總督,並令朱紈為浙江兼管福建海道都御史, 不外為厲禁通蕃之目的。時,日本八幡船的日本海商,有意 在北台灣定居做為補給基地。『續修台灣縣志』地志篇云: 蓋雞籠為台灣極北之港口,其早為日本人最初寄泊之港口。

◎蕭泰雄
所以台灣人母系血緣有5%屬於日本的母系血緣。
•呂鎮揚 、 楊英正 、 Kodaria Lim 以及 其他 36 人 都說讚。
•5個分享

◎蕭泰雄
台灣人根本就不是中國人。〈二〉

台灣的開墾是台南一些讀書人北上開墾的,即現今年青人所 說的『島內移民』,並非漢人來台開墾。讀書人懂漢文,但 不等於懂漢文的人就是漢人,這是台灣寫歷史的人,裝迷糊 把懂漢文與漢人劃上等號。
清國,在臺灣考取之進士、舉人、附生、廩生、歲貢生、含 恩貢生 、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與例貢、武進士、武舉等 名目之秀才都是在地生,都是台籍生,都是台灣人。
⋯⋯ 清國,參加考試,必歸於本籍投考,不得越籍赴試,假冒他 省之籍投考者,稱之冒籍。在台參加科舉考試者,也就是說 在台考取之進士、舉人、附生、附生陞廩生,廩生陞歲貢生 含恩貢生、恩貢、拔貢、副貢、歲貢、優貢與例貢、武進士 、武舉等等名目之秀才都是在地生,都是台籍生。雍正五年 ,其泉、漳各處寄籍之人一概不許冒濫。

◎蕭泰雄
『續修臺灣府志』人物志鄉貢篇:節錄自『續修臺灣府志』 人物志鄉貢篇雍正十年:張士箱,府學。康熙五十九年分修 『臺灣縣志』。張士箱在未考中鄉貢之前,於康熙五十九年 分修『臺灣縣志』,而後於雍正十年考中鄉貢,可見考中秀 才時年齡已不小。而後被派到漳州歷任訓導,歷史上均將張 士箱說成是漳州人,其實是臺南府城人。這也是研究台灣歷 史的一些KMT御用學者裝迷糊的地方。
『張必榮』是張士箱大家族墾號。約於康熙末年取得布嶼稟 荒埔地,今雲林縣虎尾溪流域,開墾有成,生四子,後裔今 仍散居於雲林縣、雲林縣中庄部落、雲林西螺、臺北樹林。 四子張方大,乾隆十三年(1748年)例貢生,原以「張 廣惠」為墾號名,後用「張必榮」墾號。先於西螺成立保業 戶,有租館稱『張榮裕館』或『張盈裕館』,招佃開墾,有 田園千餘甲,開鑿鹿場陂,引虎尾溪,即清水溪水灌溉今雲 林縣莿桐、西螺、二崙等鄉鎮40餘庄4,000餘甲地, 是清代雲林境內最大的水利設施。

◎蕭泰雄
張必榮墾號,是引用現今的清水溪的溪水灌溉,所以張必榮 墾號的成就比濁水溪北岸的施世榜的水利工程來得有名,並 造就今西螺地區廖姓人家許多的水利工程專家,西螺地區廖 姓水利工程專家後來與台中的張達京共同開墾現今的台中地 區。許多廖姓的後代為感念張家,所以才有生為廖姓死為張 的風俗。
清國雍正、乾隆之初,張士箱家族並與彰化大墾戶楊志申家 族;墾殖於彰化縣平埔巴布薩族部落阿束社土目抵六之荒埔 地,今彰化縣線西鄉下犁村附近。荒埔地稱為「三十張犁」 ,墾地有150甲。楊氏與張氏招募來之佃戶,以陳、柯、 王、黃,許,謝等姓氏為主。墾成後荒埔地稱「抵六莊」, 以前述平埔族阿束社土目抵六為名。

◎蕭泰雄
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與同在彰化開墾的吳洛等合夥買 入臺北盆地南部的海山庄業,今臺北縣樹林一帶,乾隆三十 一年1766年,張必榮,台灣秀才張士箱墾號,從淡水河 引水灌溉新莊一帶築成「後村圳」,把園地變成水田。吳際 盛也同在此時,開拓海山堡,建設「福安圳」。在台北平原 樹林地區,張士箱兒孫輩是大墾戶。 這就是現今年青人所謂的『島內移民』。現今年青人未出生 時,父執輩就從南部北上到公司『吃頭路』,這就是現今年 青人所謂的『島內移民』。

來去台南/承認這個「番」字 西拉雅族正名之路走得辛酸

$
0
0


西拉雅族戴什麼的花冠,穿什麼樣的服裝,這些都經由史籍的記載,一點一滴地拚湊出來。(圖/王以瑾攝影)

記者王以瑾/台南報導.攝影

「番」這個字是有歧視的意味,誰也不願意它冠在自己頭上,但被遺忘的種族西拉雅,卻要靠著日據時代的戶籍記載找到這個「番」字,證明自己是原住 民,是不同於漢人的血緣。新化鎮口埤教會長老萬正雄首先站出來,他向政府爭取正名,也在所剩不多的蛛絲馬跡中拚湊著西拉雅的文化,而綠谷西拉雅,是尋根的 根據地。

西拉雅,它曾經是平埔族最大的族群;台灣的舊名一般人熟悉的是「福爾摩沙」,但其實台灣有好幾個舊名,其中一個荷蘭人使用過的「大員」,就是由西 拉雅族的一個社演變而來,大員社位於台南,是荷蘭人接觸台灣的第一印象,於是以「大員」做為整個島嶼的統稱,17世紀時,荷蘭東印度公司的駐台行政官就稱 為「大員長官」。

綠谷西拉雅GPS衛星定位

在歷史上可以找到許多片片斷斷關於西拉雅的記載,不過,幾百年下來的族群融合,西拉雅的語言、生活方式、習俗幾乎都已消失,甚至「西拉雅」這3個 字,對台灣絕大部份的人都是陌生的,最好的廣告效果應該是西拉雅風管處成立之後,在高速公路立起的指標,「什麼是西拉雅?」,用路人好奇的問號,成為認識 這個陌生族群的開端。


(圖/以鼻子呼氣吹奏的鼻笛,以及口簧琴,是西拉雅族的傳統樂器,也常被年輕男女用來互訴衷曲。王以瑾攝影)


(圖/萬長老什麼樂器都能玩,現在彈奏的是一根弦、一個回收鐵桶組成的單弦琴,左側圈在一起的竹筒則是他的自製鼓。王以瑾攝影)

為什麼要為西拉雅正名?真的有這個族群的存在嗎?因為陌生,外界對這群一直說自己是原住民的人產生很多疑問,不過,當你走進綠谷西拉雅見到這群人時,你就會知道,他們光由外表就可以看出,真的與漢人不同,他們皮膚黝黑、五官輪廓深,不是漢民族會出現的容貌。

也許是上天也認為時候到了,也該助西拉雅一臂之力了。萬正雄從10多年前就開始站出來,他除了是新化鎮口埤教會長老,另一個頭銜是台南縣平埔族西 拉雅文化協會創會會長,積極推動西拉雅正名;他的女婿是菲律賓人,中文名字萬益嘉,有一天萬益嘉看到西拉雅文的聖經,竟和他故鄉的土話有很多雷同的發音, 靠著慢慢摸索,他整理了一本「西拉雅語彙初探」。

西拉雅的文字、語言都已失傳,夜祭時雖然由「尪姨」帶領吟唱著一代一代傳下來的牽曲,但也只是強記語音,了解歌詞的大概內容,無法分辨每一個字句的意思;也許,這本聖經是找回失去的語言的唯一線索。


(圖/菲律賓籍的萬益嘉,就像上天送來協助西拉雅尋根的使者。萬正雄的女兒萬淑娟為現任西拉雅文化協會會長。王以瑾攝影)

萬正雄估計台南縣有西拉雅族血統者,約有1萬人。在台南當地流傳著,只要接近手肘的附近有條線,或者是腳小趾頭的指甲多一塊,就是平埔族人,但這些並不準確,最準確的就是日據時代的戶籍資料。

日本人將台灣的原住民分為「生番」和「熟番」,「生番」就是高山族,就是被政府承認的原住民,而「熟番」就是平埔族了。


(圖/綠谷西拉雅如同山中農村的風光。王以瑾攝影)


(圖/綠谷西拉雅的設施都很簡單,竹屋、塑膠管搭建的橋樑,是個純樸的山中心靈驛站。王以瑾攝影)


(圖/晚餐前萬長老為我們撒網捕鮮魚。王以瑾攝影)


(圖/山城合作社販賣的農產品,是吸吮著這塊淨土的養份長大,讓人很有購買的慾望。王以瑾攝影)

綠谷西拉雅位在新化鎮九層嶺、中興林場旁,守在這塊祖先留下來的土地上,族人雖然沒有守住老祖宗的生活習慣,他們的穿著打扮、吃的東西也和我們一 樣,但說不上來,除了部份人的輪廓和漢人不一樣之外,另外還有一些東西讓人覺得他們應該是原住民,這種感覺或許來自那種倘佯綠色山林裡的自在生活。

在隔壁中興林場繞了一圈,戶外自助餐在傍晚登場,他們端上了自己種的有機蔬果,還有萬長老剛剛在池塘撒網捕捉上來的活跳跳鮮魚,簡單的料理只有香 蕉葉襯著,沒有華麗盤飾但豐富可口。萬長老也是一個樂器高手,從像樂器的鼻笛,一直玩到半像樂器的竹筒鼓,還沒完,最後連鋸子,以及一根弦一個鐵桶做的不 像樂器的樂器,都拿出來演奏,這就是原住民的音樂本能嗎?

口簧琴、鼻笛吹奏著,怪異而新鮮,這是西拉雅族人的傳統樂器,衣服上的紅黑白3色,代表的是天地、子民和祖靈……綠谷西拉雅是活著的平埔族文化博物館,雖然住在裡面的人們還在一點一滴拚湊著自己的文化,很辛苦,但充滿使命感的他們並不嫌累。

綠谷西拉雅提供半日遊及一日遊,包含文化體驗、山林體驗、創意產品DIY,可聯絡(06)5909532。不過,當地小黑蚊多,記得攜帶防蚊液,穿長袖、長褲可避免叮咬。

綠谷西拉雅GPS衛星定位http://blog.nownews.com/vivianwang/

協助採訪: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管理處http://www.siraya-nsa.gov.tw

2009年7月13日 10:13

您真的是閩南人?

$
0
0

哈..咱們祖先有一部份人移到/遺到-蘇門答臘囉!!
突然驚覺,咱平埔人文化在南洋可是保存得好好的啊!
讀過不少的中國人教材,老是在講所謂"中國人"的移民,,
又是漳州又是泉州,不然就是廣東客家…?
說到 台灣原住民的遷移,移出或移入本島,
以前,總以為是指’他們’所謂"高砂族"們在遷移..?
其實,咱們住平地的平埔族祖先,外移的數量更龐大!!!
時間更早於[明國]的回族[鄭和]下南洋!
(千萬別把[明國]稱"明朝"!那是語言詐術!)
這種[台灣民族]的渡海跨島驕傲史,教科書裡是不會說的!
怎能過度透漏呢? 會有違中國漢人之優越感的!
說日本比漢人進步,西洋比漢人進步,他們會勉強忍住~
說南島民族有比漢人進步之處,他們可就受不了啦 ~!
其中有一條熱門的移民路線就是:
屏東往南進入菲律賓呂宋>越過馬尼拉>經Mindoro大島>
往Calamianes島群>到巴拉望長島>登上婆羅洲Borneo
北岸Sabah沙巴>續走西海岸經過今日汶萊>到馬來西亞今日
古晉Kuching出海>利用廖內群島Riau-isla>進入今日新山及
新加坡>跨過Batam島>進入蘇門達臘往北移>到達Toba湖附近,風水
甚佳,乃建立部落群,也同時把台灣的[排灣語系],帶到蘇門達臘,
而沿途中,有人選擇住巴拉望,有人留在呂宋島,有人往東南移入
Visayas米沙鄢群島(於是後來有人研究西拉雅語竟然與Visayas的
語言相似度極高),,至於蘭嶼,應該是菲律賓巴丹Batan島移過來的?
,畢竟蘭嶼語言不是排灣語系的…
印尼的國語Bahasa,據說是取材蘇門達臘廖內省Riau的語言為骨幹,
再加上爪哇語為重點而形成的官方語言,(因為爪哇是印尼最大民族,
其次是巽他Sundanese,武吉士Bugis..),因為是取材自廖內省Riau
的語言為主幹,而 Riau正是台灣民族移民的[重要據點],所以,
台灣民族的[排灣語系(含平埔各族語言)]顯然會造成一些區域影響,
也就是說今日的印尼國語,其實是有[台灣民族語言成分]在裡面的!,
比如台灣與印尼常用Aku而非Ako,排灣語"下雨",叫[hujan],印尼
國語就是用[hujan],而非爪哇語[udan],當然也有些名詞是有
[越族閩語]影響如肉粽[bacang],紅包[angpao],蟑螂[kecoa]
(虼蚻),沒有中國因素,印尼[族群融合]後選用南島拼音當主流,
而台灣所謂"族群融合"-卻是滿腦滿嘴塞滿[北京清官話]??
連[語言群]眾多的越族傳過來台灣的[閩台語系統]都輸給政治操作
,習慣的閩台語,卻無法當媒體第一主流用語,這才是台灣人的悲哀!!
台灣人真忙碌,轉換語言"頻道"這麼多次,何時可回到原點?
中國人最怕的事,應該是[平埔正名],及[推行馬來語]吧??文化反撲運動
(或南島文藝復興運動),中國漢人鐵定會做出抵制的!為侵略而賤?
“反中式文化"當然暫時沒有刻意的必要(我本人倒是產生反抗心理了),
但中國人搞 [反南島文化] 卻是自認"理所當然"的所謂"國策"!!
你或許會反駁說:不是也經常舉辦原住民歌唱跳舞的"有利可圖"的表演嗎?
“漢人"(含一堆假漢人)待你不差啊!? 只是要你安分當順民而已啊~?
如果大家把標準拉這麼低,那麼,民族也可以解散了!,不是嗎??
學校母語課這麼少,原住民又無法真正自治,這不是擺明,要毀滅台灣南島
文明嗎?? 這種"大中華龍族優越感"是無所不在的!,
最近台北市所謂"觀光傳播局"印製了觀光導覽手冊,說網站上有幾種
語言版本,包括[英語,日語,韓語,西語],,而馬來語?? 抱歉,就是沒有!!!
台灣民族被架空,連世界地圖都走了樣?台灣的南方好像是一片空白喔!?
我前面就說了,漢人見到洋人,日人,都會潛意識自認’比較差人家一級’,但,
見到南島民族,就莫名其妙跩了許多!?馬來人遊台灣,天龍國認為[他們]就
看英文好了!? 不然就學會看懂我"神州大漢的天威漢字"!!
漢文化就是吃軟怕惡的文化! 你要他們印泰雅,阿美,排灣語? 等到死吧!
南方來的兄弟姊妹使用馬來語的人口至少也有四億多人!
這些觀光客就不是人?不重要??台北市的稅收,沒有平埔族繳納的嗎?
那為何獨漏我南島馬來語的觀光手冊??,這不是種族歧視?
從島內歧視到國外??
(我已經打電話去抗議了,觀光傳播局TEL:02-27208889,歡迎大家打過去
抗議或表達立場,)我們台灣民族不容許南島文化被輕視忽略!!,
韓國人口5000萬,日本人口1億2600萬,可以有翻譯本,咱南島民族人口
4億多,卻被無恥的所謂"中華民國"所忽略!!? 牠們在屌甚麼?!
一個沒有聯合國身分的所謂"中華民國",你啥麼都不是!只有賤與傲慢!!
— 與大樂吳。

來源:Indo Iean Facebook

台灣沒有閩南人客家人

$
0
0

日本時代稱台灣熟生番為《本島人》
根本沒有閩南人客家人
只有說閩客語 忘記母語的熟番
和保持風俗語言的生番

再次提醒您《番 》在大清帝國的解釋是外國人的意思
福爾摩沙 被清劃分為《生番、熟番》
《番》在漢字的解釋是外邦
大清時代初期 台灣人對中國而言是 (外國人民)

台灣人不是閩南人客家人
只是大清統治台灣212年後 產生的閩.客語群
強調一下是 《語群》不是族群

台灣人 請您 仔細看本文
特別記住 是《閩粵》就是中國 閩南人 客家人

19世紀末期,黑奴貿易被廢除,西方殖民者逐漸發現“黃奴”吃苦耐勞,便從中國非法掠奪華工到美洲做苦力。就這樣,從道光26年(1846年)開始至光緒元年(1874年),10萬餘以廣東為主的閩粵沿海破產農民(也有不少被綁架的)懷揣著能在異國土地上獲得幸福、變得富有的夢想,以一紙契約賣身來到秘魯。這些人大部分留在了莊園裏當“黃奴”,約有十分之一的人被賣到鳥島上挖鳥糞。

