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發現台灣 –台灣控
Viewing all 13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台灣文明早於中國文明 真正超越5000年

$
0
0

台灣「太古文石碑」


台灣基隆和平島太古文石碑 

在基隆社寮島(今和平島)出土的5000年前「太古文石碑」及其他珍貴文物共數十件,是台灣極珍貴的文化資產,日本佔領台灣時被運回日本,今仍收藏於日本京都博物館(改制前為日本京都帝室博物館)。

「太古文石碑」屬蝙蝠文字,是蝌蚪文的前身,蝌蚪文又是金文前身,比中國4200年歷史的天下第一碑 「衡山禹王石碑」,岣摟文字還早得多。

其年代在5000年以前,顯示台灣歷史文化應有6000至12000年以上。

台灣可能才是亞太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台灣古文明隨潮汐再往中國大陸、日本發展其子文明。

來源:http://wtfm.exblog.jp/21588388


傳說解密了:毛利人的家鄉,是來自於台灣!

$
0
0

7 December, 2013 · by 我是小編
來源:http://www.pure-taiwan.info/2013/12/maori-hawaiki-is-taiwan

在毛利人的傳說裡,他們的祖先是從一處叫做「哈瓦基」(Hawaiki)的地方飄洋過海,在 700 年前來到紐西蘭。現在根據一群科學家的研究發現,這處叫「哈瓦基」的神祕起源地,非常有可能就是台灣東部的高山縱谷!

毛利人起源的基因線索,就在台灣原住民身上!

根據紐西蘭維多利亞大學的生物學博士 Geoff Chambers 的研究發現,許多台灣原住民及其他亞洲大陸的民族,都有兩條對應酒精反應的基因;然而一些台灣原住民卻僅有一條此基因 -- 而這項特徵,恰恰與毛利人相同。

我們認為一條基因,正是當毛利人的祖先在離開台灣時所遺失的。」Chambers 說。

同一所大學的毛利研究生 Adele Whyte 同時發現,男性與女性毛利人的祖先,是來自不同的地方!

在檢視毛利人的性連鎖基因標誌(sex-linked genetic markers)後,Whyte 發現毛利女性的粒線體 DNA(mitochondrial DNA)保留了更多南島民族的基因,而男性的 Y 染色體,則是來自美拉尼西亞。

Whyte 猜測,當毛利人的祖先開始航海,在跳島式漂流的過程中,雇用了許多美拉尼西亞的當地導遊,形成現今毛利人後代的基因圖譜。

毛利人的祖先於五千年前離台,開始進行跳島式遷徙

除此之外,目前在台北馬偕醫院工作,來自摩洛哥的學者 Jean Trejaut,以及他擅長輸血醫學暨分子人類學研究的同事,同時被稱為是「台灣血液之母」的林媽利醫師,在分析了中國大陸、東南亞,波里尼西亞,以及台灣等族群的 DNA 樣本後,發現台灣原住民、美拉尼西亞人,以及波里尼西亞人的 DNA 樣本中,同時存在著在其他東亞民族上並未發現的基因變異,說明了台灣原住民和中國人在基因上,至少分隔有一萬到兩萬年左右之久。

這些研究結果,恰恰符合語言學 家、植物學家,以及考古學家一直以來的假說,證明今日毛利人的祖先約在 6,000 年前離開中南半島,來到台灣,並在約 5,000 年前離開台灣,開始進行快速遷徙,依循著菲律賓、印尼,及巴布亞新幾內亞的路徑,在 2,500 年前航行至波里尼西亞,並在過程中,與這些美拉尼西亞島嶼的當地人通婚。最後在 700 到 1,000 年前,航行至現今的紐西蘭。

以台灣為起點的南島民族可能遷徙路徑

根據 DNA 及放射性定年法等研究方式,Whyte 也發現了在歷經長途漂流後,最後登陸紐西蘭的毛利人祖先,可能是 190 位女性及比例更多些的男性,乘著七艘獨木舟,來到他們現在居住的地方。

這些祖先還帶了隨行的植物和動物,因此該趟旅行,絕非偶然,而是「有計劃的移民」,Whyte 肯定地說。

誰是毛利人在海洋一端的兄弟?

如果毛利人的祖先,真的是來自於台灣,那麼現今台灣原住民族中,最接近毛利人的會是誰呢?

根據 Trejaut 的基因序列研究,發現現今台灣原住民族群中,最接近毛利人的,是世居花東縱谷的阿美族人!

或許正如為紐西蘭政府在台灣的外交外貿部工作的毛利人 Robert Kaiwai 所說,每當他到台灣南部旅行,總覺得和當地部落人們有更強、更大的牽絆。

或許這是為何去年 11 月,當來自紐西蘭的兩位毛利人語言學家,拜訪太巴塱阿美族部落時,看到祖靈屋 Kakita’an 的形式,與家鄉毛利人的聚會所幾乎完全相同,甚至就連語言、傳說都類似時,會感動地又哭又唱,「我們回家了!」

因為毛利語裡的「哈瓦基」(Hawaiki)這個代表祖先起源之地,同時也是死後終歸之處,正是來自原始南島語的 *sawaiki -- 意思正是「家鄉」!(註)

註:Hawaiki「哈瓦基」的同源字,存在於許多南島語言中,均與「家鄉」有關,常用來作為某些島名,或是借指「另一個世界」(亦即「地獄」)之意,最有名的例子為夏威夷最大的島名 Hawaii「夏威夷」。其他如法屬波里尼西亞人稱死後的世界為 Avaiki。甚至分布最東的南島民族 -- 復活島上的拉帕努伊人的語言中,也稱一個傳說中的神祕故鄉為 Hiva「西瓦」。

國家地理雜誌1920年3月號–日本國的台灣

$
0
0

在eBay看到有人拍賣國家地理雜誌1920年3月號,該期雜誌刊登Alice Ballantine Kirjassoff訪問台灣的文章,內有60張當時的台灣照片,好奇之下就下標買回來,共花了美金23元(含運費)。

今天收到這本雜誌,保存完好,紙質在當時應該算很棒的,即使現在看來,也還是很高級的樣子,沒有泛黃,也沒有掉頁。封面長這個樣子: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裏面有許多汽車廣告,這是其中的Dodge汽車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還有大英百科全書的廣告,裏面已有花一塊錢就可以試閱,想買的時候才付錢的服務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那麼,1920年的台灣是什麼樣子?那時台灣已被日本統治了25年,縱貫鐵路已經在1908年通車,阿里山森林鐵路也於1911年通車,1917年開始向美國輸出蔗糖,1920年台灣留學生在東京成立"新民會",七月全島劃分為五州,二廳,屏東機場落成。

作者在這篇報導首先敘述對基隆的印象,他抵達時基隆下著雨,驗證了他所學來的知識–"基隆是世界第二多雨的港口",接著他搭火車上台北,才過了一個隧道(獅球嶺?)天氣就豁然放晴,讓他嘆為觀止(現在基隆氣候還是一樣)。

到了台北,作者很訝異台北不像一般中國的城市,街道寬廣,充滿西式建築,也很乾淨,人民衛生習慣也很好,他將之歸功於總督府規定每年二次大掃除,以及下水道等衛生設施完善,但令他不習慣的是噪音,不時有婚喪喜慶傳來的吵雜聲。

接著作者主要介紹台北市大稻埕、艋舺、台灣四大產業(茶、樟腦、原木、蔗糖)、交通工具、原住民生活習俗、及台灣歸日本統治後的進步情況,他認為最顯著的進步是交通、衛生、司法、教育、產業,以下是該篇報導的部分照片:

作者對台灣的竹筏印象深刻,發現台灣的竹子很粗大,所造的竹筏大於他在中國所看到的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台灣的人力台車很普遍,但大部分只用來運貨及老弱婦孺 搭乘,由於作者說曾在桃園地區搭乘台車,照片中的城門應該是桃園地區的某個地方,城門看起來很小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又是台灣竹子的妙用,要不是作者說明,可能想像不到照片中原住民扛著的管子是中空的竹子,做什麼用?運(carry)水用的,但怎麼運? 這麼粗重,用扛的 一定不容易,有可能是接起來當水管用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他看到的南部平原的平埔族,解釋說他們和荷蘭人及漢人加叉混血,所以長得和中國人很不一樣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作者花了約三分之ㄧ的篇幅介紹原住民,大部分的照片是原住民的人像及起居情形,這是原住民學校音樂課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當時每個來台灣的外國人都被告知原住民有獵人頭的習慣,但他發現當時原住民在日本的殺人償命政策下,已經不再獵人頭,但還可以看到一些部落展示以前所獵到的人頭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1920年的台北已經完成了總督府(1919今總統府)、博物館(1915二二八公園內)、總督府官邸(1901今台北賓館)、臺北州廳(1915)、圖書館(1908)、地方法院(1900)等重要建築物,所以作者抵達台北市的時候,很訝異台北的西洋式外貌,有寬廣的街道、宏偉的公共建築、漂亮的公園。

不過作者對這些都沒興趣,他希望看到一個充滿東方情趣的城市,但他失望了,僅能從城門去憑弔一番,因此這篇報導裡完全沒有任何都市建設或城市景觀的照片,只有以下這張位於大稻程南端快要完工的防波堤,算是都市建設吧! (作者的觀察力果然是屬於國家地理雜誌的),依據照片中河道的彎曲程度及河中的沙洲判斷,我猜大概是在環河南路一段,成都路中興大橋橋頭一帶拍照的: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另外一張照片則是颱風過後的台北市某一角落,有個招牌寫著五福眼藥,照片裡竟然還有人留著辮子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他下榻於大稻埕,所以對大稻埕的觀察比較多,認為大稻埕做為華人的城市,過於乾淨而顯得不自然,反而噪音讓華人的特性顯現出來,而且時時刻刻都有噪音傳來,布袋戲、結婚、喪禮、生日等等,還有茶館裡的樂團,甚至在旅館後面的窄窄巷道裡,晚上還在上演華人管弦樂(Chinese Orchestra 歌仔戲嗎?),讓他睡意盡失,他慶幸日本人規定所有音樂活動必須在午夜停止,否則睡眠就要報銷了。以下照片是在茶館表演的樂班,表演的應該是南管、北管之類的,有趣的是演奏者都是女孩子ㄟ,作者稱她們是福爾摩沙版的爵士樂團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另外,大稻埕有兩項商業活動吸引了他,首先是製茶,那時台灣烏龍茶已經享譽美國,所以那個年代有關製茶、選茶的照片很多,因此就不掃瞄貼出來了,不過有一張照片蠻有意思,原來茶葉輸出是裝在襯著鉛皮的盒子(lead-lined box)裡的(如下圖),以確保在海運過程中不被鹽分侵蝕或煙薰,他提到茶商在交付海運時,會留意同船還載有什麼其他貨品,以免茶葉遭到污染而報廢: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另外一個商業活動是什麼?請先看看下面這張照片,猜猜看是什麼?
點選可看原始圖檔

賣西瓜?柚子?足球?砲彈?都不是,是鴉片也,一顆顆圓圓的鴉片是從印度進口的,扁扁細長的小包裹也是鴉片,從波斯進口。不過他解釋說鴉片是受到管制的,當時還有2%的台灣人有吸鴉片習慣。

台灣的­太古文是支那金文與東夷漢字的始祖

$
0
0

來源:吳灃洪的facebook

基隆社寮島(和平島)出土的太古文石碑,今被收藏於日本京都帝室博物館。其碑文屬蝙蝠­文體,年代早於衡山禹王岣嶁文體,應在五千年以前,顯示台灣歷史文化應有六千至一萬二­千年以上。基隆和平島出土的太古文石碑,屬蝙蝠文字,是蝌蚪文的前身,而蝌蚪文又是支­那金文(銘文.­鐘鼎文.西周金文)的前身,比衡山禹王石碑岣嶁文字還早得多。台灣的­太古文是支那金文與東夷漢字的始祖。
PS基隆社寮島的太古文石碑及其他珍貴文物共數十件,如果沒有日本京都帝室博物館的收­藏與保護,那些珍貴文物可能被破壞消失殆盡!!!

http://ufo.twup.org/study/fk104.htm

★★★台灣話確實就是台灣話,是在冰河時期就已經在福爾摩沙島南部使用的原住語言。不­是外來語,更不是從支那北方河洛南遷的語言。相反的,支那中原說的古河洛語是從福爾摩­沙和現今中國福建一帶北傳擴散的。北京話是在滿清帝國入關後才開始使用,北京話屬於滿­族語的一支,滿族語又屬於通古斯族語的一支,滿洲族是通古斯民族的最大支系。

http://blog.roodo.com/esir/archives/8…

★用左鍵拉到東亞,再用滾輪放大縮小,冰河時期的海平面比現在低150公尺,所以淺藍­色水域都是陸地。

https://maps.google.com/maps?hl=zh-TW…

★★★台語是有古文字的!!!

http://www.taiwanese-oki.idv.tw/

★★★麻省理工學院基因研究所的實驗研究報告…
如果我們往回推算到300 BC(西元前3世紀)的台灣台南.
台灣台南可能是現在世界人類遺傳分佈的最原始主要來源.
由於台灣是第四冰年期, 人類大遷移的眾多路徑中最大的路徑交岔點.
所以, 很有可能世界所有現在人類的祖先是來自台灣, 或與台灣有關聯.
而且經由台灣抽樣的當地人基因樣本與世界各地的人類基因樣本對比…
在第53代~56代前的人類最大基因來源是來自台灣.
約現在2500~3000年前.