鳥島地處赤道附近,天氣酷熱潮濕,每人每天定額要挖四到五噸鳥糞。苦力們勞動時間之長,定額之高,強度之大,要求之苛,待遇之低,都到了極限。每天夜裏幾乎都有兩三個人自縊而死。還有許多人在島上高處投海。大凡投海都是約定數十人或上百人同去。因累死、病死、被打死再加上不堪忍受非人生活自殺而死不計其數……致使欽察島中國苦力的死亡率極高,其中,清咸豐十年(1860年)運往欽察島挖鳥糞的4000名華工,最後幾乎全慘死在那裏。

關於鳥糞場的勞動,—位秘魯人寫道:“連希伯來人構想出來的地獄,也難以和鳥糞場將鳥糞裝船時那種難以忍耐的酷熱、可怕的腐臭,以及被迫在這裏勞動的中國勞工所遭到的懲罰相比。”

而一位英國人更寫道:“我可以證實,在這種悲慘的境況下,他們的命運是最不幸的。除了累死人的勞動(每個苦力每天要被迫挖掘5噸鳥糞)外,他們既沒有足夠的食物也沒有起碼的合乎衛生的飲用水……”

直到20世紀初,所有倖存的契約華工都獲得了解放,大部分人都留在了秘魯,並且成為日後早期秘魯華人社會的主體。華工一貧如洗,一些人浪跡街頭,掏糞、撿破爛、撿煙頭、打短工來維持生計,稍有盈餘開始做小買賣,有些人甚至冒險進入秘魯東部亞馬遜河流域林區開採橡膠、淘金砂……,隨著時間的推移,秘魯華人從一個處於移民中最劣勢的群體成為了移民中成功的族群。許多當年華工的後代成為了商界名流,有的甚至進入議會,能夠參政議政,例如:維克多•許,何塞•陳先後擔任秘魯總理一職。

今天我們作為新一代的中國人,不遠萬里來到這裏,只為了聆聽那海鳥的啼叫和浪擊海岸的轟響,去瞭解異國的文化與風情,作為我們不斷變化生活中的一個插曲。當我們頭頂南美上空的驕陽,迎著那撲面而來的充滿腥味的海風時,強烈地感受到了當年千萬華工去國萬里、孤懸海外、客死他鄉、飲恨海峽,而臨終時又始終不忘東望故土的思鄉情結……

梁啟超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當年海外華工正是因為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作為後盾,才會遭到如此厄運。民強則國強!希望,有朝一日,中國真正實現梁啟超先生的夢想“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資料來源

http://blog.163.com/zhang_haishu/blog/static/14060220420122149103025/

當年中國"黃奴"的地獄:秘魯鳥島[原創]
2012-03-22 22:11:12|

鳥島主要是指巴耶斯塔三島。要到那裡,平常每天只有一班船,遇到節假日可能有兩班,但最晚就在10點,因為行程要兩個小時,過了中午,浪就大起來了,船容易 觸礁。從帕拉卡斯港出發,經過秘魯唯一的半島,沙石的紅色在陽光下跳動,迎著坡面,就是鳥島地畫,導遊介紹,地畫高180米,寬50多米,是一個燭台的形 狀,發現於1926年,象納斯卡地畫一樣,沒人能解釋它的來歷,又給這個國家增添了幾分神秘。約半個小時,鳥島開始一一呈現在你面前。由於地震、火山運動 和侵蝕,島的下部多處中空,石洞、石隙錯錯落落,很有些韻味。山石的本色是赭紅色,但日積月累的鳥糞把表面塗成了灰白色。儘管隱約有寫意的意境,但鳥糞的 氨氣味熏得人不想再靠前半步。島上還有壘起的矮牆,像縮微長城一樣樹立著,據說是中國人挖鳥糞時為防止落海砌成的。華人在秘魯是比較成功的族群,真難以想 像,最早到秘魯的中國人就是在這裡挖鳥糞,討生活,常年累月的工作,積累了今天的財富。目前不是挖鳥糞時候,但島上仍有人看守,同船的一個人就爬上繩梯, 上了鳥島。島上的鳥據說有百萬隻,最多的是鷺鷥、皮克羅鳥、海鷗和鵜鶘,密密匝匝、層層疊疊佈滿全島,簡直都難於找到空地。在一座島上,鷺 鷥站了半個島,遠遠望去,整個地面都是黑色。住房這麼緊張,當然下面的石礁、石灘也不能浪費,嬌小的企鵝在山石上穿行,海獅聚在一起,叫聲此起彼伏,隆隆 作響。

当年中国黄奴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回到岸上,看到有人居然用鵜鶘當寵物,靠喂食照相掙錢。這鵜鶘身形很是威猛,誰如果逗它不給東西,也不知道是撒嬌還是撒潑,長嘴一輪,不管不顧的就要叨你,嚇得美女花容失色。不過對主人甚是乖覺,任由抱上抱下,一聲不吭。

正是中午,找了一家生意最好的餐館,剛坐定,就有藝人來獻唱,秘魯原生態的東西,音樂率真而富有節奏,輕鬆的旋律同這海風海景到還契合。所以是鳥島就是魚多,來一條比目魚,拷的又鮮又嫩,要杯啤酒,伴著音樂體會一下秘魯式的愜意。

晴天所拍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位於太平洋中西部的欽查群島,是秘魯著名的「鳥島」。群島與由北欽查島、中欽查島、南欽查島3小島組成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經過秘魯唯一的半島,沙石的紅色在陽光下跳動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迎著坡面,就是鳥島地畫,導遊介紹,地畫高180米,寬50多米,是一個燭台的形狀,
發現於1926年,象納斯卡地畫一樣,沒人能解釋它的來歷,又給這個國家增添了幾分神秘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約半個小時,鳥島開始一一呈現在你面前。由於地震、火山運動和侵蝕,
島的下部多處中空,石洞、石隙錯錯落落,很有些韻味。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在一座島上,鷺鷥站了半個島,遠遠望去,整個地面都是黑色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島上還有壘起的矮牆,像縮微長城一樣樹立著,據說是中國人挖鳥糞時為防止落海砌成的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島上的鳥據說有百萬隻
当年中国黄奴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山石的本色是赭紅色,但日積月累的鳥糞把表面塗成了灰白色
鳥糞自然風化成為堅硬的鳥糞石,當年華工就是開採這些鳥糞石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儘管隱約有寫意的意境,但鳥糞的氨氣味熏得人不想再靠前半步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最多的是鷺鷥、皮克羅鳥、海鷗和鵜鶘,密密匝匝、層層疊疊佈滿全島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近看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這是陰天的時候拍得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無數的海鳥輪番起飛,有時竟能隱天蔽日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這些海鳥,是以海裡的小魚為食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船上的人爬上繩梯,上了鳥島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繩梯是上島的唯一交通工具,爬上了斷橋後,與我們揮手告別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在那高高的山崖下,無數的海豹、海獅正在曬太陽哪,那震天的鳴叫聲就是他們發出來的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再往海裡一看,成群的海豹在巡遊,在嬉戲。看,他們游得多歡哪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岸上,有人用鵜鶘當寵物,靠喂食照相掙錢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來張特寫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這鵜鶘身形很是威猛,誰如果逗它不給東西,也不知道是撒嬌還是撒潑,長嘴一輪,不管不顧的就要叨你,嚇得美女花容失色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喜歡與美女合影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不過對主人甚是乖覺,任由抱上抱下,一聲不吭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当年中国黄奴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正是中午,找了一家生意最好的餐館,剛坐定,就有藝人來獻唱,
秘魯原生態的東西,音樂率真而富有節奏,輕鬆的旋律同這海風海景到還契合。
当年华工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鳥島就是魚多,來一條比目魚,拷的又鮮又嫩,要杯啤酒,伴著音樂體會一下秘魯式的愜意。

欣賞完了鳥島,再說上一段沉重的話題:這座安靜祥和的鳥島上曾留下了許多契約華工的血與淚,這是一段被人遺忘的華工血淚史
当年中国黄奴的地狱:秘鲁鸟岛[原创] - 幸福1+2 - 看世界
19世紀末期,黑奴貿易被廢除,西方殖民者逐漸發現「黃奴」吃苦耐勞,便從中國非法掠奪華工到美洲做苦力。就這樣,從道光26年(1846年)開始至光緒 元年(1874年),10萬餘以廣東為主的閩粵沿海破產農民(也有不少被綁架的)懷揣著能在異國土地上獲得幸福、變得富有的夢想,以一紙契約賣身來到秘 魯。這些人大部分留在了莊園裡當「黃奴」,約有十分之一的人被賣到鳥島上挖鳥糞。鳥島地處赤道附近,天氣酷熱潮濕,每人每天定額要挖四到五噸鳥糞。苦力們勞動時間之長,定額之高,強度之大,要求之苛,待遇之低,都到了極限。每天夜裡幾乎都有兩三個人自縊而死。還有許多人在島上高處投海。大凡投海都是約定數十人或上百人同去。因累死、病死、被打死再加上不堪忍受非人生活自殺而死不計其數……致使欽察島中國苦力的死亡率極高,其中,清咸豐十年(1860年)運往欽察島挖鳥糞的4000名華工,最後幾乎全慘死在那裡。
關於鳥糞場的勞動,—位秘魯人寫道:「連希伯來人構想出來的地獄,也難以和鳥糞場將鳥糞裝船時那種難以忍耐的酷熱、可怕的腐臭,以及被迫在這裡勞動的中國勞工所遭到的懲罰相比。」
而一位英國人更寫道:「我可以證實,在這種悲慘的境況下,他們的命運是最不幸的。除了累死人的勞動(每個苦力每天要被迫挖掘5噸鳥糞)外,他們既沒有足夠的食物也沒有起碼的合乎衛生的飲用水……」
直到20世紀初,所有倖存的契約華工都獲得瞭解放,大部分人都留在了秘魯,並且成為日後早期秘魯華人社會的主體。華工一貧如洗,一些人浪跡街頭,掏糞、撿破爛、撿煙頭、打短工來維持生計,稍有盈餘開始做小買賣,有些人甚至冒險進入秘魯東部亞馬遜河流域林區開採橡膠、淘金砂……,隨著時間的推移,秘魯華人從一個處於移民中最劣勢的群體成為了移民中成功的族群。許多當年華工的後代成為了商界名流,有的甚至進入議會,能夠參政議政,例如:維克多·許,何塞·陳先後擔任秘魯總理一職。
今天我們作為新一代的中國人,不遠萬里來到這裡,只為了聆聽那海鳥的啼叫和浪擊海岸的轟響,去瞭解異國的文化與風情,作為我們不斷變化生活中的一個插曲。當我們頭頂南美上空的驕陽,迎著那撲面而來的充滿腥味的海風時,強烈地感受到了當年千萬華工去國萬里、孤懸海外、客死他鄉、飲恨海峽,而臨終時又始終不忘東望故土的思鄉情結……
梁啟超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當年海外華工正是因為沒有一個強大的中國作為後盾,才會遭到如此厄運。民強則國強!希望,有朝一日,中國真正實現梁啟超先生的夢想「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亞特蘭提斯就是台灣島

$
0
0

Atlantis Was Exactly Taiwan Island

最早文明大陸之一─亞特蘭提斯

古代地球上消失的二個最早文明大陸為大西洋的亞特蘭提斯和太平洋的姆大陸,傳說均在12,000年前消失。


古代地球上消失的二個大陸

亞特蘭提斯的出處

約在2400年前,柏拉圖《對話錄》是從希臘智者梭倫口述的記錄;梭倫是從埃及老祭司聽到的亞特蘭提斯之事,其中有二篇:
「提瑪友斯」: 介紹亞特蘭提斯帝國的故事;記述實際上主要是關於創造世界的描述和自然的現象的解釋。
「柯里西亞斯」:提供消失的亞特蘭提斯島和它的人民的詳細描述以及關於古雅典人的訊息。


希臘哲學家柏拉圖 大西洋 亞特蘭提斯

亞特蘭提斯帝國

在遠古時代,亞特蘭提斯島位於大西洋中心的大島。國王海神將島嶼分割成十份給五對雙胞胎的兒子在島上各自統治。平原被分割成九萬個地區,每個地區設有指揮官,擁有動員120萬兵力的強大戰鬥群,憑藉武力宣揚亞特蘭提斯文化,凡是信仰太陽神的地方,
就可能是亞特蘭提斯帝國的殖民地。亞特蘭提斯帝國的首都波塞多尼亞在距海邊九公里處,其四周建有雙層的環狀陸地和三道環狀運河。島中央的衛城有王宮和奉祀守護神波塞頓的壯麗神殿。


首都波塞多尼亞的想像圖

高度文明的亞特蘭提斯帝國

亞特蘭提斯在民主體制下,所有的法律條文全都刻於波塞頓神殿的山銅柱子上,成為王權主要的法律,繼續保有繁榮與富裕,而且居住於此的人民也都很溫和、賢明,不會沈溺於巨富,凡事以德為尊。他們擁有數不盡的寶藏,用不完的財富,也有精巧的建築技術,和其他高度的文明。

亞特蘭提斯帝國的消失

亞特蘭提斯的國勢富強,可是隨著時光而逝去。數百年之後,社會開始腐化,利慾薰心,遂燃起征服世界的野心。帝國的軍隊越過直布羅陀海峽進攻歐洲,終於在希臘吃了敗仗,國勢開始走下坡。隨後於一萬二千年前有大地震和洪水相繼發生,在一晝夜之間,
亞特蘭提斯島和這些好戰的民族全都沉到海底而消失。

亞特蘭提斯的搜尋無著

根據柏拉圖的記載,亞特蘭提斯是在大西洋中的大島國。雖然世界各地有發現亞特蘭提斯遺址的報導甚多,超過一千處,例如德國易北河河口海面之海格蘭特島東方海底中、直布羅陀外海安皮爾海底火山附近或斯巴提爾島、墨西哥阿茲特克帝國首都「帝諾迪特蘭」、地中海克里特島、愛琴海聖多里尼群島的西拉島、加勒比海巴哈馬的比米尼群島附近、印尼南中國海的「巽他古陸」、西班牙南海岸外卡地茲市以北多納安國家公園的沼澤地、塞浦路斯島與敘利亞之間海底、南極大陸棚冰塊底下的遠古世界,以及阿曼王國附近沙漠的「乾旱亞特蘭提斯」等等地方,但是始終無一處符合柏拉圖記述、可以被大眾所接受的大陸。從古至今尚未有確切的發現在大西洋或其他地區的證據。科學家的研究,在大西洋的範圍裡根本沒有沉沒的大陸;現代地質學探測的結果指出,大西洋這塊海底區域實際上是一塊上升地塊,並非如亞特蘭提斯下沉的地塊,故否定大西洋有亞特蘭提斯大島的說法,唯獨台灣島符合柏拉圖記述的亞特蘭提斯。

柏拉圖的亞特蘭提斯就是台灣島的解讀

亞特蘭提斯來源的希臘智者梭倫提出的十六項線索:
一、存在於西元前九五六○年。
二、太陽運行軌道陡然轉變。
三、發生毀滅性的地震。
四、淹沒全球的大洪水。
五、為一個大型島嶼。
六、面積大於利比亞與亞洲總和。
七、高於海平面。
八、有無數的高山。
九、聳立於海洋的陡峭山崖。
十、周圍環繞其他島嶼。
十一、豐饒的礦產。
十二、住在已知的世界邊緣。
十三、在大西洋遠方的一點上。
十四、「真正大陸」完全環繞著「真實海洋」。
十五、位於「真實海洋」中。
十六、地中海只是真實海洋的一個海灣。