http://tedlab.mit.edu/~dr/Papers/Rohd…

★東南亞與大洋洲及太平洋的南島語系原住民的祖先來自台灣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

★★★台灣人糊塗不知祖先是原住民,外國人反而比較清楚。例如,一八八五年劉銘傳奏摺­:「台灣沿海八縣之地,番居其六,民居其四。」番則番矣,而所謂的「民」也是漢化番。­再如,一八九六年日本學者伊能嘉矩在士林觀察,山上的凱達格蘭平埔族和街上的「漢人」­,體格和臉形上無法區別。因為山上和平地的都是平埔族,只因漢化認賊作父,有的還鄙視­「番」祖。

又如,一九四七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英報報導:「六百萬島民絕大多數是中國人,歡迎和­中國合併。」英國外交部(一八六○年左右就到台灣設館,對台灣「漢人」的「番底」知之­甚詳)立刻糾正:「台灣人是中國人,這話是中國人說的。其實絕大多數的台灣人是原住民­,自明以來不服中國。」原文如下:Only because the Chinese call them Chinese!The great majority are aboriginals over whom the Chinese administration even in Ming times had little or no control.

★台灣史前時期 台灣在舊石器時代晚期(50,000年前-10,000年前),就已經開始有人類居住­。人類的祖先是「智人」,不是「猿人或直立人」。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B

★台灣是東亞與太平洋人類文明的發源地

Click here to view the embedded video.

★台灣人是被漢化的台灣平埔族原住民!台灣人你是平埔族人啊!

Click here to view the embedded video.

★人類遷徙路徑圖 台灣人與日本人都是台灣平埔族人的後代

Click here to view the embedded video.

★台灣原住民族的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

http://210.240.134.48/default.asp

台灣的石器時代 台灣是亞太人類文明的發源地 台灣的太古文是東夷漢字的始祖

Click here to view the embedded video.

我所認識的太魯閣族◎許惠如

$
0
0

我,阿美族人。對一個阿美族人,要如何了解太魯閣族的文化呢?藉由書面文獻與網路資料的參考,開始對太魯閣族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族群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之下,要全然的了解一個族群的文化對自己來說是有限的。感恩在花蓮就服站因緣際會下,有機會來到秀林社區發展協會參與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當初一踏進協會,看著阿姨們精巧的雙手在織布上編織著美麗的圖騰,由心而發的讚嘆著好美,對太魯閣族編織開始產生了好奇與興趣。在這世界之大族群眾多的土地上,每個族群都有權保有其特有的文化與語言,且讓它受到適度的欣賞與尊重。原住民族群在未來將面臨到什麼衝擊呢?花蓮港口部落已逝的耆老許金木先生(阿美族人),在紀念影片中曾提到『我最擔心的,我們的孩子為什麼都不會說母語?如果我們的母語沒有了,我們就消失了。』,這句話令人沈思。傳統母語、技藝傳承、固有文化和民族特色,隨著時代的衝擊下,後代也逐漸無法認知了解自己的族史、文化及語言。該如何永續傳承、喚醒民族意識,我想也是各族群目前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 台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系民族的關係 ─

南島語系的民族最早是由不同的種族發現有相同語言開始,故簡稱「南島語族」;近代來更由文化、考古和遺傳基因等因素的研究結果,被認為有與南島語系的民族相同的性質存在,雖然現在的原住民已因政治的關係不用南島語,但其民族本質上仍為南島語系的民族,故統稱為「南島民族」。

台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在人種上屬馬來人。南島語族是世界上分佈最廣的民族;分佈地區西起非洲東南的馬達加斯加島,越過印度洋直抵太平洋的復活節島;北起台灣,南到紐西蘭。台灣是南島語族分佈的最北端。台灣原住民族共有十九個部族,可略區分為原住民族和平埔族。

─ 族群介紹 ─

太魯閣族的文化習俗與泰雅族略有相似,同樣是居住高山、狩獵山耕,視彩虹為神靈橋的民族,但是兩族語言無法溝通,分佈地雖相鄰,彼此卻甚少來往。過去人類學家把泰雅族分為泰雅亞族和賽德克亞族,其中賽德克亞族又分為太魯閣群( Truku )、道澤群( Teuda )、和德奇塔雅群( Tkdaya )三個群。賽德克亞族的原來居住在中央山脈濁水溪的上游,現今的南投縣仁愛鄉,因為人口增加、耕地不足或尋找新的獵區的因素,部分族人越過中央山脈散居在花蓮縣的立霧溪、木瓜溪流域,日本統治時期,於太魯閣事件之後對太魯閣族實施混居集團移住政策,將太魯閣族人遷移至今日的秀林鄉、萬榮鄉及卓溪鄉繁衍後代,他們認同Truku Truwan 是三個群共同的祖居地,所以自稱是「太魯閣族人」(Seejiq Truku)。

清領時期稱他們「大魯閣」,日治時代日本人稱他們為Taroko,居住地也以Taroko稱之。戰後沿用日本人的稱呼,譯音為「太魯閣」,不論是大魯閣、Taroko或太魯閣,三個稱呼都是來自Truku(太魯閣)的發音,連後來「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名稱,也因為太魯閣族人居住於此而得名。

太魯閣族人口約27,071人(100年04月數據),在距今大約三四百年前,從南投縣境越過中央山脈奇萊山,克服自然環境的險峻,沿著立霧溪山谷向東遷移,數百年來已經和南投原鄉發展出不一樣的民族風貌,他們曾經歷抗日最長的戰爭,長期以來,也曾胼手胝足的一起開創族人的未來。太魯閣族人除了擅長的狩獵、編織以外,目前還保有傳統的製刀匠和巫術,每年也都會舉辦祖靈祭。目前登錄族群身份為太魯閣族的族人,主要居住地以花蓮縣秀林鄉、萬榮鄉與卓溪鄉三地為主。太魯閣族於2004年1月14日正式被政府認定成為原住民族第十二族,從此族人可以大聲地說:「我是太魯閣族人」。

─ 地理分佈 ─

太魯閣族大致分佈北起於花蓮縣和平溪,南迄紅葉及太平溪這一廣大的山麓地帶,即現行行政體制下的花蓮縣秀林鄉、萬榮鄉及少部份的卓溪鄉立山、崙山等地。

─ 歷史大事 ─

太魯閣戰役:1895年日人因馬關條約進駐台灣後,對東部不肯歸順的太魯閣人在1898~1916年的18年間先後發動多起戰役。
其中以1914年5月的「太魯閣征討軍事行動」歷時最久,規模最大。日方動員陸軍與武裝警察共二萬餘名,配備新式的槍砲彈藥;兵分東西兩路攻打太魯閣人。東路軍自銅門、文蘭分西、北兩支進伐;西路軍由當時台灣府最高首長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親任司令官,自埔里出發經霧社、追分(今翠峰),在合歡山區(約今陸軍寒訓中心)設立「討伐司令部」,集結近一萬人,與另一支由花蓮港北上經新城再溯立霧溪而上的東路軍遙相呼應。
當時太魯閣族人參與防禦戰的戰士僅二千三百人,卻以簡陋的弓箭獵槍對抗二萬餘配備精良的日方軍警,激戰六十餘日終不敵日軍之攻擊而降服。雙方死傷慘重,太魯閣人為此次戰役付出慘痛代價。

1896年陸軍少尉結城亨與其部下21人,於花蓮新城遭到太魯閣族殲滅,史稱新城事件。
1906年,因為日人製腦業主,與太魯閣族人發生糾紛,引起日商與花蓮港支廳長以下36人被殺害,16名被扣押的威利事件。
1913年,日本台灣總督府命蕃務本署對太魯閣地區的原住民進行多次偵查任務,了解當地部落人數與地形。
1914年5月,日本台灣總督府下令進行討伐行動。

─ 文化特質 ─

傳統上,過去太魯閣族的男性,婚姻條件是獵首及具有高超的狩獵技巧(唯有已獵首過及擅於狩獵,男子才有資格紋面),其次是守規矩與心地好,有財產及身體強壯則是更次要的條件;女性的首要條件是會織布(女子會織布才能紋面,紋面的女子才算是美麗的),其次則為勤勞、會持家及心地好。而在男女關係之間,傳統祖靈的信仰及恐懼深植於人心之中,因此族人有著極嚴格的規範:不允許未婚的青年男女或已婚的人有越軌的行為或動作。

太魯閣人的求婚儀式,必先徵得女方同意後行之,同時求婚的重要內容是議定男方的聘禮、工作天,及女方的嫁妝。婚禮在新郎家中舉行,媒人手持一瓢水向神靈祈禱,雙方主婚人用食指浸入水中表示不悔。太魯閣人相信生育是由鬼靈所主宰的,因此有種種的禁忌與祈禱的方式祈求賜予他們小孩,嬰兒出生後用竹刀切斷臍帶,將胞胎埋於底下。嬰兒生下後,由祖父或其父親為嬰兒取名,小孩名後連其父名,也有少數連母的,以示有血統的關係。這種命名的方式,稱為「親子關係的連名制」,通稱為「父子」或「母子(女)」連名制。

在太魯閣族人的部落中,由成員共同推舉聰明正直的人為頭目。頭目對外代表部落,對內維持部落的安寧和諧、解決仲裁紛爭。頭目及其他幹部都是無給職的,其唯一享有的權利是部落的人家舉行慶典時總會受到邀請。部落在對外的關係上,獵區的保護是全體部落成員的共同責任,每個部落均有固定的獵區,打獵行為不僅是在維持生計,也由於狩獵團體的組合,形成部落男子之間共同承擔責任的團體意識。

「木琴」──太魯閣語稱「打庫茲」意義同竹口簧片,傳統木琴製作不易,音只有四階,即Le、Mi、So、La,製成聲音清脆響亮的木琴,木琴的音質好壞與樹木的長短、乾濕及粗細有著極大關係,男女皆可敲奏。

太魯閣族傳統舞蹈較保守,以女性為主,大都以隨興哼唱,即席起舞方式表演,男性舞步簡單且多以左右前後跨步方式為主。

─ 宗教信仰 ─

太魯閣族的祖靈信仰是以祖靈為中心的集體意識,巫師的醫療與祭司的祈福是這個部落重要的傳統習俗(Gaya),是一個社會組織、宗教信仰,原本的出發點是以疾病的治療為基本觀念,進而延伸至祖靈祭典、公祭、私祭的傳統領域。太魯閣族的人認為,所有的疾病、災難乃是源自於神鬼責罰與觸怒祖靈所形成,因而必須經由對於祖靈的供食慰藉來獲得解決,這是一個傳統的醫療制度,其儀式的進行象徵著與祖靈的溝通。
為確保「gaya」能確實被部落住民遵守,部落內設立三個職位以監督成員奉行,頭目、祭司及女巫,職掌各異。頭目已如前述處理世俗事務,對違反祖靈的行為,秉公判決,族人必須服從,否則會引起眾怒、受到群毆或遭驅逐出社,惟一可更改判決者,即率親族出草獵頭,若成功無傷而返,證明無罪,則仍可受祖靈保護,其他族人不會再有異議。祭司則在固定時節指導其他族人依祖先的慣習舉行祭儀,按一定的農作週期播種、收割,並負責在祭典中向祖靈祈求農作豐收,出獵成功,族人平安。女巫的任務是在疾病及災害產生時,施法判明其原因。

─ 祭典傳說 ─

太魯閣族人稱所有超自然的存在為靈( rutux)。分為善靈(正常情形下死亡者的靈魂)與惡靈(死亡非命者的靈魂),惡靈不受祭拜,而善靈(包括死去祖先的rutux 以及若干有關的靈魂)則與生活休戚相關,受到奉祀。
遇到婚禮、祖靈祭、收割祭等重要慶典時,全社或全Gaya的男子都會參加狩獵。狩獵的獵區遠離聚落,範圍廣大,費時少則一週,多則一個月。因此在出獵前,婦女會準備獵者所需的糧食。出獵時,獵團團員於獵區周圍由外而內或由一角追趕獵物獵捕。因此需要全部落分工合作,可藉此提高群體認同,凝聚Gaya的向心力。

「祖靈祭」

每年七月小米收割後,是太魯閣族祖靈祭的重要季節。屆時由頭目或長老議訂時間,當日天未亮時,全社男子均抵祭場,每人手持插有黏糕、豬肉之竹棒,是為奉獻祖靈之供品。俟祭典完畢,即須當場食用完祭品,且沿途返家時需越過火堆,而與祖靈分離。現在祖靈祭因受基督宗教的影響,改名為感恩祭,於每年八月左右舉辦。

「播種祭」

早期太魯閣族人除了狩獵之外,便是依靠農耕生產經濟為主,耕作方式是游耕或火耕農業,然而山坡地旱田地利不足,又無施肥技術,因此農地每隔數年便須更換。
新墾地之尋覓:每年新年到一月之間,是需要更換農地之家尋覓新農地的時期,然後進行開墾。到了二月至三月間為播種季節,長老會召集家族代表討論播種祭儀之日期與各項準備工作。祭前派代表到新墾地行祭。實際祭日行祈禱祖先護佑豐收,祈請賜福,然後全面開始播種小米。

「收割祭」

在小米將成熟之際,長老會召集家族代表召開會議,商議收割祭的時間。祭日那天清晨時分,各家派員到小米田裡行祭,收割前並舉行收割禮(Dasa-ing)後,再開始全面收割。若小米田廣大,人手不足,可以請親友、鄰居幫忙收割,完工後宴請幫忙的人。
小米收割完畢,把它曬乾,在小米入藏倉庫之前,家中長者擔任主祭,並舉行小米收藏祭禮(或稱入倉祭、入藏祭),之後所有聚落就進行農閒時期。長老便召集家族代表,討論豐年祭祖事宜,準備舉辦豐年祭祖的各項活動。