梭倫16項線索與台灣的環境相符

•第1項: 12,000年前台灣雪山山脈北段火山爆發,產生山崩,引發超級海嘯,毀滅亞特蘭提斯帝國和亞特蘭提斯沉沒的時間均相符。
•第2項:一彗星在12,900年前墜落地球造成千年小冰期──新仙女木冰期,年代與梭倫所謂太陽運行軌道陡然轉變的時間相符,唯發生的事項不同。
•第3和4項:與一萬二千年前台灣東北角雪山山脈段層型火山發生火山爆發,造成大山崩,伴隨著毀滅性的地震和超級海嘯的事件相符。
•第5項:台灣是一個大型島嶼,與梭倫的線索相符。
•第6項:亞特蘭提斯被認為是廣大無際的大陸,而在直布羅陀海峽西方的大西洋中,近代科學家確認大西洋不曾有大陸存在,後來才發覺唯有美洲大陸才有面積大於利比亞與亞洲總和,但是當時無人知道美洲大陸,故認為就是亞特蘭提斯,因此本線索是亞特蘭提斯被誤認為美洲大陸。
•第7和8項:台灣是一個大型島嶼,在海面之上,山地佔面積三分之二,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有二百多座,當然「有無數的高山」,與梭倫的線索相符。
•第9項:台灣的東海岸是由於地殼板塊推擠而隆出海面的,都是陡峭的山崖,聳立於太平洋海邊,與梭倫的線索相符。
•第10項:台灣位於大陸、海洋地殼交界上的地塊,又位於南北向諸列島的中間,其周圍有許多島嶼環繞,如琉球、澎湖、九州、呂宋等島嶼,與梭倫的線索相符。
•第11項:台灣有豐饒的礦產,例如鹽寮灣附近有冶煉金銀銅鐵礦的古代工業園區,當然有出產金銀銅鐵礦,另有北投的硫磺礦,以及台東的豐田玉礦是南島語族玉器飾品的源頭,與梭倫的線索相符。
•第12項:「已知的世界」是指梭倫已知的舊大陸,也就是歐亞大陸,台灣就是在歐亞大陸的邊緣,與梭倫的線索相符。
•第13項:在西元前四世紀的梭倫年代,還不知有美洲的存在,僅知道亞特蘭提斯在直布羅陀海峽西方有廣大無垠的大西洋,在無知的狀況下,現在的美洲和太平洋,當時就被包含在大西洋中了。因此位於太平洋西邊的台灣,當時就被認為在大西洋上遠方的一點,符合梭倫的線索。

柏拉圖時代不知有美洲大陸和太平洋

柏拉圖尚不知有美洲大陸在地中海口對面的大海洋中,更不知道美洲大陸將大海洋分為大西洋和太平洋,僅知道這個大海洋就是大西洋。灰色地圖是當時無人知道的部分。


柏拉圖時代的地圖

•第14項:在12,000年以前的冰河時期,白令海峽被冰雪所覆蓋,歐亞大陸連結美洲大陸整體合為一個「真正大陸」,正好完全環繞著「真實海洋」──太平洋,而大西洋並未有一個「真正大陸」所環繞。由於這個線索可以發現梭倫所提出的「真實海洋」就是太平洋,而不是大西洋。


真正大陸與真實海洋的說明圖

•第15項:從第14項可以知道,被「真正大陸」環繞著的「真實海洋」,在地球上只有太平洋。亞特蘭提斯應在「真實海洋」的太平洋中,台灣島就是在太平洋中,與梭倫的線索相符。
•第16項:從第14項可以知道「真實海洋」就是太平洋,而不是大西洋,但是當時太平洋是包括在大西洋中,因此才有地中海只是「真實海洋」的一個海灣之說法。

梭倫的十六項線索中,第6項大西洋中並無面積比利比亞和亞洲總和還大的大陸,當時唯有尚未知曉的美洲新大陸。但是卻有軍隊來自直布羅陀海峽西方亞特蘭提斯帝國的事實,當時美洲就有亞特蘭提帝國殖民地的馬雅克斯帝國,這些軍隊應是從馬雅克斯帝國出兵的。除此項外,其餘的線索均有事實根據,並且與台灣的環境和現代的條件相符。因此我們可以推知:亞特蘭提斯就是古台灣島。

古台灣島有亞特蘭提斯的特徵

1.古台灣有數量龐大的古象
•柏拉圖敘述的亞特蘭提斯島的海岸險峻,島上有綿亙的崇山峻嶺,也有草木繁盛、美麗、廣闊的平原,盛產各種動物,包括數量龐大的大象。
•台灣面積的三分之二是山地,當然有綿亙的崇山峻嶺,而且三分之一的平原,也是草木繁盛,其生物(包括動植物)多樣性在世界上是赫赫有名的,這些敘述都符合柏拉圖《對話錄》的內容。

台灣曾是古代大象的樂園
在台灣台南新化丘陵區、菜寮溪及全省各處出現過許多古象的化石,其中也有現在已經絕跡的古象化石,包括:中國劍齒象、明石劍齒象、署光劍齒象、印度劍齒象、台灣長毛象、副長毛象、亞洲象、諾曼象等。台中通宵曾發現獨特劍齒象化石、大甲溪也發現乳齒象化石,大都是更新世時期遺留的,可見古象過去在台灣是相當活躍的。這個特徵和柏拉圖敘述亞特蘭提斯的相符。


不同古象化石:(左圖)潘常武在台南縣挖掘到的劍齒象下臼齒化石。(中圖)陳天朝在台灣海峽撈獲的長毛象頭顱化石。(右圖)王良傑在台南菜寮溪掘出的大象頭顱化石。


王良傑保存台南菜寮溪出土的三具台灣大象臼齒化石(左圖)、大象象牙殘塊化石和大象脊椎骨化石(右圖)。

2.土台灣到處有野牛

•柏拉圖敘述亞特蘭提斯十位國王之間有一種危險遊戲,就是以木棍和繩索捕捉公野牛,然後刺殺野牛,成為祭品。
•台灣曾是野牛生息地,漁民曾在澎湖海溝打撈到德氏水牛和楊氏水牛兩種化石。台南縣左鎮崎頂層和關廟五甲等地也曾出土牛科化石,尤其台南縣菜寮溪曾出土甚多,大都是更新世中期的動物。這個特徵和柏拉圖敘述亞特蘭提斯的相符。


王良傑保存的台灣野牛頭顱化石(左)、野牛下顎化石(右),上方淡色現生牛下顎與野牛下顎化石作比較。


王良傑保存的台灣野牛頭角化石


王良傑保存的台灣野牛骨頭化石

3.亞特蘭提斯遺留的安提里亞就是古台灣島

於15、16世紀航海圖上,曾出現亞特蘭提斯遺留的兩大島嶼──安提里亞和薩塔那茲,位於大西洋中央海脊附近,被研究者認為是台灣與日本。古海圖安提里亞與古台灣島相似
•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蒐奇》提到有迦太基商人航行大海洋抵達一座富庶的島嶼──安提里亞。
•哥倫布探險新大陸的目的之一,就是去驗證古地圖上安提里亞的真實性。
•由西元1424年海圖上量得安提里亞的長度約為五百公里、寬度約為二百公里,其形狀東北角海岸線形成尖狹的岬角,西北部海岸線則頗為平緩圓整,均與台灣島相似。


15、16世紀航海圖


1424年繪製的海圖與現在台灣地圖的比較

科學家考證安提里亞就是台灣島

1995年南佛羅里達大學羅伯特.菲森教授的著作《傳奇大洋島》曾對安提里亞大島進行考證,根據他的四項論點:安提里亞的大小與形狀、主要河口、五大河川、海岸線特徵,並且蘊藏金沙大都與台灣相同,並且其西方的小島伊瑪那就是澎湖群島,他所下的結論:位於真實海洋(太平洋)中的安提里亞,其實就是首見於西方地圖的太平洋島嶼――台灣。因此菲森認定,亞特蘭提斯遺留的安提里亞就是台灣島。

亞特蘭提斯首都波塞多尼亞在蘇澳灣附近

1.首都建築物三色石材蘇澳附近都有出產
2.首都有冷泉和溫泉在蘇澳附近也有
3.原住民古木雕圖案與首都環狀運河相似

1.首都建築物三色石材蘇澳附近都有出產
•亞特蘭提斯首都「波塞多尼亞」建築物最普遍的顏色就是白色大理石和黑色蛇紋石,台灣東部蘊藏量豐富,北起蘇澳,南至台東知本,綿延二百餘公里。
•台灣出產呈紅色的玫瑰石,也在蘇澳南方附近的立霧溪、三棧溪和木瓜溪三條河流的河床。
•這些白色、黑色和紅色三種顏色的石料,蘇澳附近都有其石礦蘊藏區,正符合亞特蘭提斯首都「波塞多尼亞」建築物白色、黑色和紅色三種顏色的石材。


台灣東部盛產石材:白色大理石(左);黑色蛇紋石(大理石) (中);紅色玫瑰石(右)。這些石材在蘇澳附近都有,符合亞特蘭提斯首都建築物的顏色。

2.首都有冷泉和溫泉在蘇澳附近也都有

亞特蘭提斯首都波塞多尼亞有冷泉和溫泉,居民可享受溫、冷泉浴。現在的宜蘭縣境內就有蘇澳冷泉和礁溪溫泉兩處,正符合首都的特徵。


台灣珍貴的蘇澳冷泉


3.原住民古木雕圖案與首都環狀運河相似

藏於台灣歷史博物館的許多台灣原住民凱達格蘭族古木雕,有特殊的各種圖形和圖像,其中有圓形都城圖形和梅花鹿(左圖),右圖為描繪圖形。

3.原住民古木雕圖案與首都環狀運河相似藏於台灣歷史博物館的許多台灣原住民凱達格蘭族古木雕,有特殊的各種圖形和圖像,其中有圓形都城圖形和梅花鹿(左圖),右圖為描繪圖形。台灣原住民古木雕鑲邊圓狀都城的平面圖圖形(左圖)與古人對亞特蘭提斯首都「波塞多尼亞」的想像圖(右圖)相似,可以做為台灣島就是人類失落的最早文明亞特蘭提斯的佐證。

首都所在地

亞特蘭提斯首都在冰河期建立,應面臨大海港口及大河流和運河通過,可以大船航行到達全球各國;由圖可知首都應在台灣東岸,面臨太平洋,而且有大河流過。據推測應在舊蘭陽溪出海口附近,即蘇澳灣附近海底。


第四冰河期台灣周圍地形圖


太陽帝國首都應在蘇澳灣海底

德奈利研究亞特蘭提斯學

亞特蘭提斯學之父13綱領可以解說就是台灣島

曾任美國眾議院議員的德奈利,從政界引退後,埋首於亞特蘭提斯的研究。他引用梭倫的十六個線索,以及由地殼位移說推論而來的氣候狀況,以其科學的方法檢討新、舊兩大陸的文明和遺跡,以及動植物相似性的理論,在1882年寫下一本名著《大洪水之前的世界──亞特蘭提斯》,成為世界的暢銷書。他將亞特蘭提斯學的研究歸納為「十三綱領」,此後亞特蘭提斯學的研究可說全都是從此綱領出發的。後來他被稱為「科學性的亞特蘭提斯學之父」。

亞特蘭提斯學之父德奈利的13綱領:

1.亞特蘭提斯曾經存在大西洋中,位於地中海口的對面,是大西洋大陸的遺跡─一個大島,和已知的古代世界。
2.柏拉圖所記述之亞特蘭提斯這座島不是長期想像的故事,而是真實的歷史。
3.亞特蘭提斯是人類脫離原始生活,形成文明的最初之地。
4.亞特蘭提斯隨著時代變遷,成為人口稠密和強大的國家,文明的人民移居世界各地,分布於墨西哥灣的海岸,密西西比河沿岸、亞馬遜河沿岸、南美洲的太平洋海岸,地中海沿岸、歐洲和非洲的西海岸,波羅的海、黑海和裏海的沿岸。
5.亞特蘭提斯是大洪水以前的真實世界;伊甸園、宙斯神之妻的金蘋果園、極樂世界、古希臘艾爾辛諾皇室庭園、古希臘椎狀庭園、古土耳其奧林匹斯山、古老國家傳統的天堂,是描述這一塊大土地的普遍記憶,在那裡早期的人類平靜地和愉快地長期居住著。
6.古代希臘人、腓尼基人、印度人和北歐人的神和女神僅是亞特蘭提斯的國王、王后和英雄們被神格化而產生的,並且以神話流傳下來,使真正的歷史事件成為雜亂的回憶。
7.埃及和祕魯的神話描述原先宗教信仰都是亞特蘭提斯的太陽崇拜。
8.亞特蘭提斯人建立的最老殖民地可能是埃及,其文明是從大西洋島文明的重現。
9.歐洲青銅器時代的工具是由亞特蘭提斯傳來的。亞特蘭提斯人也是鐵器首先製造商。
10.全部歐洲人字母系統的根源──腓尼基人的字母,是由亞特蘭提斯人的字母系統而來,而且傳送至中美洲的馬雅人。
11.亞特蘭提斯是雅利安人或印歐語系的國家,以及塞姆族,也可能是都蘭族最初的所在地。
12.亞特蘭提斯在可怕的自然災變中滅亡,整個島和差不多的全部居民一起沉入海洋。
13.少數居民乘木船和竹筏逃走,並且把可怕的大災難消息帶到世界各地,洪水和古代大災難的傳說已經流傳到我們的年代。

德奈利13綱領也與台灣的環境相符

1.梭倫不知有美洲存在,而將美洲和太平洋包含在大西洋裡。但在梭倫的線索透露亞特蘭提斯在「真正大陸」──歐亞大陸連接美洲大陸,所完全環繞著「真實海洋」──太平洋,因此亞特蘭提斯的地理位置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後應改為在太平洋中,可惜德奈利未修正。其餘的理論與古台灣的情況相容:台灣是在太平洋的一個大島,有輝煌的古文明。
2.根據荷馬史詩的「特洛伊戰爭」,學者已在希臘斯巴達發現遺址,證實史詩的真實性。同樣大多數人認為亞特蘭提斯是真實的歷史。在中國史籍上所記載的「蓬萊仙島」就是台灣,同樣是真實的歷史,不是空穴來風;蓬萊仙島其實就是亞特蘭提斯。
3.亞特蘭提斯是人類最初的文明之地,即為「伊甸園」,其統治者為亞特蘭提斯帝國,亦即人類母國。根據本研究,其實亞特蘭提斯帝國就是「太陽帝國」,而太陽帝國就是在古台灣。
4.亞特蘭提斯帝國其實就是「太陽帝國」,根據《失落的姆大陸》記載,在國家壯大後人民曾移居世界各地,建立三個殖民地:美洲各地是馬雅克斯帝國所統治;歐洲、波羅的海、黑海和裏海地區是維吾爾帝國所統治;地中海、非洲和埃及地區是那卡帝國所統治。
5.在大洪水以前的亞特蘭提斯帝國時代,在台灣的原住民有豐富的物產,他們平靜地和愉快地長期居住在「蓬萊仙島」,當然後代世人會以伊甸園、天堂……等等不同的名稱來稱呼,確實是描述這一塊大土地的普遍記憶,顯示所謂亞特蘭提斯其實就是古台灣。
6.古代希臘、腓尼基、印度和北歐地區並非全然是「亞特蘭提斯帝國」的殖民地,而全是姆大陸「太陽帝國」的殖民地。在殖民地將母國的國王、王后和英雄們神格化流傳下來是很正常的。由於已消失的文明沒有正式的文字記載,僅能以口述流傳下來,久而成為神話,以致使真正的歷史事件成為雜亂的回憶。姆大陸的太陽帝國就是在古台灣。
7.埃及和祕魯的神話描述原先宗教信仰都是亞特蘭提斯的太陽崇拜,至今埃及和祕魯仍有太陽崇拜的圖騰和遺跡留存。埃及和祕魯都曾是太陽帝國的殖民地,亞特蘭提斯帝國崇拜太陽,顯示就是世人太陽帝國,然而太陽帝國就在古台灣。
8.根據《消失的姆大陸》,埃及曾是太陽帝國的殖民地。分東、西兩教派,其祖先各稱來自東方的大陸和西方的大陸。其實東、西方的大陸,只是同一個大陸──「姆大陸」,也就是亞特蘭提斯。因此埃及毫無疑問屬於太陽帝國的殖民地,也是至今還留下最古老珍貴遺跡的殖民地。太陽帝國也就是亞特蘭提斯帝國,埃及文明不僅是亞特蘭提斯文明的重現,也就是古台灣文明的重現。
9.2005年3月台東舊香蘭遺址挖掘出兩千年前青銅器,以及用以鑄造青銅器、鐵器的石製鑄模,考古學家據以推斷台灣原住民早就有工廠大量生產的工藝文明技術,足以證明歐洲青銅器時代製造青銅器和鐵器的工具來自古台灣,也就是德奈利認為傳自亞特蘭提斯。


台東舊香蘭遺址有兩千年前鑄銅鐵的鑄模
10.腓尼基人、馬雅人和全部歐洲人的字母系統當然會來自母國──亞特蘭提斯帝國,也就是太陽帝國。台灣的古代原住民有太陽帝國遺留的古文字,而且早於中國三代以前。因此世界古代字母系統的原形,應傳自於古台灣的太陽帝國。
11.亞利安人或印歐語系國家的民族、塞姆族和都蘭族的地區都不是「亞特蘭提斯帝國」的屬地,而是在「太陽帝國」統治下的殖民地。其最初的所在地若是亞特蘭提斯,則其統治者亞特蘭提斯帝國就是太陽帝國,因此亞特蘭提斯也就是位於古台灣的「姆大陸」。
12.一萬二千年前台灣雪山山脈北段火山爆發,產生山崩,台灣東北角宜蘭海岸區,廣達八百平方公里的山地崩落海中,其海濱的首都波塞多尼亞城陷入太平洋海底,被後人誤認為亞特蘭提斯島沈沒於海中。其實並非整個台灣島和居民一起沉入海洋而滅亡,只是被生還者誤認如此而已。
13.台灣雪山山脈山崩,引發超級海嘯,其浪高達數百公尺以上,當然會形成全球的大洪水,因此才有少數居民劫後餘生,乘船逃離台灣留下大洪水的傳說。再把可怕的大災難消息帶到東方和西方的國家。後來全球的一些原住民將古代大洪水的傳說,流傳到我們的年代。

以上德奈利13綱領所敘述的各項理論受到大眾的認同,各項綱領與台灣的條件與環境也大致相符,因此我們可以推論:「亞特蘭提斯就是古台灣島」。

亞特蘭提斯遺留台灣島的古文明遺跡

亞特蘭提斯就是台灣島,應有一些遺留在台灣的古文明遺跡,茲舉出數項如下:
1.台灣附近有許多古代海底建構物
2.台灣有古代遺留百餘座人工地洞
3.台灣是巨石文明的原鄉
4.其他文明遺蹟:
台灣有亞特蘭提斯帝國遺留的古文字
台灣東北部有先民工業園區的遺址
上古時代中國貨幣來自台灣
南島語族的原鄉就是台灣
蓬萊仙島就是台灣

亞特蘭提斯遺留台灣島的古文明遺跡種類及數量很多,將在另外的單元說明。

新思潮研究室
主持人
何顯榮

http://newidea.org.tw

newidea.ufoho@msa.hinet.net


台灣古代是否有文字?

$
0
0

《雅堂文集》在「臺灣遊記書後」云:「『諸山名勝,皆蝌蚪碑文,莫可辨識』。蝌蚪為大篆以前之書,豈三代之時華人已至臺?」

古代台灣的原住民是不是有文字?根據目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及語言學家們的看法,幾乎都抱持否定的論調。在七十年代的一位著名的台灣文化研究學者衛聚賢教授,曾對台灣的古代文化多方蒐集研究,著作《台灣山胞與越閩關係》、《蝙蝠洞考古與台灣山胞》等書;其書中就有搜集到台灣原住民的近於符號記事及象形文字和蝌蚪文字,敘述如下:

台灣的近於符號記事及象形文字

一、布農族的符號記事

《臺灣風土志》搜集有近似記事繪畫的二種標本:一為布農族,加奈多文社(Kanetovan)的頭目特勞姆.馬克勞邦(Tarom Magulapan)曾根據其老父的記憶,刻畫一種曆板。板為檜木,長三尺、寬四寸、列有記事繪畫,並在刻紋中填以鍋墨。其刻畫紋如下:

*布農族的符號記事

刻畫中每一▲表示一天;q表示用平鍋煮酒;口表示禁忌採薪; 表示背簍內裝有芋頭;表示背簍中置有粟;︵表示出獵;表示鍬,用鍬開墾或耕作之意;表示開墾粟田;丁表示數背簍中之粟;表示球戲;表示水中的萱草;表示鹿耳被擊之意;表示豬;表示旱田。這種符號記事比遠古的結繩記事要高明多了

二、排灣族的象形文字

另外一個標本,是排灣族齊庫灣部落(Tsyakvukvan)的大酋長家屋內的一塊高五尺、幅四尺五寸的木板上,有五十餘個刻畫,大都是人與動物,多數是相同形狀繪畫的重複。細加歸類,實際上只有下列十四種不同的圖形:

*排灣族象形文字

圖(1)土著盛裝持刺槍,頭戴羽飾,著上衣。(2)小孩騎鹿。(3)土著盛裝,右手執刀。(4)土著戴羽直立。(5)土著獵獲敵首。(6)土著裝飾鳥羽,橫槍於肩。(7) 土著戴羽飾盛裝。(8) 土著兩手持敵首。(9) 土著左手持木棒。(10)牡鹿。(11)小鹿。(12)羌仔之牡。(13)兒童戴羽飾。(14)蛇。

這些圖畫,該部落人都視為聖物,似為讚美祖先歷史的刻畫,但已不能道其由來。從這種板畫可以看出,它們雖已進入了寫實畫的階段,唯其線條仍甚簡單,所用的曲線部分仍舊很少。象徵意義仍甚濃厚,對同一事物通常使用同樣的線條與圖形。

三、排灣族紋身近於象形及符號文字

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臺灣土著諸族文身習俗之研究〉,列有「排灣族文身之要素」的「插圖」,下列這些像形和符號、因係在人的身體上紋身之用,是以個別的象形及符號圖騰,不是連串起來用的文字,故無法知道其意義,但是每個圖騰有象形文字的含義,茲列於下:


*排灣族紋身花紋的圖騰

*印度文字I與復活節島倫哥倫哥文字E相比較

另在南美洲智利東方南太平洋中,玻里尼西亞最東端的復活節島,是南島語系最東的疆界,和印度有半個地球的距離,其島上有殘存的象形文字「倫哥.倫哥(Lungo Lungo)」(以E代表),和印度古文字(以I代表)對照。由比較可以得知,倫哥倫哥文字是接近於原意象形圖形,而印度文字比較進化成為象形文字。雖然二者至今仍有些未能辨識,但是有許多相似之處。倘若兩者為相同文字系統,則復活節島的倫哥倫哥文字要早於印度文字。但是印度是世界四大古文化之一,古文字至少有四千年以上,而復活節島的倫哥倫哥文字是在幾百年前才消失的文字。這二種文字和台灣排灣族紋身花紋的圖騰有些相似。

根據中國的文字學,前兩者用字有許多相同者,就以上圖來看有四十八個文字,初步可以認定兩者為相同文字系統,所以也有學者認為兩地間曾靠海上航線進行文化交流。古代能來往於世界各大洋的民族,唯有玻里尼西亞人。而玻里尼西亞人經人類遺傳基因DNA比對的結果是來自台灣;因此印度古文字、玻里尼西亞的倫哥倫哥文字和台灣的紋身花紋圖騰相近。初步的探討,可說印度古文字、玻里尼西亞的倫哥倫哥文字和台灣紋身圖騰同一文字系統。


*臺灣原住民的蝌蚪文

《隋書琉求傳》云:「婦人以墨鯨手,為蟲蛇之文。」中國大陸的蝌蚪文尚書序:「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周之書及論語孝經,皆蝌蚪文字。」《後漢書‧盧植傳》云:「古文蝌蚪。」顏師古注:「古文、謂孔子壁中書也。形似蝌蚪,因以為名。」。《晉書‧衛恆傳》云:「漢帝時、魯恭王壞孔子宅,得尚書,春秋、論語、孝經,時人不知復有古文,謂之蝌蚪文。」釋文:「蝌蚪、蟲名,蝦螟子,書形似之。」「蟲書」、「蟲蛇文」、「蝌蚪文」,都是同一種夏商周三代以前的文字,統稱「蝌蚪文」。

但是在「紋身」圖上看不出有「蝌蚪文字」形狀,勉強的說:「蝌蚪文」為「蛇文」。《隋書流求傳》「婦人以墨鯨手,為蟲蛇之文。」《諸羅縣志》:平埔族「無姓而有字……文其身,遍刺蝌蚪文及蟲魚之狀。」《小琉球漫志》係「朱仕玠」著,說鳳山縣內山的排灣族「副土官及公戒祇刺墨花,或蝌蚪字及魚蟲之狀。」《雅堂文集》在「臺灣遊記書後」有左列一段文字:「『諸山名勝,皆蝌蚪碑文,莫可辨識』。蝌蚪為大篆以前之書,豈三代之時華人已至臺灣」可知台灣先民有「蝌蚪文」。

一、台東的蝌蚪文

台北縣永和鎮林登泰先生家收藏了很多台東山胞的木雕,他是在日制時代居住在台東,光復後移居台北,建了幾間茅屋和一間小花園,屋內和亭子上懸掛和堆積了很多木雕,其中有四塊木雕,共十五個字,上面雕的是凸起的「蛇文」。這是排灣族崇拜蛇,乃用「蛇」形湊成文字,因「蛇」與「蝌蚪」(青蛙幼蟲)相似,稱為「蝌蚪文字」。林登泰曾同意由衛聚賢教授拍了幾張照片,茲列於下:


*台東排灣族凸刻木雕蛇紋

木雕蛇紋

二、日月潭的蝌蚪文

一九五九年九月一日,前住於臺北縣永和鎮的霍培華先生與朋友數人,共遊台灣名勝日月潭,發現數塊碎石片棄置於茅草屋邊,經嚮導詢問及議價後,將兩片較大的石灰石版購買攜回,陳置於居處。一九六六年左右,日月潭的「臺灣特產店」販售山地文物時,曾有山地原住民送來幾塊刻有彎彎曲曲字的石版寄賣,因係冷貨,許久無人問津,後來原住民拿回去就失去蹤跡。


*日月潭的蝌蚪文

霍培華所藏的這兩塊石刻文字,是凹刻成字的,尚未發現過,無法鑑出其真偽,經過多方研究判讀,也無從解讀,當然不知其意。後來由衛聚賢先生發表在《臺灣山胞與越閩關係》一書中,其中一片雕刻蝌蚪文如上圖,與中國衡山禹王石碑「岣嶁文」(下圖)相近。

中國衡山禹王石碑已有四千二百多年歷史,碑文是出現在衡山的特有文字,其最高峰稱為岣嶁山,因此被稱為「岣嶁文」。


*衡山禹王碑岣嶁文

三、基隆社寮島太古文

基隆社寮島(和平島)出土的太古文石碑,今被收藏於日本京都帝室博物館。其碑文屬蝙蝠文體,年代早於衡山禹王岣嶁文體,應在五千年以前,顯示台灣歷史文化應有六千至一萬二千年以上。根據人類文字的演變順序,是由幾何文開始,包括(依序)龜圖、蛇紋、馬書、蝙蝠文、蝌蚪文(金文前身),河圖、洛書、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到草書。基隆和平島出土的太古文石碑,屬蝙蝠文字,是蝌蚪文的前身,蝌蚪文又是金文前身,比衡山禹王石碑岣嶁文字還早得多。


基隆和平島出土的太古文石碑

東北角草嶺古道虎字碑旁的石版文解讀有限

貢寮鄉荖蘭前山發現的浮雕石碑字跡已看不清楚。

此外,東北角草嶺古道有「虎字碑」,碑旁另有石版文、幾何文字圖案,這些文字解讀有限。又在貢寮鄉荖蘭前山的山谷也發現的浮雕石碑,年代久遠,字跡已看不清楚,都是先民留下的遺跡。

結論

由本文的資料初步可以看出台灣的原住民原來是有文字的,但是未有專家學者如魏聚賢教授專注於蒐集及研究,自從他蒙主召見後,這一個主題研究就打住了。希望由本文的拋磚引玉,再引起專家學者的重視,有志者將之繼承起來。

連雅堂先賢的《雅堂文集》在「臺灣遊記書後」記載:「『諸山名勝,皆蝌蚪碑文,莫可辨識』。蝌蚪為大篆以前之書,豈三代之時華人已至臺?」由這段話可知台灣在清代仍有許多古碑及古文物存在,但是自從日人統制台灣後就消失了。我們可以推想,這是日本帝國為了推行大和民族文化,有計畫的進行殖民統治,而把台灣的原有文化徹底地摧毀,當然就把台灣固有文化的古碑及文物不是沒收就是毀壞。例如道教的廟宇悉數拆除;由基隆社寮島的太古文石碑及其他珍貴文物共數十件,今仍被掠奪而收藏於日本京都帝室博物館,可以窺見其一斑。僅有極少數的石碑及文物被原住民不經意的留下來。這些珍貴的古文物應由主管機關設法鼓勵國民尋找出來,由國家收藏與研究,並向日本索回被收藏的台灣古文物,讓台灣的古文明早日找回來。

作者:台灣飛碟學會 何顯榮

台灣1949年以前已經沒有唐山大陸人!

$
0
0

《台灣1949年以前已經沒有唐山大陸人!》作者:王寶星教授
在 2013年5月31日18:53 由王寶星(網誌)


圖 古台南水道建設

給自蔣介石封鄭成功為『民族英雄』以遂其自稱『民族救星』神話後拜祭鄭匪及為他塑神像的台灣憨財『當頭棒喝』:

《台灣1949年以前已經沒有唐山大陸人!》

1.明鄭成功1662年2月9日取得台灣,當年6月23日即因淋病(日本史載,一說是梅毒),全身潰爛復因其子在廈門與鄭成功妃子陳氏昭娘(其弟之乳母,其時鄭經已有妻唐氏)通姦生子,他也氣忿而廝破臉、吐血斷氣。

2.其後台灣擁鄭成功之弟鄭世襲為延平監國,代理招討大將軍。另一方面,鄭經也在廈門宣佈自己為嗣封世子、襲封延平郡王鄭經繼位延平王,並且任命其師陳永華為諮議參軍,以和鄭世襲等人抗衡,鄭氏王朝從此一分為二。

3.鄭經提出加入清朝的朝貢體系為假藉口,和康熙帝交涉。鄭經便利用停戰的機會,於1692年12月11日進攻臺灣,戰鬥中黃昭被流箭射死,其餘將領皆投降。鄭經勝利後進入安平城,處死蕭拱辰等人,並把鄭世襲軟禁於廈門,結束了這場內鬥。

4.1666年在陳永華的建議下,台灣第一座孔子廟建於卓仔埔,即今日臺南孔廟,也是第一座官立的儒學學堂,人稱全臺首學,他又引進保甲制度,來維持地方秩序。以十戶為一牌,十牌為一甲,十甲為一保。人民無論遷徙、職業、婚姻、出生、過世都要透過保甲向地方官員報備,此為殖民戶籍之首倡,陳永華鼓勵明鄭將領進行軍屯,以米為最重要的農作物。甘蔗也是農業發展的重點之一,將甘蔗提煉出砂糖,再作為商品販賣給日本、英國,他也引進淋滷曬鹽法,提升鹽的品質。

5.1680年6月,鄭經退返台灣,陳永華被當權者馮錫範、劉國軒排擠,陳後為馮錫範所騙,辭去總制與勇衛,退居龍湖巖(今臺南市六甲區赤山龍湖巖)。1680年7月逝世,1681年3月17日,鄭經於承天府去世,享年四十歲,病危時授長子鄭克臧(下有土字,同音)監國劍印,克臧為陳永華之婿,而其弟克塽為馮錫範的女婿,鄭氏宗室和馮錫範不願由鄭克臧繼承,打算擁立其弟鄭克塽,便說服鄭成功之妻董氏在北園別館(今臺南開元寺)廢掉鄭克臧的監國職位,但是鄭克臧不肯交出監國璽。馮錫範等人便誣賴鄭克臧不是鄭經親生,派人將其絞死(另一說為自殺),而這場宮廷政變距鄭經死亡僅兩天。鄭克臧妻陳氏已懷有身孕亦於絕食數日後頭繯殉死。今台南市延平郡王祠有「夫死婦亦死 君亡明乃亡」之聯即追憶鄭克臧夫妻,事實是被親弟謀殺,而非殉明亡於清。由海盜鄭芝龍是其同性戀義父李旦的性奴隸禁臠起,至鄭克塽四代全都是匪盜、淫賊、弒兄、奸佞之徒。

6.1683年,清朝水師提督施琅於澎湖海戰大破鄭軍艦隊,攻佔澎湖,鄭軍主將劉國軒逃回臺灣。馮錫範遂勸說鄭克塽降清。七月初五,馮錫範命鄭德瀟寫降表。七月十五,馮錫範將鄭克塽送交施琅。鄭氏東寧王朝在台灣前後僅三代共21年,施瑯為了杜防『反清復明』乃建請清廷將所有唐山來台的全部軍民解送福建南安、安平鎮等地集中管理,至此台灣除了極少數逃至深山抓不到的外,已經『全部清空,無大陸人留下』。

7.清朝自施瑯至劉永福止統治台灣212年,除繼續抓『反清復明』的遺孽外(抓了212年,你說唐山人還剩幾個?),更延續明鄭的強力漢化外,也繼續招降、平亂、滿化,九次海禁,無唐山人來臺,所有軍將、船工入臺都造冊嚴加管理,還須團出團入以歸籍。

8.漢化、賜漢姓、封漢地,及賜造漢人族譜(俗稱『造家甲』,其實今天的民間各姓宗族、宗祠、認祖活動…..全都是近400年外來統治者的『愚民政策』),台灣全體原住民約有85%都便成錯認賊祖宗、寧為漢奴恥為蕃的突變民族了!