─ 工藝 ─

「紋面藝術」

亦即漢人所謂「刺青」,太魯閣語稱「巴大斯克拉斯」,是太魯閣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特色,「紋面」的理由男女不同,男子16-20歲,為表示成年及獵過敵人的頭才「紋面」。女子則為16-20歲,表示成年及漂亮。如今已不再沿襲,只有少數相當年紀以上的太魯閣族老人臉上,才能看到這個歷史痕跡。
「織布藝術」

織布是女子的工作,全家人的衣著、被單等都仰賴婦女一針一線織成,其技術在台灣各族原住民中可說是一流的。織布的材料取自苧麻的樹皮,經剝麻、刮麻、取線、煮麻、染色等繁瑣手續後才能織布。女子自幼就必須學習織布,織布的技術精湛與否,也是部落中評斷女子能力與社會地位的標準,女子織布技藝超群,便會在部落中受到崇敬,也能成為勇士競相追求的對象。
「貝珠衣」

綠豆顆粒般之白色貝珠,穿綴於服飾,成為太魯閣族的衣飾文化。貝珠衣最尊貴者為部落領袖或獵首英雄,於凱旋賦歸參與盛會時之穿著,亦是結婚時重要之聘禮,另珠裙、珠帽、綁腿亦可用貝珠串成。珠裙常用於訂婚或女子生產後,男方送給女方家長之謝禮,珠帽則為頭目所佩戴。

─ 建築 ─

「太魯閣族」家屋特徵為豎穴居、積木式構造,並以斜撐來補強家屋構造,家人過逝時遺體埋葬在床下(表示永遠同在及保護家人),庭外建有一個撐高防鼠的倉庫,各部落較高處建有瞭望台防敵人侵襲。主要建材如下:
樑及柱:硬木及蛇木為樑及柱。
牆壁:竹片對壘。
屋頂:茅草樹皮或桂竹。

【資料來源】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8BEBF5BE0A53E41F

http://www.tipp.org.tw/aborigines_info.asp?A_ID=3&AC_No=1

http://www.taroko.gov.tw/zhTW/Content.aspx?tm=4&mm=3&sm=1&page=1

http://taiwanstandup.blogspot.tw/2010/05/3_16.html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9/cchps/index01.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4%AA%E9%AD%AF%E9%96%A3%E6%88%B0%E7%88%AD

【圖片來源】

http://www.taiwancon.com/wp-content/uploads/auto_save_image/2014/02/032600zHm.jpg

http://www.taiwancon.com/wp-content/uploads/auto_save_image/2014/02/032602q0L.gif

http://www.taiwancon.com/wp-content/uploads/auto_save_image/2014/02/032603fYi.jpg

【影片賞析】

http://www.apc.gov.tw/portal/docList.html?CID=8BEBF5BE0A53E41F&type=99EC05616443144BD0636733C6861689

來源:http://bsuring.pixnet.net/blog/post/163691653-%E6%88%91%E6%89%80%E8%AA%8D%E8%AD%98%E7%9A%84%E5%A4%AA%E9%AD%AF%E9%96%A3%E6%97%8F-(%E8%A8%B1%E6%83%A0%E5%A6%82)

台水埋管線 挖到3千年遺骸

$
0
0

2014年02月10日 17:11

台水公司在台南官田進行埋線工程,挖到3000多年前遺骸。(台水公司提供)

自來水公司去年4月在台南市官田區,進行管線埋設工程,因該工程因位於烏山頭遺址範圍及敏感區域內,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及遺址監管保護辦法規定辦理「管路工程文化資產調查鑽探評估計畫」,果然施工過程中,在10月間挖到3000多年前的10多具遺骸,遺骸保存十分完整,且每具遺骸旁都有一個疑似陪葬的陶壺及陶片等古蹟。

自來水公司表示,這次進行埋線工程首次發現遺骸,整個工程也全部停工,由台大考古隊隆田工作站此小心謹慎的加以挖掘保護並妥為保存,預計於今年3月底完成後,才再開始施工。

土城第一公墓 3千年前可能是商業重地

$
0
0


木炭出土斬龍山遺址過去可能為商業重地。
圖/新北市文化局提供

因闢建土城醫院意外被發掘的斬龍山遺址,新北市文化局日前完成報告,指當地可能曾為「商業重地」,出土文物年代多在距今2600年到2300年間,唯獨其中一件木炭已存在3100年,不排除遺址還有更豐富的文化層。

斬龍山遺址早在1955年就被發現,當時認定是屬於距今約2800年至1800年的「圓山文化」及「植物園文化」等;去年土城醫院預定地土城第一公墓遷葬施工時,意外發現陶片、石英等遺物,學界鑑定同屬斬龍山遺址,遺址認定面積因此擴大。

新北文化局文資科長曾繼田表示,土城醫院預定地中的文物,有半數以上都是「粗砂印紋陶」,依照過去經驗,粗砂印紋陶屬於拍印紋飾,常見於植物園文化,不常見於圓山文化,認為應該是從外地交換而來,但為何不同年代、文化的文物同時出現,仍待考證。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劉益昌表示,拍印紋飾文物應該是來自於山上,或是桃園一帶、大漢溪中上游附近,在過去的研究中,大漢溪中上游過去的文化族群非常強勢,不排除該族群曾到土城一帶過。

文化局認為,由此推測,2、3千多年前的土城第一公墓,可能有不同族群定居,遺留不同文物;但也可能當地經常和外地交換器物,也許曾是「商業重地」。

此外,土城第一公墓出土的「3千年木炭」也可能透露,過去研究顯示土城一帶的斬龍山遺址,屬於圓山文化晚期,也許因為更古老文物出土,定位將要重新審思。

曾繼田表示,斬龍山遺址未來將會打造成遺址公園,原預定將發掘的文物放置在十三行博物館展示,但目前擬定在斬龍山遺址周邊找一塊地,建設小型展示館,讓民眾享受公園休憩,又能接受教育文化洗禮。

【2014/02/10 聯合報】@ http://udn.com/
【聯合報╱記者陳雨鑫/板橋報導】
2014.02.10 03:36 am

只有少部份逃難到台灣的才是他馬的炎黃子孫 台灣人的祖先大多數是平埔族

$
0
0

這些支那政客再說台灣人都是炎黃子孫,休怪台灣人羞辱你們這群白痴腦殘。也不要羞辱台灣人祖先,炎黃子孫是什麼腳小看馬英九、郁慕明、王曉波這群人就知道了!