9.清朝於甲午戰爭後割讓給日本,清廷所有官員、軍民已紛紛走船回唐山了,最後是邱逢甲捲走軍餉而逃、唐景崧說要『戰到最後一兵一卒』,卻於隔日半夜乘船落跑,劉永福於日軍逼近安平時化粧成老婦,星夜快馬奔安平『阿婆浪港』走人,最後於台灣鎮守的劉永福之黑旗軍8500人,全部於乙末戰爭死到『最後一兵一卒』。至此,台灣的唐山人又一次清空!哪來的大陸子孫?

10.我曾與數十個堅稱他們祖先『確實』是唐山福建等地來的官員…..後來一一問清楚,他們的「祖嬷」都是平埔族,而他們的「祖公」已回唐山去了!原來他們是唐山人在台灣小三的私生子,而且是被『惡性遺棄』於台灣的活孤兒寡母!

台灣人祭拜鄭森(即鄭成功,日本人因其受賜明朝國姓而稱其朱成功),是完全荒謬至極的,即令要感謝也只能感謝鄭經的老師陳永華將軍!

智仁兄收集這類文件甚豐,敬佩之餘特作補述!(本文作者:王寶星教授)

《附文》
潘智仁
資料來源 ◎蕭泰雄
—-請特別注意大部份是奏請《攜眷》並非奏請開放渡台–

滿清統治台灣 212 年有 90% 以上的日子都在實施
《禁止漢人渡台》的嚴格《禁令》

滿清渡台禁令表

一六八四年 ( 康熙二十三年 ) 依施琅之議,滿清頒布渡台禁令三條
一七一九年 ( 康熙五十八年 ) 依閩浙總督羅覺滿保之議,清廷重申渡台禁令
一七二九年 ( 雍正 七年 ) 再度重申渡台禁令
一七三二年 ( 雍正十年 ) 廣東巡府鄂爾達奏請准予渡台者攜眷
一七四○年 ( 乾隆五年 ) 閩浙總督郝玉麟以開禁後弊病叢生,再度禁止
一七四六年 ( 乾隆十一年 ) 戶科奏請開攜眷令
一七四八年 ( 乾隆十三年 ) 閩浙總督喀爾吉善奏請攜眷以一年為限
一七六○年 ( 乾隆二十五年 ) 福建巡撫吳士功,奏請開禁但以一年為限
一七六一年 ( 乾隆二十六年 ) 閩浙總督楊廷璋,奏請嚴禁渡台及禁攜眷
一七八八年 ( 乾隆五十三年 ) 陝甘總督福康安奏請廢止攜眷禁令
一八七四年 ( 同治十三年 ) 依福建巡撫沈葆楨之議,渡台禁令廢止
——————–
( 離台灣割日僅剩下二十一年 )

這是大清皇帝命令 也就是聖旨

「舊金山和約」中國不承認也不行

$
0
0

本月26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演講時說,日本竊取了釣魚臺。日本的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於29日反駁說,尖閣群島(釣魚臺)早在「馬關條約」簽訂前就是日本領土。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於次日(30)說,「舊金山和約」中國沒有參與簽訂,中國認為無效的,因而絕對不能承認。洪磊的意思是,不承認「舊金山和約」就是不承認「台澎並不屬於中國」,只承認波茨坦宣言主張「台澎應該歸還中國」。而釣魚台屬於台灣,所以釣魚臺也是中國的。這是自打嘴巴,丟臉的發言。

尖閣群島屬於日本領土是國際上有記錄的。日本自1885年就開始調查尖閣群島的歸屬。經過十年的調查,至1895年,也就是馬關條約簽訂之前,確認該群島並不屬於任何國家,才在國際上發表並登錄該群島屬於日本領土(詳記於維基百科)。在台灣有許多人以為釣魚臺屬於宜蘭縣,但找不到正確的記載。有人說「宜蘭縣誌」有記載,但找不到在那一年那一號那一頁的縣誌。楊基銓先生是日治時代的宜蘭縣縣長。楊夫人(楊劉秀華女士)說,楊基銓先生早就說過釣魚臺並不屬於宜蘭縣。

洪磊說,中國並未參與簽訂舊金山和約,所以中國絕不承認。但是中國也沒有參與波茨坦宣言(蔣介石也沒有)。那中國也不承認波茨坦宣言嗎?這不是自打嘴巴?舊金山和約有48國簽約,是世界公認的條約。中國被拒參與但不承認也不行。

1951年各國協商舊金山和約時,中華民國駐美大使顧維鈞與美國國務院顧問杜勒斯有很長的協商;而美國不肯讓中華民國參與,也不肯讓中共參與。因為美國的反對,中華民國不得不和日本簽訂「中日和約」(詳見中華民國外交問題研究會出版,<金山和約與中日和約的關係>)。這條約到1978年中華民國與日本斷交就失效了。後來馬英九怕中國不高興,把「中日和約」改稱為「台北和約」。這是很丟臉的事。

所以這次中國的李克強與洪磊的發言只証明了兩件事實:(1)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2)中共是流氓政權。

作者:紅柿(張繼昭);住美評論家

2013-06-01 [紅柿専欄:No. 14] Andy Chang 

600萬台灣人 平埔族後代~摘錄

$
0
0


來源:http://www.wretch.cc/blog/nickels&article_id=3140991
日期:2008.03.12

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壬癸昨天說,台灣很有可能是南島民族的祖居地,古南島民族就從台灣擴散,可惜台灣的南島語言快速流失,許多人已不會講母語。

國科會七月科學季特展,以「多樣性台灣」為主題,昨天學者分以基因、語言及考古研究觀點,分析台灣多樣性。

李壬癸說,南島民族遍布太平洋、印度洋各群島,語言超過一千種,人口兩億五千萬,台灣島上南島語言雖只廿多種,但不僅差別極大,更保留許多古語特徵,「語言愈分歧的地方,表示時代縱深愈長」,因此台灣南島語言占整個南島語族「極重要地位」,成為國際學者必引用及參考的對象。

台灣南島語言多樣,卻快速消失。李壬癸舉南島語系的平埔族群為例說,現在台北只剩「凱達格蘭大道」,找不到會說凱達格蘭語的人;桃、竹、苗無人會說道卡斯語,乃至台中梧棲的巴布拉語、彰化一帶的貓霧語、豐原東勢一帶的巴宰語、台南西拉雅語,從北到南快速消失,到了東部宜蘭,也聽不到噶瑪蘭語。

李壬癸表示,現在邵族上百部落,還會說母語的不到十個人,且都是七、八十歲耄老,「眼看一、廿年內就將完全消失。」為留下語言,他曾為平埔巴宰海族人潘金玉製作巴宰語辭典,「全台灣會講巴宰語的只剩她一個,堪稱國寶」,但這個現居埔里的阿嬤,也已經九十二歲。

其實許多台灣人都有原住民、也就是平埔族血統。台北馬偕輸血醫學研究室主任林媽利抽上千人的血研究發現,百分之廿六台灣人有平埔族基因、估計約六百萬人是平埔族後代。只是經過幾百年通婚,族群早已「你血中有我、我血中有你」。

平埔11族 漢化較早

「平埔」意為「平地」,早在漢人來台拓墾前,台灣西海岸平原一帶,即有許多不同文化、語言、部落的原住民居住,平埔族概稱這些先民,與高山原住民族區分,兩者都屬與漢人不同文化體質的「南島語民族」。

平埔族漢化較早,當時叫熟番,包括北部噶瑪蘭族、凱達格蘭族、雷朗族,中部巴布薩族、拍瀑拉族、道卡斯族、巴宰海族、洪雅族(或和安雅族)、南部與東部的西拉雅族、馬卡道族、卡列溫族共十一族。

馬偕醫院輸血醫學研究室主任林媽利指出,今日台灣人的母系血緣,七成四來自福建,兩成六來自原住民,估計台灣有六百萬人是平埔族後代。

平埔族

「平埔族」一詞﹐我們常用來指稱居住在臺灣平野地區的「原住民族」。從文獻上來看﹐十七世紀初(明朝末期)陳第所寫的《東番記》(1603)是對「平埔族」最完整的描述。當時「東番」或「東夷」用來稱呼台灣的原住民;「西番」和「西夷」則用來稱呼前來中國通商的西方人﹐如荷蘭人與西班牙人。

「平埔」兩個字,就字面的意思而言,就是「平地」的意思;「族」則是指稱某一特定的人群。就此而言,「平埔族」是用來指稱「居住在平地的人群」的簡易稱呼。

四百年前,早在漢人來到臺灣拓墾、定居之前,臺灣西海岸的平原地帶,從宜蘭、基隆到恆春,已經有許多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部落認同的人群居住。因此,有些人認為應該稱為「平埔族群」比較恰當。

這些比漢人更早居住在台灣平原地帶的不同人群,由於和漢人的語言、文化都不相同,因此在早期的臺灣歷史文獻中常被稱為「番」。從「番」的字形、字意來看,「番」是「禾」與「田」所組成的,是用來指稱以某種方式耕作的人,是一種生活方式。但是,在漢文化為中心的眼光下,「番」就含有歧視的意味。事實上,從語言、社會、文化、體質上的特徵來看,和現在我們所熟知的高山原住民一樣,都是屬於「南島語民族」。

不過,平埔諸族被視為「族群」而非僅是「番社」而已﹐則是起始於日據時代日人學者透過語言與文化上分類的建構。其中﹐伊能嘉矩(1904)將「平埔族」分為十族﹐之後又有移川子之藏、小川尚義等人不同的分類﹐他們的分類奠定了現在我們對平埔各族分類與稱謂的基礎﹐這種族群的分類與命名是一種學術上的建構﹐有別於前述以「漢」文化為中心的分類。

平埔族體型

平埔人體質與形貌

對於如何辨識漢人或非漢人,民間通常流傳一些說法:

「手肘彎起,手彎前處一至三公分的地方,如果有一個明顯橫紋,則為純漢人,反之則便為平埔族人。」屏東馬卡道族人潘謙銘如此說著。 傳說在嘉義的洪雅人及屏東的馬卡道人的小孩,在七歲之前頭髮是呈現紅色的。 再者便是腳的小指甲有裂紋者是漢人,沒有則非漢人。
但不管如何,體質人類學的科學調查方法還是最精確及有系統地分辨平埔族人與其他一般漢人,在體型上差異的一種方法。以下將針對男女,整理出一般平埔族人的體型。

三百多年前的台灣,可說是個未開闢的荒島,這島上的原住民族,人類學家依其體質、語言、社會、文化和風俗之不同,分成「高山族」和「平埔族」兩大類,「高山族」在清代叫「生番」、「山番」或「野番」,大多保留有他們傳統的社會制度和言語習慣,大部分都分佈在山區,計有九族,分別是:阿美族、泰雅族、鄒族、布農族、魯凱族、賽夏族、卑南族、排灣族、雅美族(蘭嶼);「平埔族」則叫「熟番」、「土番」或「平埔番」,其活動領域主要在平原地區,綜合人類學家分類則計有十族:凱達格欄族、雷朗族(以上兩族為北部平埔);噶瑪蘭族(宜蘭平原);道卡斯族(竹苗平埔);巴宰海族、巴希拉族、貓霧拺
族(以上三族為中部平埔);和安雅族(嘉義平埔);水沙連族(日月潭 平埔);西拉雅族(台南平埔)。

平埔族十族中,要以西拉雅族的勢力最大,人口也最多,活動的領域約在台南縣以南至屏東恆春半島,主要有三系:西拉雅本族(分新港社、麻豆社、蕭瓏社、目加溜灣社四社)、大滿亞族和馬卡道亞族。蕭瓏社的領域在八掌溪與曾文溪下游間,即濱海地區的佳里、七股、西港、學甲、將軍和北門等六鄉鎮,人口與文化為四社之冠;清代誌書呼作「霄瓏」、「霄龍」、「召籠」甚至「歐王」(漚汪),譯名頗多,今用「蕭瓏」大致是沿用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周鍾瑄修的「諸羅縣志」而來。

蕭瓏社的本社,大抵以金唐殿為中軸線,呈放射狀分布,東南至三五甲,西南沿伸到公廨宅,西北到北頭洋、番仔療、番仔塭,東北則至潭墘。而支社勢力更大,西邊擴及將軍、七股兩鄉,北邊則到學甲,東邊溯急水溪而上,更遠及下營、官田和東山等鄉鎮。當時的平埔族乃過著原始的部落生活,一切都必需仰賴大自然的供給。

蕭瓏社在西元1636年為荷蘭人所征服,荷人為便於治理「土番」,乃藉基督教來教化。當時蕭瓏社人口約二千六百名,接受洗禮者二百八十二人,學生一百三十人,並進行通婚政策,籍以消除種族之間的隔閡。另一方面,當時台灣地大多未開闢,平埔族各社又不善耕種適逢大陸東南沿海,因抗清而戰亂頻仍,閩粵之民避難渡台者甚眾,荷人東印度公司又從巴達維亞派來泉州人蘇鳴崗至閩南為荷人招募移民。由於蘇鳴崗是海外發跡的同鄉,大批泉州人乃在他勸誘下,紛紛赴台為荷效力。荷人美其名為招募「移民」其實是極盡壓榨能事的「農奴」。大量經由泉州、廈門出發的漢人一到台灣,要面對彷彿亙古未闢的山林曠野,拼命開發之餘,尚得應付荷蘭人苛酷的各種要求。有賴漢人艱忍耐苦、百折不回的天性,台灣的土地終於開發了。

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志在反清復明,尋找軍事據點的鄭成功,率兵艦浩浩蕩蕩攻向南台灣。軍隊由鹿耳門登陸,包圍熱蘭遮城展開長達七個月的苦戰。終把荷人驅走,結束了荷人三十八年的據台歷史。鄭氏據台時期,也正是泉州人第二次移民台灣的熱潮時期。鄭成功是泉州人,所率領的三萬軍人中,許多也都是泉州人。同時,清廷為禁絕沿海居民對鄭成功的支援,實施暴虐的「遷界令」,大陸東南沿海居民一律向內地遷移三十里。一時發生「沿海遷界,顛沛流離,雖至親不能相保」的慘狀。據記載,當時泉州府安海地區最慘,除龍山寺外,盡成一片廢墟。大群無家可歸的人民,部份遷往內地,部份冒險出海往東南亞國家謀
生,部分則強渡台灣海峽,參加鄭成功開發台灣的行列。這一波移民浩大,據估計,不下數萬人之多。

「蕭瓏」至明鄭時期始漸有漢人入墾,最早率民在此屯墾的是鎮兵林可棟,定居今天的佳里東市場一帶,一般認為此人是蕭瓏的漢人開基祖。「自此先民來墾者日眾,聚集在此小溪附近營商者亦日多,自然形成漢番雜居之景觀,是時先民所建之部落,即成蕭瓏街,蕭瓏社之平埔族則散居在其附近(《金唐殿簡誌》)。作者先祖亦在康熙未葉(1712年後)自泉洲錦宅十九都來台開墾。

鄭氏二代治理台灣共二十三年,拓展荷人留下的「王田」,並為台灣立下堅牢的政治、社會基礎,對台灣實有重大貢獻。清康熙二十二(1683年),福建水師提督泉州人施琅攻占澎湖,鄭克塽投降。翌年台灣正式收入清朝版圖。清廷滅在台鄭氏之後,於康熙二十三年,實施嚴格的「渡台禁令」包括赴台貿易需發路照,偷渡者嚴辦,渡台者不得攜眷。漢族之移入台灣一時衰退,當時佳里興 以北悉為平埔族之部落,幾乎看不到漢族的蹤跡。康熙五十年前後,渡海之禁,侵佔蕃地之禁,俱成虛文,漢族移民接踵而至,有些甚至潛入平埔族地,日事侵削。其初平埔族地尚係地闊人稀,平埔族未有重地之心,漢人略施小利,就容易取得其地。以致後來平埔族被迫遷移到他方。

蕭瓏社的西拉雅族,其中一支向東發展,最後在今日東山鄉東河村定居,並形成目前蕭瓏社最大的支社,也是保存阿立祖信仰最完善的村庄。東河村是東山鄉南郊的一小部落,位在新營市東,車程僅十來分鐘,古稱「吉貝耍」,平埔語為「斑芝花」(木棉花)之意,是平埔族和安雅哆囉嘓社的舊地,乾隆中葉蕭瓏社民入墾而定居於此,全村約莫兩三百戶,以段姓、李姓和潘姓為主,村民大多務農,頗為好客。有趣的是東河村人一直不太願意承認他們就是平埔族的後裔,都說他們是來自江西省萍鄉縣段氏八代祖先段東鎰的後代;可是,散布於村中的大小,「公廨」(平埔族拜阿立祖的場所,如同漢人的寺廟)、每年的「阿立母祭典」(平埔族西拉雅系四大社,信奉「阿立祖」,然而各社對「阿立祖」的稱呼各異,諸如:阿立母、海祖、老太祖、阿日祖等,但是奉為「守護神」,祭之於「公廨」的誠意皆同),和許多隱匿於婚喪喜慶的平埔族禮俗,甚至五官體型等証據,也就叫東河村人無法辯解。

西拉雅族有部分則在今七股鄉立其支脈,今七股篤加村,全村皆姓邱,相傳係金唐殿「廟後區(邱)」遷徒而來,有關建莊故事,傳說「廟後邱」因富而暴,致有長老享用新娘初夜權「摸馬卵」之惡習產生,終引發蕭瓏人憤怒,於是告官黑夜合力圍剿「廟後邱」遂在一夜之間完全瓦解,死傷慘重,只有少數人乘隙西逃至「卓加」,建立「篤加莊」,從此隱姓埋名,排拒他姓,以經管魚塭維生;今日莊內非但已無平埔祭典,連祀壺亦缺,除「面孔」之外,完全找不到平埔蹤跡。

居住在蕭瓏社的西拉雅人,則因長期與漢人雜居,遂漸漸漢化並開始過著集居的生活,當時移民到蕭瓏漢人,據調查以福建漳州人較多。

西元1894年(日明治二十八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翌年(1895)清廷戰敗與日本締結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但日本人居住台南縣者不多,居住佳里者也甚少。平埔族大多漢化,根據民國十五年(日大正十五年)之一次漢族籍貫調查,當時佳里鎮有福建籍二萬零二百人,其中漳州人有一萬三百人,泉州府安溪縣有三千人,同安縣有六千兩百人,三邑縣(南安、惠安、晉江)七千人,而粵籍人口此時尚無一人。由於漳、泉人多混居且習俗大同小異,致難以分別;但泉州位臨海邊,故移住泉州人亦多佔居沿海地帶。泉州與漳州人習俗不同處,較明顯可識別者,乃三日行春祠禮,漳俗為農曆三月三日,稱三日節,泉俗則以清
明日,謂清明節,又稱活節。

光復以後,根據民國四十五年九月的人口調查,佳里鎮的福佬人口佔總人口的98.4%,外省人則僅佔1.6%,而此時的平埔族因與漢人相混,實際上已無純粹的平埔族人。根據粗估,現今有50%的台灣人身上多多少少都留著平埔族的血液,這樣估計應是相當保守,因為平埔族早在四百多年前便陸續渡海抵台,在台灣整個平地上廣泛分布;台灣早期移民繁衍後代,幾乎都會聚平埔族為妻,或多或少,我們身邊都有著流平埔族血液的人。根據研究,台灣族群中凡是有雙眼皮的,多半是和平埔族原住民混血的;另外從小腳趾頭沒有多出一片指甲,而是平平的,就有可能是平埔族。

腳指甲小指的指甲分成2片的意思是…

你是漢人,以整個大陸地區來說,你是南方人,

你的祖先都是南方人,所以你的基因會這麼顯現,

不然,你看看你的左手或右手,

手臂略彎,前手臂內側靠近彎肘約4.5公分處有一條線條,

這也是漢人的標誌哦..

若看不清楚,就用另一手稍稍拉緊前手臂皮膚,試試看吧

這是我以前補習班歷史老師教的,

那時,他巴不得把襪子脫給我們看小指的2片指甲,

但經過我們這票學生的痛苦掙扎(老師!您千萬別脫鞋子.襪子啊!!!)

只好只是”忍痛”拉開衣袖比給我們看.....

我們大部份同學都有那條線哦!!

沒有那條線的同學們,籍貫還真是外族的熱河.山西.四川較多呢!!

記得補習班歷史老師說,如果手肘關節(手心朝上稍微彎曲看看)前靠手腕的皮膚上有一條紋路(像皺紋),還有腳的小指指甲是由兩片指甲(一大一很小)組成,那就是有漢人血統^^怎麼混都有喔!

要以現代遺傳學來說的話!~漢人具有以下四個特徵表現:
1.腳的小拇指指甲 有一條小裂縫
2.手臂內側有一條線.(下手臂內側,靠近關節處)
3.門牙內面呈凹槽狀
4.單眼皮!~

如果以上四個特徵都完全的表現出來的話~便可以稱之為"較為純種的漢人"!~
雖然說實際上並沒有非常純種的漢人了~
可是這只是定義的問題!~總之我們現在會稱這些"較為純種的漢人"為純種漢人

平埔族人的特徵雙眼皮小趾頭未多一片指甲,平埔族漢化極深,台灣很多人有平埔族的血統;平埔族岸裡社頭目後裔的新樓醫院牧師潘稀祺表示,只要是雙眼皮或腳的小趾頭沒有多出一片指甲,可能都有平埔族的血統。

潘稀祺指出,屬於南島語系的平埔族,數千年前渡海來台,廣泛分佈在台灣的平地上,是台灣社會中漢化較早、較深的平地或近山地原住民的總稱,清朝時被稱為「熟番」,以別於未歸化的高山族「生番」。

母系社會的平埔族,是在「唐山過台灣」的移民風潮後,被擾亂了原有的生活方式,這些唐山人為了傳宗接代,大多娶了平埔族女子;根據研究,現今的台灣人,至少有百分之五十流著平埔族的血統。

潘稀祺表示,平埔族人有幾個特徵,若是想要驗證自己是否是平埔族的後代,可以參考以下的方法。

一、做DNA比對。

二、查看祖墳墓牌或神主牌,若刻有台灣本地如大社、新港等族名稱者,可能是平埔族。

三、看姓氏;清朝曾賜五十姓給平埔族,例如:潘、兵、機、米、標、宜、莫、萬、卯、加、力、來、東、月、夏、劉、林、郭、吳、陳、趙、鄭、李、楊等。

四、查看教會早期的受洗名冊。

五、查閱祖先長輩的戶籍騰本是否有平埔族的名字,或是註明有「熟番」字樣。

六、是否有祭拜祀壺或阿立祖。

七、察看人的外觀,凡有雙眼皮者,多半是和平埔族混血。

八、看腳的小趾頭是否多出一片指甲,若沒有,則可能是平埔族。

根據馬偕醫院輸血醫學研究室主任林媽利的「非原住民台灣人的基因結構」研究,在台灣,雖然只有一點五%血統純正的原住民,但其實有八十五%的閩南人、客家人有原住民血統(包括高山族、平埔族,以及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島嶼族群)。 林媽利說,這項研究的結論就是,八十五%的台灣人帶有台灣原住民的血緣,也就是由平埔公、平埔嬤、唐山公、唐山嬤(唐山是指福建、廣東)、高山公、高山嬤及少數外國基因一起建構。 林媽利舉例,台獨大老彭明敏的父系祖先有原住民血統,母系則具有北方亞洲人的血統,且有客家血統,顯見許多台灣人經過不同族群的混合融合。

林媽利強調,閩南、客家人的基因結構多元且複雜,除了八成五有原住民血統,九成以上還有中國東南沿海的「越族」血統。從血緣關係樹分析,「越族」不是純北方漢人的後代,反倒與東南亞較相近。林媽利解釋,「閩道比蜀道難」,閩南多山,去內陸不易,對外多透過海路聯繫,因此,與台灣、東南亞的交流更為頻繁。 目前全台各族群比率為:閩南族群七十三點五%,客家人十七點五%,一九四五年之後遷台的外省族群七點五%,原住民佔一點五%。在這項研究的定義中,所謂「非原住民的台灣人」,是指總計佔全台九十一%的閩南、客家族群。 林媽利指出,研究團隊近年來徵求自願提供血液者,第一階段是將一百人的血液進行基因分析,包括五十八位男性、四十二位女性,其中有六十七%的父系、母系血緣比對後,確認有原住民基因;另外,有十八%經染色體組織抗原HLA分析後,發現有原住民基因,總計八十五%有原住民血緣。

林媽利分析,台灣原住民在台灣島內經過幾千年長期的隔離,形成相似及一致的基因結構。閩南、客家族群經過長期不同族群的通婚,是由多個族群融合混血而成,因此基因結構複雜、互異。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原住民、東南亞島嶼族群(印尼、菲律賓等)在血緣上很接近,不易區分,而且研究顯示台灣原住民在上萬年之間陸續來自東南亞島嶼,且兩地有族群可能互相遷移。

這項研究摘要已投稿即將在菲律賓召開的人類基因研討會。林媽利希望在明年可以完成兩百名抽血者的統計分析,未來目標是三百人。民眾若有意願接受抽血,可與淡水馬偕醫院的輸血醫學研究室陸小姐聯繫。 對於這項研究結果,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蘇怡寧認為「是項有趣且合理的發現」,而且有助於解開基因流行學之謎、人類遷徙的過程

從歷史人口推算,台灣人的閩客基因不會超過 3成

$
0
0

從歷史人口推算,台灣人的閩客基因不會超過 3成
清代台灣人口數(本文內人口數主要來自清代漳州府誌及台灣府誌、清宮奏摺http://www.aborigines.sinica.edu.tw/02/npm/npm.htm與網路上的泉州市志,沈建德網頁http://www.taiwannation.com.tw/inside016.htm中有詳列各年的台灣人口):
1683滿清據台..民12,727戶,16,820口(但學者估計最高的說有15萬人)
1711......民戶數不變,18,827口(1683-1711的28年裡增為1.12倍,故年增率0.40%
1781......民番共90萬
1811......194萬(不含澎湖)
1893......254萬(1811-1893的82年裡增加為1.34倍,年增率0.36%< 0.40%
1895日本據台,閩粵人停止來台,故關鍵年是1683-1811的128年,1811後的增加是靠生育,移民微不足道。
在語言不通下不可能靠偷渡與入贅在128年約4~5代內就消滅一個民族,連消滅一半都不可能。康雍乾(1662-1795)盛世,人口上升,人民生活尚可,很少人有必要偷渡到一個野蠻落後、充滿未知風險的番域。1829年(道光九年)泉州、漳州總人口是513萬(泉州252.16萬,漳州260.90萬,漳州人口請見註釋1),男人約260萬。該年福建含台灣府人口是1734萬,而1786年則是1281萬,故年增率0.71%。但愈早期的統計可能愈不完全(例如1765年福建含台灣府才807萬),故我們只以年增率0.15%倒推82年,取1683~1811(中點是1747)男性人口的平均值為230萬(若以0.31%倒推則得202萬)。再假設清代人平均壽命是50歲(正確地說是「活過20歲者的平均壽命」減去「官方列入統計的最低年齡」,見理由與註釋2),則128年中有男人128*230/50=589萬。如果有1/12的男人偷渡來台灣(渡台禁令1683-1875),應也有1/12以上的人合法去東南亞(因當時去東南亞是不被禁止的,且經濟更發達,現代東南亞閩南人有一千多萬,台灣閩南語人有約1700萬,而因歷史與種族因素,台灣的假閩南人人數應遠多於東南亞的),故應有1/6以上男人出海謀生(可能嗎?那(1+0.5)/12=1/8呢?)。又若128年平均是 1/12=8.33%,則乾隆初年台灣可墾地最多時偷渡者應達 1/10=10.00%以上,沿海又比內陸高,或許達1/8=12.5%。泉漳男人的1/12是49.1萬人,是有記錄的合法渡台者3萬的16倍,持續128年平均每年有3800人偷渡(但據閩浙總督奏報,乾隆24(1759)、43、48、52、53年(1788)分別逮捕了999、214、5、481、77名男女偷渡客,逮捕率低於1/10就是政府失能了)。49萬在故鄉活不下去的窮苦弱勢者中(政府則認定「渡台民人多屬內地游手好閒之徒」),能偷渡成功、存活(俗諺「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即低於3成)、且能靠兩腿走入部落在語言不通與政府禁入番地禁娶番婦的情況下入贅平埔族的不會超過4成,即20萬(學者楊緒賢努力搜羅所得到的知名來台祖則不超過7000人;又二戰後來台並已安居的華人中須娶台女者的成功率約34%)。若鄭成功時代的閩粵人以學者所估最高的15萬(一般估在5萬以下)、康雍乾移民以「閩南+客家」20+4=24萬計,以純生育死亡年增率0.40%推算(1756-1765-1773福建的年增率是0.15%、0.31%),則1811年時閩客人後代不會超過 15萬*(1.004^128)倍+24萬*(1.004^64)倍=56.0萬,是當時194萬的 28.9%。本土台灣人的閩客基因確定少於3成,很可能少於1成;父系確定少於6成,很可能少於2成。【如果您覺得不能忽略女偷渡客,那就把女人數也取為閩南男人20萬的1/5(但俗諺是無唐山媽,女性上船被視為不吉祥),則她們貢獻 4萬*(1.004^64)=5.2萬,增加了2.7%,成為194萬的31.5%。】【如果考慮1683年的15萬閩粵人中,第一代者可能少於2/3傳下後代,第二代以上者可能已是閩粵基因少於2/3的混血兒,以10萬人重新計算後得1811年時是47.7萬,是194萬的24.6%,即1/4,父系少於1/2。】 1683~1811平均男性人口也可取為200萬(或230萬),假設「渡台者1/10(高峰期沿海區1/8以上、出海者1/5)、偷渡成功存活且入贅者4成(或1/3)」,則閩客人基因少於29.2%(28.4%)。即使把年增率改為0.7%,只要把1683年的閩粵人取為10萬,也可得到3成以下。您可自行試算。沈建德博士根據族譜發現,福建南安縣陳氏在荷鄭康雍乾移居台灣的156人中只有49人(31.4%)有娶妻;晉江縣玉山林氏在康雍乾來台的82人中,只有7人有眷屬,但在台都無後代(0%)。
【附記:若假設學者搜羅的7000名知名祖先都不是漢化的平埔族人或母系部落父系化後所奉的共祖(例如一個漢人入贅後,全部落採用他的漢姓,幾代後更奉他為來台祖,全部落變成一個子孫成千上萬的大家族),且每位的現代男性後裔有500人(男女共千人的大族),則現在他們的基因有0.7萬人*500倍=350萬人,佔現代本土台灣人的17.5%(= 350萬/2000萬)。】

[size=-1]【註釋1】:
道光九年(1829),泉州有人口252.16萬,而漳州各縣人口(據光緒漳州府誌)加總後是360,9040,竟比泉州多百萬,其府治龍溪縣人口達149,6138,也比泉州府治晉江縣的79.10萬多70萬。這顯然是個錯誤,1953年漳州人口173萬,其中龍溪縣舊地只佔20.0%(含華安縣3.71%但再扣掉石碼廳約3.2%),可能因此1990年代的漳州市誌就直接把舊府誌的龍溪人口當作漳州總人口。但我認為這也是錯的,應該是龍溪人口在舊府誌編輯時前面被誤加了個「一」,多了百萬,所以漳州人口應是260,9040,與泉州差不多,其中龍溪縣49,6138人,佔19.0%。
【註釋2】:
網路上盛傳,清代人平均壽命只有33歲,但我罟?(google)不出原始來源。中國學者郭松義從33部清代族譜中找出有生卒年的男2922人、女2437人,都在20歲以上,平均壽命是56.4與56.6歲。我們需要的是(見理由)「活過20歲者的平均壽命」56.4減去「官方列入統計的最低年齡」0或1(依規定是出生死亡都要記在戶牌上),即55.4,但我們保守些用50。另中國學者鄭正與王興平分析漢朝以來5000多名有生卒年可考且正常老病死亡者,發現西元1500年以後的平均壽命都在68~71之間。還有一些人隨手作的正常死亡的統計:三國名人平均是52歲;唐朝詩人是59歲;清朝皇帝是53歲;清朝狀元是63歲。
【以上計算有哪些假設?】
1683~1811的泉漳平均男性人口為200~230萬、平均壽命50歲、128年中有1/10~1/12男人偷渡來台(高峰期沿海區將達1/8以上、出海者將達1/6以上)、偷渡成功存活且能靠兩腿走入部落在語言不通與政府禁入番地禁娶番婦的情況下入贅平埔族的達4成、客家人是閩南人的1/5、1683年的閩客人取學者估計最高的15萬人、較高的純生育死亡年增率0.40%。您可自行試算。】

聽外國人說台灣人是什麼人1847年(道光27年)北路理番同知 史密 上書說:「全台無地非番,一府數縣皆自生番獻納而來。由諸羅而彰化,由彰化而淡防,納土開疆 ……。而台番最愚,一無所圖,既無大志,安有大事。」 1885年(日本人據台前10年)劉銘傳說:「台灣西部沿海番六民四。」當然愈往內陸,番愈多。而所謂的「民」也包括歸化的番,「民」的家族中的婦女當然也多來自於番。 1936與1938年,毛澤東兩度鼓勵「朝鮮、台灣等被壓迫的民族」爭取獨立。在毛澤東心中,台灣人一直是另一個民族,這也是當時全世界的普遍認知。 1947年英國外交部說,台灣人大多數是原住民。

台灣人祖先確實有過半來自浙閩粵,但主要不是在近400年內,而是在2000~6000年前約六千前,我們的百越祖先(壯侗或Daic傣語族)掌握了橫渡大海的技術,開始渡海來台(及日韓東南亞,形成環西太平洋的越文化區),但當時台灣島上早已住了講南島語的南島民族(高山族,在一萬二千年前的冰河時期台灣海峽是陸地時就已遷居台灣)。祖先一批接一批地來,持續了數千年,但每一批上岸時,面對的都是眾多講南島語的南島百越的混血兒,因而也都被同化成了南島語族。經過數千年後,雖然百越在血統上佔了過半,並把百越文化(幾何印紋陶、杆欄屋、紋身黔面、鑿掉門牙、……)傳到台灣,但語言已南島化,他們就是我們真正的祖先平埔族。

重大觀念說在前頭:代表父系傳承的〝Y染色体〞(含78個基因)的主要功能只是啟動男性的發育(與製造精子),一旦發育後,男性性格、性器官、……等等都由其它染色体(共含2~2.5萬個基因)決定,這些染色体都來自(祖)父母雙方的混合(製造精子與卵子時成對的染色体會先混合再分開)。故父系制度只是一種社會制度,它的生物意義極其微小(由堂兄弟間的巨大差異可知,又美國第三任總統傑佛遜的後代有黑人、有白人),但卻經常成為征服者消滅被征服者的民族意識的利器,因為只須先〝讓少量的男人作對方部份人的第一代祖〞,再〝為其他人製造假祖譜〞,便可達成滅族。這個工具極為有效,使得陳水扁、游鍚?、…等許多人都自認是華裔,即使在經過N代後第一代祖的基因在他們体質裡只剩1/2的N次方。台灣人不管男性遠祖是不是來自閩南,基因幾乎都來自平埔族。(摘錄<台灣人的族源>)
賣台親中的台灣人不以為恥,因他們以為自己是漢人。
許多台灣人認為受中國統治無所謂,因他們以為自己是閩南人、客家人。
兩岸華人從未放棄民族主義,卻成功壓制台灣人的民族意識,天真台灣人以為自由民主可抗中!