重大觀念講在前頭:代表父系傳承的〝Y染色体〞(含78個基因)的主要功能只是啟動男性的發育,一旦發育後,男性氣概、性器官、……等等都由其它染色体(共含2~2.5萬個基因)決定,這些染色体都來自(祖)父母雙方的混合(製造精子與卵子時成對的染色体會先混合再分開)。故父系制度只是一種社會制度,它的生物意義極其微小(由堂兄弟間的巨大差異可知,又美國第三任總統傑佛遜的後代有黑人、有白人),但卻經常成為征服者消滅被征服者的民族意識的利器,因為只須先〝讓少量的男人作對方部份人的第一代祖〞,再〝為其他人製造假祖譜〞,便可達成滅族。這個工具極為有效,使得許多人都自認是「南遷」,即使在經過N代後第一代祖的基因在他們体質裡只剩1/2的N次方。

台灣人的祖先大多數是平埔族

把鄭、清時代台灣人口數列一表如下(滿清據台後的人口數來自台灣府誌與清宮奏摺參見中央研究院資料):
1661荷蘭據台..閩粵人3萬(壯丁25000+婦孺5000,據荷蘭長官記載)

1661鄭氏來台..閩粵人5萬5千(九成以上男性,鄭兵25000+壯丁25000+婦孺5000)

1683滿清據台..閩粵人遠少於5萬(因大多數被趕回原鄉,又有許多單身,官方統計民數是16,820)

1683-1875實施渡台禁令,人民來台須申請並經核准,初期的近100年還禁止人民攜眷

1711......民18,827(1683-1711的28年裡增為1.12倍,年增長率0.40%,其中有些是歸化為民的番)

1781......共90萬(遠少於5萬的閩粵人在1683-1781的98年裡靠生育與偷渡能增加多少?)

1811......190萬(1781-1811的30年裡100萬人是如何突然增加的?)

1893......254萬(1811-1893的82年裡增加為1.34倍,年增長率0.36% < 0.40%

1895 日本據台,閩粵人停止來台,故關鍵年是1683-1811的128年,1811後的增加是靠生育,移民微不足道

1943......587萬(1893-1943的50年裡增加為2.31倍,年增長率0.54%

 

有讀過書的人用腦筋想想就知道,必須漂洋過海、主要靠偷渡、且成功率只有三成(俗諺「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的閩粵農民只用了1683-1811的128年約四代人就全面取代了平埔族是不可能的事。漢人有兵力當後盾、合法走陸路並繁衍一千多年最多也只取代了福建閩越人的1/4。美國白人能取代印第安人靠的是長鎗與大砲,還有世界最先進的制度與科技,而閩粵農民有的只是鐮刀與鋤頭,識字的沒幾個。而且並沒有閩粵農民大量屠殺平埔族的記載或傳說,只聽說有唐山公入贅(可見大多是和平相處),但語言不通入贅談何容易,靠入贅不可能在四代內就消滅一個民族,平埔男人不會糟到本族女人都不要。又據泉州、漳州府誌,1829年二州總人口約620萬,故三代男性約310萬(這是清以前閩南人口的最高值)。從有記載有族人去台灣的當地族譜看,去台人數都是族中的極少數,低於1/10,而我們合理推測有族人去台的家族不會超過全閩南家族的一半,故三代人裡偷渡去台灣的應低於310萬的1/20(另還有更多人選擇合法前往當時工商更發達的南洋),即15萬人,或四代人裡渡台的應低於20萬人。故台灣人的自認是閩南人,應該與福建人的自認是河南固始人一樣,都是亡族的具体表現!

【註:唐初(約670年)陳元光、唐末(約890年)王審知帶到福建的部隊只有3600人與5000人,但當時福建人口已有數十萬。據《通典》,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福建有人口54萬,而這只是有列入官方統計的,實際人口更高。固始人王審知建立了閩國,統治福建51年,故後來福建人都自認是固始人,並奉王審知為開閩聖王,陳元光為開漳聖王。而現在台灣人也奉鄭成功為開台聖王,當年屈辱的被征服者(台灣中部的沙轆社被殺到只剩6人)已驕傲地自以為是征服者。

1683-1811的人口增長率可用它的中期1766-74來估計。1766年乾隆30年有666,380人,1774年有765,721人,八年增長為1.149倍(同時期福建是1.025倍),年增長率1.75%(福建0.31%)。因為這是政府的統計,有些增長是因為被列入統計的番社愈來愈多(當時尚有未被統治的〝番界〞與未被掌握的人口),故純粹生育增長率應該低於此。1683-1711、1811-1893的年增率都只有約0.4%,日據時代是0.54%。以最可能的年增長率0.40%算,一代30年可增長為1.0040的30次方即1.13倍,128年增長為1.67倍,鄭成功時代的閩粵人的後代在1811年時應遠少於5萬*1.67倍=8.4萬。又雍正10年至乾隆26年間(1732-1761)曾有三次短暫開放攜眷移民,共來了約3萬人(老中青),以75年估計這批人可增為1.35倍,故在1811年時這批乾隆移民的後裔約為4.1萬人。所以1811年的閩粵人總數應遠少於13萬,遠少於當時人口190萬的6.8%。如果以年增長率1.75%作高估計算,則遠少於5萬*9.21倍+3萬*3.7倍=57萬,即遠少於人口190萬的3成。至於其他偷渡來台的人數規模(1811嘉慶16年以前的)都只是臆測,標準說法是「閩人大量來台」,為了符合「台灣人都是閩粵人」的結論,需多大量就說有多大量。他們認為台灣人長得像福建人,預設的結論絕對錯不了。但真的錯不了嗎?

2006年6月林媽利教授的「新結果」:74%台灣人的母系源自福建,26%源自高山族。但近400年來的福建移民都是「有唐山公,無唐山媽」,母系沒變,為何唐山母系會高達74%?!看來這「結論」已無可避免。如果把滿清據台1683年的閩粵人取半為2.5萬,把乾隆移民取為官渡者的3倍9萬(即假設偷渡成功且能結婚生子的達到6萬,實際偷渡人數可能需超過20萬,而這樣的偷渡規模不可能不驚動朝廷),以最可能的年增長率0.40%算,則1811年時是2.5萬*1.67倍+9萬*1.35倍=16.3萬,是190萬的8.6%。若以年增長率1.75%作高估計算,則是2.5萬*9.21倍+9萬*3.7倍=56萬,也是190萬的3成。但當時全島人口必不止190萬,因為直到日本來台時(1895),今縱貫鐵路以東大都還是未被統治的番界。【註:年增長率1.75%代表一代30年可增為1.68倍,即平均每一對夫婦須養活3.36個子女直至他們也結婚生子。即使來台開墾的閩粵人個個都成了有錢的員外,但要代代如此並不容易,尤其是在衛生條件差的清代。1766-74福建的年增長率是0.31%。