台灣人的祖先絕大多數是平埔族,平埔族是南島化的百越族,有過半祖先在2000-6000年前來自漢化前的福建(摘錄<台灣人的族源>)把鄭、清時代台灣人口數列一表如下(本文內人口數主要來自清代漳州府誌及台灣府誌、清宮奏摺http://www.aborigines.sinica.edu.tw/02/npm/npm.htm與網路上的泉州市志,沈建德網頁http://www.taiwannation.com.tw/inside016.htm中有詳列各年的台灣人口):

1661荷蘭據台..閩粵人3萬(壯丁25000+婦孺5000,據荷蘭長官記載;另有說10萬)
1661鄭氏來台..閩粵人5萬5千(九成以上男性,鄭兵25000+壯丁25000+婦孺5000)
1683滿清據台..閩粵人少於5萬(因大多數被趕回原鄉,又有許多單身,官方統計是民12,727戶,16,820口;另有說約15萬人
1683-1875實施渡台禁令,人民來台打工須申請,移民則禁止,1788前還禁止官民攜眷(只三次共11年准攜眷)
1711......民戶數不變,18,827口(1683-1711的28年裡增為1.12倍,年增率0.40%
1781......共90萬(少於5萬的閩粵人在1683-1781的98年裡靠生育與偷渡能增加多少?)
1811......194萬(不含澎湖)(1781-1811的30年裡100萬人是如何突然增加的?)
1893......254萬(1811-1893的82年裡增加為1.34倍,年增率0.36% < 0.40%
1895 日本據台,閩粵人停止來台,故關鍵年是1683-1811的128年,1811後的增加是靠生育,移民微不足道
1943......587萬(1893-1943的50年裡增加為2.31倍,年增率1.69%) 有讀過書的人用腦筋想想就知道,必須漂洋過海、主要靠偷渡、且成功率只有三成(俗諺「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的閩粵農民只用了1683-1811的128年約四代人就全面取代了平埔族是不可能的事,漢人有兵力當後盾、合法走陸路並繁衍一千多年最多也只取代了福建人的1/4。美國白人能取代印第安人靠的是長鎗與大砲,還有世界最先進的制度與科技,而閩粵農民有的只是鐮刀與鋤頭,識字的沒幾個。而且並沒有閩粵農民大量屠殺平埔族的記載或傳說,只聽說有唐山公入贅(可見大多是和平相處),但語言不通入贅談何容易,靠入贅不可能在四代內就消滅一個民族,連消滅一半都不可能,平埔男人不會糟到本族女人都不要。 1829年(道光九年)泉州、漳州總人口是513萬(泉州252.16萬,漳州260.90萬,漳州人口請見註釋1),男人約260萬。該年福建含台灣府人口是1734萬,而1786年則是1281萬,故年增率0.71%。但愈早期的統計可能愈不完全(例如1765年福建含台灣府才807萬),故我們只以年增率0.15%倒推82年,取1683~1811(中點是1747)男性人口的平均值為230萬(若以0.31%倒推則得202萬)。再假設清代人平均壽命是50歲(正確地說是「活過20歲者的平均壽命」減去「官方列入統計的最低年齡」,見理由與註釋2),則128年中有男人128*230/50=589萬。如果有1/12的男人偷渡來台灣(渡台禁令1683-1875),應也有1/12以上的人合法去東南亞(因當時去東南亞是不被禁止的,且經濟更發達,現代東南亞閩南人有一千多萬,台灣閩南語人有約1700萬,而因歷史與種族因素,台灣的假閩南人人數應遠多於東南亞的),故應有1/6以上男人出海謀生(可能嗎?那(1+0.5)/12=1/8呢?)。又若128年平均是 1/12=8.33%,則乾隆初年台灣可墾地最多時應達1/10=10.00%以上,沿海又比內陸高,或許達1/8=12.5%。泉漳男人的1/12是49.1萬人,是有記錄的合法渡台者3萬的16倍,持續128年平均每年有3800人偷渡(但據閩浙總督奏報,乾隆24(1759)、43、48、52、53年(1788)分別逮捕了999、214、5、481、77名男女偷渡客,逮捕率低於1/10就是政府失能了)。故在1683~1811的128年中渡台者不會超過49.1萬,而這些在故鄉活不下去的窮苦弱勢者中(政府則認定「渡台民人多屬內地游手好閒之徒」),能偷渡成功、存活(俗諺「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即低於3成)、且能靠兩腿走入部落在語言不通與政府禁入番地禁娶番婦的情況下入贅平埔族的不會超過4成,即20萬(學者楊緒賢努力搜羅所得到的知名來台祖則不超過7000人,見下文;又二戰後來台並已安居的華人中須娶台女者的成功率約34%)。故台灣人的自認是閩南人,應該與福建人的自認是河南固始人一樣,都是亡族的具体表現!
【後註:唐初(約670年)陳元光、唐末(約890年)王審知帶到福建的部隊只有3600人與5000人,但當時福建人口已有數十萬。據《通典》,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福建有人口54萬,而這只是有列入官方統計的,實際人口更高。固始人王審知建立了閩國,統治福建51年,故後來福建人都自認是固始人,並奉王審知為開閩聖王,陳元光為開漳聖王,各姓都在相隔600~800多年後(以明嘉靖十五年1536計算)在王、陳的官員、軍官名單中找祖先。而現在台灣人也奉鄭成功為開台聖王,當年屈辱的被征服者(台灣中部的沙轆社被殺到只剩6人)已驕傲地自以為是征服者。
[size=-1]【註釋1】:
道光九年(1829),泉州有人口252.16萬,而漳州各縣人口(據光緒漳州府誌)加總後是360,9040,竟比泉州多百萬,其府治龍溪縣人口達149,6138,也比泉州府治晉江縣的79.10萬多70萬。這顯然是個錯誤,1953年漳州人口173萬,其中龍溪縣舊地只佔20.0%(含華安縣3.71%但再扣掉石碼廳約3.2%),可能因此1990年代的漳州市誌就直接把舊府誌的龍溪人口當作漳州總人口。但我認為這也是錯的,應該是龍溪人口在舊府誌編輯時前面被誤加了個「一」,多了百萬,所以漳州人口應是260,9040,與泉州差不多,其中龍溪縣49,6138人,佔19.0%。
【註釋2】:
網路上盛傳,清代人平均壽命只有33歲,但我罟?(google)不出原始來源。中國學者郭松義從33部清代族譜中找出有生卒年的男2922人、女2437人,都在20歲以上,平均壽命是56.4與56.6歲。他也統計出10~19歲亡者佔族譜總人數的5%,我把這部份加計後平均壽命降為54.4歲。10歲以下者不入族譜,如果把1~10歲的早夭率以10%算,則平均壽命降為49歲。包括1歲內的早夭率可能達20%,若計入則平均壽命再降至43歲。但我們只需要(見理由)「活過20歲者的平均壽命」56.4減去「官方列入統計的最低年齡」0或1(依規定是出生死亡都要記在戶牌上),即55.4,但我們保守些用50。另中國學者鄭正與王興平分析漢朝以來5000多名有生卒年可考且正常老病死亡者,發現西元1500年以後的平均壽命都在68~71之間。還有一些人隨手作的正常死亡的統計:三國名人平均是52歲;唐朝詩人是59歲;清朝皇帝是53歲;清朝狀元是63歲。 1683-1811的人口增長率可用它的中期1756-73來估計。乾隆21(1756)、30、38(1773)年台灣有「土著流寓併社番男婦大小」共66,0147、66,6380、76,5721人(同時期福建不含台灣府是730,3743、740,3955、759,2528),分兩段的年增率是0.10%、1.75%(福建0.15%、0.31%)。因為這是政府的統計,有些增長是因為被列入統計的番社愈來愈多(當時尚有未被統治的〝番界〞與未被掌握的人口),故純粹生育死亡年增率應該低於1.75%,1683-1711、1811-1893的年增率都只有約0.4%。【附註:年增率1.75%代表一代30年可增為1.68倍,這是扣掉死亡者後的值,即平均每一對夫婦須養活3.36個子女以上直至他們也結婚生子。即使來台開墾的閩粵人個個都成了有錢的員外,但要代代如此並不容易,尤其是在衛生條件差的清代。1756-1765-1773福建的年增率是0.15%、0.31%。】 以最可能的純生育死亡年增率0.40%推算,一代30年可增長為1.0040的30次方即1.13倍,128年增長為1.004^128=1.667倍,鄭成功時代的閩粵人的後代在1811年時應少於5萬*1.667倍=8.3萬(或15萬*1.667倍=25萬)。又雍正10年至乾隆26年間(1732-1761)曾有三次共11年開放接眷與攜眷,共來了約3萬人(男女老少),以64年估計這批人可增為1.004^64=1.291倍,故在1811年時這批雍乾移民的後裔約為3萬*1.291倍=3.9萬人。所以1811年這二批閩粵人後代的總數應少於12.2萬(或28.9萬),少於當時人口194萬的6.3%(或14.9%)。至於其他偷渡來台的人數規模(1811嘉慶16年以前的)都只是臆測,標準說法是「閩人大量來台」,為了符合「台灣人都是閩粵人」的結論,需多大量就說有多大量。他們認為台灣人長得像福建人,預設的結論絕對錯不了。但真的錯不了嗎? 林媽利教授2006年6月公布的新結果:74%台灣人的母系源自福建,26%源自高山族。但近400年來的福建移民都是「有唐山公,無唐山媽」,母系沒變,為何唐山母系會高達74%?唯一的解釋是平埔族來自漢化前的福建!看來這結論已無可避免。四百年前的平埔族就已經長得像福建人,是百越族與南島族的混血族,他們應是台灣人的真正祖先。但為何平埔族說南島語?可能的解釋是長相與越人明顯有異的南島人先到台灣(可能早在一萬二千年前的冰河時期由亞洲大陸來或六千年前由南洋群島來),後來越人因地利之便零星但卻持續不斷地加入(講南島語的一直居多數),南島人後繼無力,故出現血統上以越人為主但卻講南島語的現象(就像江浙人血統上北方漢人佔八成但卻講吳語)。(我有一個懷疑提供給學者參考:會不會是6300年前百越開始進入台灣後啟動了南島民族的偉大遷徙?百越可能是最先跨越大海的民族。) 如果把滿清據台1683年的閩粵人取為5萬或15萬,把康雍乾移民「閩南+客家」取為10+2=12萬或20+4=24萬(但學者楊緒賢努力搜羅所得到的康雍乾來台祖不超過7000人,見下段),即假設在故鄉活不下去的窮苦弱勢者中能偷渡成功、存活、且在語言不通下能入贅結婚生子的達到9萬或21萬,實際偷渡人數可能需大大超過20萬或50萬(這樣的偷渡規模不可能不驚動朝廷),以最可能的純生育死亡年增率0.40%推算,則1811年時是5萬*(1.004^128)倍+12萬*(1.004^64)倍=23.8萬,或15萬*1.667倍+24萬*1.291倍=56萬,是194萬的12.3%,或28.9%。台灣人的閩粵基因確定少於3成,很可能少於1成;父系確定少於6成,很可能少於2成。【如果您覺得不能忽略女偷渡客,那就把女人數也取為閩南男人20萬的1/5(但俗諺是無唐山媽,女性上船被視為不吉祥),則她們貢獻 4萬*(1.004^64)=5.2萬,增加了2.7%,成為194萬的31.5%。】【如果考慮1683年的15萬閩粵人中,第一代者可能少於2/3傳下後代,第二代以上者可能已是閩粵基因少於2/3的混血兒,以10萬人重新計算後得1811年時是47.7萬,是194萬的24.6%,即1/4,父系少於1/2。】但當時全島人口必不止194萬,因為直到日本來台時(1895),今縱貫鐵路以東大都還是未被統治的番界。
1683~1811平均男性人口也可取為200萬(或230萬),假設「渡台者1/10(高峰期沿海區1/8以上、出海者1/5)、偷渡成功存活且入贅者4成(或1/3)」,則閩客人基因少於29.2%(28.4%)。即使把年增率改為0.7%,只要把1683年的閩粵人取為10萬,也可得到3成以下。您可自行試算。沈建德博士根據族譜發現,福建南安縣陳氏在荷鄭康雍乾移居台灣的156人中只有49人(31.4%)有娶妻;晉江縣玉山林氏在康雍乾來台的82人中,只有7人有眷屬,但在台都無後代(0%)。
【後註:若以相同的年增率0.40%自1811年的194-24=170或194-57=137萬倒推128年(即除以1.667),則1683年台灣平埔族人口約102或82萬之譜。有學者估計荷蘭人入台時(1624年)高山族與平埔族各約20萬人。但如果山地可養活20萬人(目前約40萬人),則已有農業且已開始引進更先進技術的平地養活100萬人不是不可能。平埔族有土地,技術更新後人口年增率也可能大於0.4%,大於心不在台灣的閩粵人。若改以年增率0.7%算,則1683年只需有平埔族70或56萬人。】 楊緒賢《台灣區姓氏堂號考》裡極力搜羅後所列出的開台祖估計不超過7000人(據該書,佔人口10.9%的陳姓有172人、8.2%的林姓有280人、6.1%的黃姓有206人、52.6%的前十大姓有約1631人),都是在康熙、雍正、乾隆時來台。假設他們都不是漢化的平埔族人或母系部落父系化後所奉的共祖(例如一個漢人入贅後,全部落採用他的漢姓,幾代後更奉他為來台祖,全部落變成一個子孫成千上萬的大家族),這些繁衍成功的知名祖先是佔〝有後代的移民〞12萬的1/17,或24萬的1/34?再假設每個知名祖先現在活著的男性後裔平均有500人(男女共千人的大族),他們的基因都放大500倍,則現在這些知名祖先的基因有0.7萬人*500倍=350萬人,佔現代本土台灣人的17.5%(= 350萬/2000萬)。 答案揭曉:以純靠生育每年人口增為1.0040倍估計,1781年時,鄭成功時期(1683年結束)與雍、乾時期(乾隆元年是1736年)閩粵人的後裔應少於5萬*(1.004^98)倍+12萬*(1.004^34)倍=21.1萬(或15萬*1.479倍+24萬*1.145倍=49.7萬),那1781年的90萬人口那裡來?又在1781-1811的30年間100萬人是如何突然增加的?答案都很明顯,大都來自先前未被列入統計的番社!「渡台禁令」實施期間,不可能有幾十萬人偷渡到台灣而不被察覺,而康雍乾(1662-1795)盛世,人口上升,人民生活尚可,很少人有必要偷渡到一個野蠻落後、充滿未知風險的番域。鄭、清時代閩粵人在現代台灣人中所佔的基因確定少於3成,很可能少於1成;父系確定少於6成,很可能少於2成。閩南人、客家人既不是中原人,台灣人也不是閩南人、客家人,古代民族的消滅都只是文化與認同的消滅,而不是種族的消滅! 所以我建議,只要家族裡找不出祖先的閩粵原鄉的,就應自認是平埔族(指父系,母系就更不用說了),因為這樣數典忘祖的機率會降至最低。沒族譜的可看祖先牌位或墓碑,上面刻的是中原郡望(例陳氏的「穎川」、黃氏的「江夏」、李氏的「隴西」、……)而不是閩粵的縣或鄉名的,就是不知祖籍地(蔡英文屏東楓港祖墳上刻的就是蔡氏郡望「濟陽」,在她父親墓碑上刻祖籍「楓港」是正確的決定;蘇嘉全祖墳上刻的是蘇氏郡望「武功」;蘇貞昌祖墳上刻的則是福建的「海澄」縣)。而有祖譜的也不要就認定男祖先真的來自閩粵,尤其是那些宣稱祖先在乾隆以前來台的(《台灣區姓氏堂號考》中的老祖譜全部如此宣稱),因為乾隆曾大量賜姓給台灣平埔人(史稱「賜籍從姓」),進行同化,而當時台灣閩粵人很少;或家族人數超過五千、一萬的,因這些家族的繁衍速度大大超常,應是母系平埔部落父系化後集体取同一漢姓的結果(見附註)。他們公認的那位祖先或許真的來自閩粵,但他真正傳下的子孫沒幾個(例如一個漢人入贅後,全部落採用了他的漢姓,幾代後更奉他為來台祖,全部落變成一個子孫成千上萬的大家族)。有些巨族則記載來台祖先有多位,都來自閩粵的同一地方。雖然族親相繼偷渡成功、存活的可能性不能排除(除非檢驗Y染色体),但平埔族就地漢化的可能性更高,真正來自閩粵的可能只有眾祖先中號召力最高的那位。因此台灣人去福建認祖歸宗時絕對不要忘了驗男性Y染色体DNA。
【附註:文史專家曾中宜在日治《臺東殖民地豫察報文》中發現,在宜蘭五結鄉的加禮宛社「大社的地主除了吳偉炳、李那里、李瓜末、吳炳榮外,其餘三十五位均姓陳;瑤歌除了陳居荖、陳乃交、陳武連八寶外,其餘十三位地主均姓潘;竹仔林除了陳武枝母荖外,其餘十位地主均姓朱;七結仔則十五位地主都姓李;武暖則八位地主都姓胡。」平埔族是母系社會,各社的母系來源或許單一,但父系來源則肯定是多元的。】