楊緒賢《台灣區姓氏堂號考》裡極力搜羅後所列出的開台祖估計不超過6000人(據該書,佔人口10.9%的陳姓有172人、8.2%的林姓有280人、6.1%的黃姓有206人、52.6%的前十大姓有約1631人),絕大部份在康熙、雍正、乾隆時來台。假設他們全是貨真價實的閩粵移民,這些繁衍成功的知名祖先是佔〝有後代的移民〞10萬的1/17,或20萬的1/33?再假設每個知名祖先現在活著的男性後裔平均有500位(男女共千人的大族),他們的基因都放大500倍,則現在這些知名祖先的基因有0.6萬人*500倍=300萬人,佔現代台灣人的15%(= 300萬/2000萬)。這些是多子多孫的閩粵人,至於其他沒那麼幸運的閩粵人則假設他們與平埔族一樣以0.40%的年增率增長,則如前面的估計,他們的貢獻少於10%。故多子多孫閩粵人與一般閩粵人的後裔合計不超過15%+10%=25%。

答案揭曉:以純靠生育每年人口增為1.0175倍估計(實際值最可能是1.0040倍),1781年時,鄭成功時期與乾隆時期閩粵人的後裔應遠少於5萬*5.5倍+3萬*2.2倍=34萬,那90萬人口那裡來?又在1781-1811的30年間100萬人是如何突然增加的?答案都很明顯,大都來自先前未被列入統計的番社!「渡台禁令」實施期間,又是康雍乾(1662-1795)盛世,不可能有幾十萬偷渡客到台灣而不被察覺。鄭、清時代閩粵人在現代台灣人中所佔的基因確定少於3成,很可能少於1成(8.6 %)。閩南人、客家人,古代民族的消滅都只是文化與認同的消滅,而不是種族的消滅!

所以我建議,只要家裡找不出曾祖父以上祖先的來源的,就應自認是平埔族(指父系,母系就更不用說了),因為這樣數典忘祖的機率會降至最低。而有祖譜的也不要就認定男祖先真的來自閩粵,尤其是那些宣稱祖先在乾隆以前來台的(從《台灣區姓氏堂號考》看,絕大部份的台灣老祖譜如此宣稱),因為乾隆曾大量賜姓給台灣平埔人(史稱「賜籍從姓」),進行同化,而當時台灣閩粵人很少;或家族人數超過五千、一萬的,因這些家族的繁衍速度大大超常,應是平埔族集体取同一漢姓的結果。他們公認的那位祖先或許真的來自閩粵,但他真正傳下的子孫沒幾個。有些巨族則記載來台祖先有多位,都來自閩粵的同一地方。雖然族親相繼偷渡成功的可能性不能排除(除非檢驗Y染色体),但平埔族就地漢化的可能性更高,真正來自閩粵的可能只有眾祖先中號召力最高的那位。因此台灣人去福建認祖歸宗時絕對不要忘了驗男性Y染色体DNA。

聽外國人說就知道台灣人是什麼人

公元1683年清據並漢化台灣212年,清國上下,心中都知道台灣人皆有『番底』,故1885年劉銘傳說:台灣西部沿海番六民四。『番』固然是番,『民』也是生番漢化改成閩粵籍貫而來,西部如此,台灣東部更不必說了。

1896年日本學者伊能嘉矩來台調查番社,他站在台北街頭,看不出平埔族和漢人有何不同。他當然無法分辨,因為當時他所謂的『漢人』都是漢化的平埔族。

1947年228事件發生,英國報紙報導,「台灣人多是中國人」。英國外交部立刻糾正說,「台灣人是中國人」這句話是大陸人說的,台灣人大多數是原住民。因為自1860年英國在台設立領事館起,對台灣人血統的研究就相當在意,可說是清國以外,最瞭解台灣人底細的外國政府。

台灣人確定是閩客化的平埔族(以上兩篇論點的濃縮與補充)

1683滿清據台..民數16,820
1711......民數18,827(1683-1711的28年裡增為1.12倍,故年增長率0.40%
1781......民番共90萬
1811......190萬
1893......254萬(1811-1893的82年裡增加為1.34倍,年增長率0.36%< 0.40%
1895日本據台,閩粵人停止來台,故關鍵年是1683-1811的128年,1811後的增加是靠生育,移民微不足道。

(1)仍在「渡台禁令」(防台灣有人作亂)實施期間的1711-1811年,台灣人口由2萬變成190萬,而清國記錄的渡台人數只有3萬。清初康雍乾(1662-1795)盛世,吏治清明,如果有數十萬的偷渡客到台灣,政府會不查緝嗎?而近代文史學者努力搜羅所得到的知名來台祖不超過6千人。鄭、清時代閩粵人在現代台灣人中所佔的基因確定少於3成,很可能少於1成(8.6 %)。
(2)林媽利的初步結果顯示,台灣父系的組成接近壯侗民族。若簡單地以M95來推估,則台灣平地人的父系有21~41%在400年內來自福建,而体基因有可能就是10~20%。1847年(道光27年)北路理番同知 史密 上書說:「全台無地非番,一府數縣皆自生番獻納而來。由諸羅而彰化,由彰化而淡防,納土開疆 ……。而台番最愚,一無所圖,既無大志,安有大事。」

1885年(日本人據台前10年)劉銘傳說:「台灣西部沿海番六民四。」當然愈往內陸,番愈多。而所謂的「民」也包括歸化的番,「民」的家族中的婦女當然也多來自於番。
1896年日本學者伊能嘉矩站在台北街頭,看不出平埔族和漢人有何不同。
1904年紐約時報稱日據前的台灣為「野蠻之島」(標題"Savage island of Formosa transformed by Japanese"),可見當時美國人的認知裡台灣人都是原住民。

1947年英國外交部說,台灣人大多數是原住民。


(1)取自網路


(2)取自劉還月《我是不是平埔人DIY》


(3)取自劉還月《我是不是平埔人DIY》

清代的平埔族,看不出與一般〝作工〞的台灣人有何不同。

我們祖先的語言

遠古時代,台灣人的祖先就住在台灣,講南島系的語言。

 

約350年前(1661年起),鄭成功與滿人建立的清國先後統治了台灣,來了一批閩南人、客家人。因閩、客人有較先進的文明,閩、客語背後還有文字的支撐,為了貿易、簽約等等的需要,及統治者強力推行漢化教育,祖先們不得不學習閩、客語,因而又同化成了閩南族群、客家族群。因平埔族人長相與閩、客人本來就差不多,為免於被歧視,多不願提自己的背景,後來甚至在日本政府登記人民的種族時謊報為「福」與「粵」,最後通通都變成閩南人、客家人,留在原番社的因無法抹除印記就繼續當番,遷到外地與其他人組成新社區的就改變身份成了漢,成了「來台祖」。當時阿扁的故鄉就有許多平埔人選了〝陳〞當他們的漢姓,經過幾代後,當每個人的根源已模糊時,又共同選了一位閩南人當他們的祖先。那位祖先可能真的來自閩南,但他真正的子孫可能沒那麼多。