台灣人父系結構與福建人不同(摘錄<台灣人的族源>)以下是男性Y染色体的四個突變型M119、M95、M122、M134在各族群中所佔的比例(除兩項資料來自林媽利教授外,其它都來自中國學者金力的論文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65 (1999):1718-1724與Human Genetics 107(2000):582-590):
...(人數) ..M119..M95..M122..M134
北方漢人(82) ..0.098..0.000..0.293..0.232
南方漢人(280)..0.168..0.036..0.254..0.279
廣東人(15) ...0.200..0.000..0.400..0.267
福建人(13) ...0.000..0.000..0.385..0.385
福建人(55) ...0.218..0.055..?????..?????(林媽利2006年10月初的演講)
台灣人(55) ...0.200..0.170..?????..?????(林媽利2006年10月初的演講)
廣西壯族(28) ..0.179..0.250..0.036..0.250
廣西侗族(10) ..0.200..0.200..0.100..0.200
印尼Batak(18)..0.222..0.278..0.111..0.000
印尼爪哇(11) ..0.182..0.182..0.091..0.000
金力論文中另外尚有高棉人、泰北人、馬來西亞人,與台灣4個、中國9個少數民族(含畬族),但他們的M119、M95比例與台灣人的明顯不同,故不列出。 M119普遍出現在東亞各族中,北方人略少於10%,南方人約20%。但M95則只出現在南亞人種中,北方人中幾乎沒有,南方漢人中也很少(福建人0%或5.5%),但在台灣人中卻有17%。從上表可看出台灣人的父系基因結構與壯族、侗族或印尼爪哇人、蘇門答臘Batak人的最接近(都含大量的M95),而與南、北方漢人的(M95很少)很不同,難怪金力的Y染色体論文很不尋常地從不提台灣人(為了政治正確,中國人提「中國各省」時必定要包括台灣)。可惜林教授未出示台灣人的M122、M134資料,故不確定台灣人與壯侗人究竟有多接近(壯、侗族是古代百越的直接後裔)。若簡單地以M95來推估,假設400年前平埔族有20%(25%)的人屬M95,而福建人有5.5%,則現代台灣平地人的父系有21%(41%)在400年內來自福建,而体基因有可能就是10%(20%)。 研究現代平埔族的基因雖有助瞭解台灣平地人的血緣,但這些研究註定要受質疑,因很難確定住西部平原的平埔族沒混到福建人的血液(400年要追溯十代以上),而住山邊的平埔族,自古以來就含有較高的高山族成分,甚至有可能是〝平埔化的高山族〞,而且也可能因受歧視而長期傾向於與高山族通婚,故也不能代表400年前西部平原的廣大平埔族的血緣。最能讓人信服的,還是直接比較台灣平地人與福建人的父系。
【後註:林媽利、陳叔倬等研究埔里的巴宰族與台南、屏東、花蓮靠山邊的西拉雅族,發現他們都近於高山族。但此結論如上述不能推廣到400年前西部平原上的廣大平埔族。或許就是因為這些族群與其他平埔族大不同才未被閩客化。】

聽外國人說就知道台灣人是什麼人(轉載沈建德http://www.taiwanus.us/MediaVideoAudio/books/history/b21/02.htm)公元1683年清國佔據並漢化台灣212年,使台灣人認賊作父而不自知。但清國上下,心中都知道台灣人皆有『番底』,故1885年劉銘傳說:台灣西部沿海番六民四。『番』固然是番,『民』也是生番漢化改成閩粵籍貫而來(見第8頁),西部如此,台灣東部更不必說了。 1896年日本學者伊能嘉矩來台調查番社,他站在台北街頭,看不出平埔族和漢人有何不同。他當然無法分辨,因為當時他所謂的『漢人』都是漢化的平埔族。 1947年228事件發生,英國報紙報導,台灣人多是中國人。英國外交部立刻糾正說,台灣人是中國人這句話是中國人說的,台灣人大多數是原住民。因為自1860年英國在台設立領事館起,對台灣人血統的研究就相當在意,可說是清國以外,最瞭解台灣人底細的外國政府。

台灣人確定是閩客化的平埔族(以上三篇論點的濃縮與補充)1683滿清據台..民12,727戶,16,820口(但學者估計最高的說有15萬人)
1711......民戶數不變,18,827口(1683-1711的28年裡增為1.12倍,故年增率0.40%
1781......民番共90萬
1811......194萬(不含澎湖)
1893......254萬(1811-1893的82年裡增加為1.34倍,年增率0.36%< 0.40%
1895日本據台,閩粵人停止來台,故關鍵年是1683-1811的128年,1811後的增加是靠生育,移民微不足道。
(1)仍在「渡台禁令」實施期間(1683-1875,防台灣有人作亂)的1711-1811年,台灣人口由5萬變成194萬,而清國記錄的渡台人數只有3萬,如果有數十萬人偷渡到台灣,政府會不查緝嗎?清初康雍乾(1662-1795)盛世,人口上升,人民生活尚可,很少人有必要偷渡到一個野蠻落後、充滿未知風險的番域。而在語言不通下也不可能靠入贅在128年約4~5代內就消滅一個民族,連消滅一半都不可能。
(2)1829年(道光九年)泉州、漳州總人口是513萬,男人約260萬。我們只以年增率0.15%倒推82年,取1683~1811(中點是1747)男性人口的平均值為230萬(若以0.31%倒推則得202萬)。再假設清代人平均壽命是50歲,則128年中有男人128*230/50=589萬。如果有1/12的男人偷渡來台灣(渡台禁令1683-1875),應也有1/12以上的人合法去東南亞,故應有1/6以上男人出海謀生(可能嗎?那(1+0.5)/12=1/8呢?)。又若128年平均是 1/12=8.33%,則乾隆初年台灣可墾地最多時偷渡者應達 1/10=10.00%以上,沿海又比內陸高,或許達1/8=12.5%。泉漳男人的1/12是49.1萬人,是有記錄的合法渡台者3萬的16倍,持續128年平均每年有3800人偷渡(但據閩浙總督奏報,乾隆24(1759)、43、48、52、53年(1788)分別逮捕了999、214、5、481、77名男女偷渡客,逮捕率低於1/10就是政府失能了)。49萬在故鄉活不下去的窮苦弱勢者中,能偷渡成功、存活、且能靠兩腿走入部落在語言不通與政府禁入番地禁娶番婦的情況下入贅平埔族的不會超過4成,即20萬(學者楊緒賢努力搜羅所得到的知名來台祖則不超過7000人;又二戰後來台並已安居的華人中須娶台女者的成功率約34%)。若鄭成功時代的閩粵人以學者所估最高的15萬(一般估在5萬以下)、康雍乾移民以「閩南+客家」20+4=24萬計,以純生育死亡年增率0.40%推算(1756-1765-1773福建的年增率是0.15%、0.31%),則1811年時閩客人後代不會超過15萬*(1.004^128)倍+24萬*(1.004^64)倍=56.0萬,是當時194萬的 28.9%。本土台灣人的閩客基因確定少於3成,很可能少於1成。【如果考慮1683年的15萬閩粵人中,第一代者可能少於2/3傳下後代,第二代以上者可能已是閩粵基因少於2/3的混血兒,以10萬人重新計算後得1811年時是47.7萬,是194萬的24.6%,即1/4,父系少於1/2。】1683~1811平均男性人口也可取為200萬(或230萬),假設「渡台者1/10(高峰期沿海區1/8以上、出海者1/5)、偷渡成功存活且入贅者4成(或1/3)」,則閩客人基因少於29.2%(28.4%)。您可自行試算
(3)林媽利的新結果:74%台灣人的母系源自福建,26%源自高山族。但近400年來台灣人的母系幾乎沒變(有唐山公,無唐山媽),故四百年前平埔族的母系74%源自福建。平埔族長得像福建人,是現代台灣人的直接祖先。
(4)林媽利的初步結果顯示,台灣父系的組成與漢化後的福建人不同,而接近壯侗民族。若簡單地以M95來推估,則台灣平地人的父系有21~41%在400年內來自福建,而体基因有可能就是10~20%。
1847年(道光27年)北路理番同知 史密 上書說:「全台無地非番,一府數縣皆自生番獻納而來。由諸羅而彰化,由彰化而淡防,納土開疆 ……。而台番最愚,一無所圖,既無大志,安有大事。」
1885年(日本人據台前10年)劉銘傳說:「台灣西部沿海番六民四。」當然愈往內陸,番愈多。而所謂的「民」也包括歸化的番,「民」的家族中的婦女當然也多來自於番。
1896年日本學者伊能嘉矩站在台北街頭,看不出平埔族和台灣漢人有何不同
1904年紐約時報稱日據前的台灣為「野蠻之島」(標題"Savage island of Formosa transformed by Japanese"),可見當時美國人的認知裡台灣人都是原住民。
1936年,毛澤東對斯諾(Edward Snow)說:「要收復我國全部的失地。…… 但我們並不把中國以前的殖民地朝鮮包括在內。……如果朝鮮人民希望掙脫日本帝國主義者的枷鎖,我們將熱烈支援他們爭取獨立的鬥爭。這一點同樣適用於台灣。」1938年,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報告中,鼓勵「朝鮮、台灣等被壓迫的民族」爭取獨立。在毛澤東心中,台灣人一直是另一個民族,這也是當時全世界的普遍認知。
1947年英國外交部說,台灣人大多數是原住民
1915年6/28《台灣日日新報》的<臺灣發達比較>說1896(1912)年台灣有內地人(指日本人)1(13)萬人、熟番257(321)萬人、生番8(12)萬、外國人1千(1萬7千)。也就是說,當時日本人認為台灣人都是熟番與生番。但也有人認為這只是報社單純的把「本島人」誤植為「熟番」,或編輯的個人意見。

1915年06/28《台灣日日新報》(取自網路)


(1)取自網路

(2)取自劉還月《我是不是平埔人DIY》

(3)取自劉還月《我是不是平埔人DIY》

清代的平埔族,看不出與一般〝作工〞的台灣人有何不同,但顯然不同於高山族

1752乾隆17年王必昌總輯的《重修台灣縣誌》說「內地窮民在臺營生者數十萬」。這句話最常被用來証明閩客人來台是摩肩接踵。台灣縣的範圍約在舊台南市的鹽水溪與二仁溪之間,東到高雄的內門,是「南北5里東西70里」的小縣,西部是閩南人的集中地,盛行閩南的語言與風俗,故王必昌易有「內地窮民數十萬」的印象。4年後的1756乾隆21年,全台有「土著流寓併社番男婦大小」共66萬人。流寓者應是純閩客,但是是少數,土著已是混血兒或閩南化的平埔番,此二類合起來確有數十萬。我的推算是此時的閩客基因少於56/[1.004^55]=45萬(以人為單位),但混血兒人數的上限可以多得多。

我們祖先的語言(摘錄<台灣人的族源>)遠古時代,我們台灣人的祖先可能有過半住在中國東南沿海一帶,他們講壯侗系(Daic,傣語系)的語言,另一部份就住在台灣,講南島系的語言。。 約六千前,我們的百越祖先掌握了橫渡大海的技術,開始渡海來台(及日韓東南亞,形成環西太平洋的越文化區),但當時台灣島上早已住了講南島語的南島民族(高山族,在一萬二千年前的冰河時期台灣海峽是陸地時就已遷居台灣)。祖先一批接一批地來,持續了數千年,但每一批上岸時,面對的都是眾多講南島語的南島與百越的混血兒,因而也都被同化成了南島語族。經過數千年後,雖然百越在血統上佔了過半,並把百越文化(幾何印紋陶、杆欄屋、紋身黔面、鑿掉門牙、……)傳到台灣,但語言已南島化。 約350年前(1661年起),鄭成功與滿人建立的清國統治了台灣,來了一小批閩南人、客家人。因閩、客人有較先進的文明,閩、客語背後還有文字的支撐,為了貿易、簽約等等的需要,及統治者強力推行漢化教育,祖先們不得不學習閩、客語,因而又成了閩南語族、客語族。因平埔族人長相與閩、客人本來就差不多,為免於被歧視,多不願提自己的背景,後來甚至在日本政府登記人民的種族時謊報為「福」與「粵」,最後通通都變成閩南人、客家人(留在原番社的因無法抹除印記就繼續當番,遷到外地與其他人組成新社區的就改變身份成了漢,成了「來台祖」)。當時阿扁的故鄉就有許多平埔人選了〝陳〞當他們的漢姓(或有姓陳的入贅母系部落後,全部落就以陳為姓),經過幾代後,當每個人的根源已模糊時,又共同選了一人當他們的祖先(例如入贅的那位閩南人)。那位祖先可能真的來自閩南,但他真正的子孫可能沒那麼多。 所以我們祖先的語言先後是:壯侗語、南島語、閩客語。現在我們又變成了北京語族。 我們的百越祖先與閩、客人在遠古是同一民族。閩、客人在二千年前開始被漢族入侵,經歷了與平埔族類似的被同化過程,變成了河佬人、客家人,語言由壯侗語變成了漢語系的河佬語、客家語,他們的血統中漢族約佔1/4,閩越族佔3/4。而平埔族這支,則與南島民族融合,融入了約13%的高山族血統(26%的母系)及比率未明的南洋(菲律賓)血統。 後記
四百年前,台灣住民的血緣其實已分成平埔(百越)與高山(南島)兩大族系。有幾件事讓台灣(閩客語)人深信自己是來自中國的閩客移民,而原住民都已被趕到山上:
(1)清國大力〝化番為民〞、日本進行〝自我認定〞的種族登記、二戰後中國流亡政府以大量的文獻與宣傳進行洗腦;
(2)平埔人與中國閩客有很大部份是同源的,被閩客化後幾乎是天衣無縫;
(3)平埔族與高山族的語言文化相近,讓人以為他們血緣也相近,因而以為平埔族應與現代台灣人有別;
(4)中國明末清初是〝村社內統一姓氏、村社間結派認祖〞、上溯漢唐名人祖先的〝造譜運動〞大時期,台灣正好趕上這風潮而聯上了閩粵祖譜
(5)歐洲白人也在四百年內取代了北美印第安人,使台灣人有自己〝當然也可以〞的錯覺,甚至還有優越感。
現在可能又有第六件事:
(6)現代台灣山邊僅存的幾個平埔族血緣上接近高山族,讓人以為四百年前的廣大平埔族也接近高山族。所以這裡有必要指出這個推論是不可靠的,因這些山邊的平埔族自古以來就含有較高的高山族成分,甚至有可能是〝平埔化的高山族〞,而且也可能因受歧視而長期傾向於與高山族通婚。或許就是因為這些族群與其他平埔族大不同才未被閩客化。

Viewing all 13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