所以我們祖先的語言先後是:南島語、閩客語。現在我們又變成了講官話。

閩、客人在二千年前開始被漢族入侵同化,經歷了與平埔族類似的被同化過程,變成了閩南人、客家人,語言由南島語變成了閩南語、客家語,他們的血統中漢族約佔1/4,閩越佔3/4。


台灣原住民-西拉雅巡禮

$
0
0


中國的版圖

臺灣,在當代以前,有著幾個不同的稱呼,例如:琉球、大員、福爾摩沙等等。許多人不知道,臺灣的稱呼是來自於四百年前居住在台南地區原住民族之一的西拉雅民族的社地——大員,也就是今日台南市的安平一帶。

當時,安平,舊稱大員,西方文獻中以Tayuan稱之,只是一個沙洲,與現在的台南市是隔著一條水道不相連的,是西拉雅族人與漢人、日本人或是其他 民族交易的地方。臺灣當時在西方人的眼中是景色秀麗、物產富饒、民情敦厚的好地方。從中國的版圖看來,臺灣位處邊陲;但是從世界的角度而言,台灣是亞洲大 陸與太平洋的交會點,也是黑潮與闊葉林的交會點。

你可知道,四百年前臺灣島上聚居了二十多個民族,而西拉雅族只是其中之一。然而,臺灣的歷史卻是從西拉雅族而展開的………

所謂的西拉雅族


西拉雅族-1


西拉雅族-2

你一定會想知道「西拉雅」代表著什麼意思?西拉雅族分佈在哪裡?西拉雅族和臺灣歷史有什麼關係?又和臺灣其他原住民族之間又什麼關係?西拉雅族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事實上,西拉雅族的稱呼相當晚,原先並沒有稱為的「西拉雅」的民族。在早期的中國志書之中對中國以外的民族都是以「番」、「夷」、「蠻」、「狄」、 「戎」稱之,而臺灣的土著民族則被稱為「東番」。「番」,有兩層的意義,其一是指沒有文化的人;其二是指種稻(禾)耕田(田)的人。

在清朝(1683-1895)早期的時候,漢人依據臺灣土著民族學習漢文化、接受漢文化的程度以「野番」稱呼不懂漢文化的土著,以「土番」稱呼開始學習接受漢文化的土著,「社番」以稱呼完全接受漢文化的土著。

後來,清朝又以「生番」取代「野番」、「化番」取代「土番」、「熟番」取代「社番」。到了清朝中葉以後,臺灣土著族群與清朝的政府接觸多了,歸順服 從的稱之為「官番」或「屯番」,不順從的就稱之為「流番」或「凶番」,而那些居住在平原地區又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土著就稱之為「平埔熟番」。從這些稱呼,我 們知道,清朝對土著文明的對待,是以漢文化為中心的看周邊民族的「大漢沙文主義」。

到了日治時期(1895-1945),許多受到西方人類學影響的日本學者,為了瞭解臺灣的各種不同民族,以便日本殖民帝國的統治與管理,開始對臺灣 的土著民族進行有系統的族群識別與分類,日本學者依據體質、語言、社會組織、文化等方面的異同,將臺灣的土著族群區分命名。當時命名的原則儘量以該民族自 我稱呼或是對「人」的稱呼說法命名,而「西拉雅」就該民族對「人」的稱呼。

西拉雅族與台灣原住民族

台灣原住民分佈

早期,日本學者對臺灣原住民族的區分,依其居住的地理條件與漢化的程度,將居住在平地、而且漢化較深的原住民統稱為「平埔族」,將居住在高山、而漢化不深的原住民統稱為「高砂族」。

然後,在「平埔族」下又區分成噶瑪蘭族、凱達格蘭族、道卡斯族、巴布拉族、巴布薩族洪雅族、巴則海族、西拉雅族以及馬卡道族;在「高砂族」下又區分成泰雅族、布農族、賽夏族、鄒族、邵族、排灣族、魯凱族、阿美族、卑南族、雅美族等等。

平埔族群

然而,日本學者分類中的「平埔族」,因為語言、文化、人口的消失,使得學者對平埔族群的分類產生很大的差異與爭議。例如:有的學者認為北部地區的凱 達格蘭族應分為凱達格蘭與雷朗兩族,有的認為應分為凱達格蘭、馬賽、龜崙三族,有的認為應該在凱達格蘭族之下再分為馬賽、雷朗、多囉美遠三個支族。對中部 地區的平埔族群分類,有的學者認為應統稱為巴則海族,其下再分為道卡斯、巴布拉、貓霧栜、費佛朗四個支族。對南部地區平埔族群的分類,有的分為西拉雅、大 武壟(四社熟番)、馬卡道三族,有的分為則在西拉雅族之下區分出西拉雅、大武壟、馬卡道三個支族。因此,平埔族群的分類有八族、九族、十族、十二族或是七 族十四支的不同分類。

荷蘭時期平埔族群人口(以族群區分)

年代 1647 1650 1655
村落 人口 平均人口 村落 人口 平均人口 村落 人口 平均人口
凱達格蘭 22 4399 200 37 6972 188 28 3508 125
道卡斯 10 1995 200 11 2935 267 16 2899 181
拍瀑拉 3 368 123 4 454 114 4 473 119
巴則海 7 1538 220 7 1649 236 7 1599 228
巴步薩 9 2320 258 11 3171 288 10 3171 317
洪安雅 14 3816 273 13 3940 303 13 3480 268
西拉雅 13 14028 1,079 31 19172 913 16 14769 923
噶瑪蘭 43 9865 229 45 9670 215 3 640 213

西拉雅族

由於學者對西拉雅族的分類有著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廣義上,西拉雅族高包括了分佈在台南、高雄、屏東一帶的西拉雅、大武壟、馬卡道等三個支族;在狹 義上,西拉雅族只包括了居住在台南平原的西拉雅人,也就是所謂的蕭壟、麻豆、目加溜灣(灣裡)、新港等四大社群。由於十七世紀荷蘭文獻顯示居住在台南平原 的原住民與居住在屏東平原的原住民在語言、社會、文化等各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差異,因此我們在此採取了狹義的西拉雅族之定義。

台南西拉雅族新港社與屏東平原馬卡道族放索社之文化比較

Siraya Pangsoya
語言 Sideia語 Pangsoya語
政治 big-man chief
聚落 寬鬆 狹長
屋舍 高敞、精美 低矮、簡陋
經濟 園藝、捕鹿 捕魚不捕鹿
婚姻 原居型/從新居 從妻居
人口組成 兒童不多 兒童特多
生育 墮胎 不墮胎
穿衣 平時穿衣,赤裸三月 終年赤裸

西拉雅族與台灣史前文明


更新世紀的臺灣與中國大陸


蔦松文化陶器復原圖

臺灣,早在現今原住民族出現時,即有人居住。考古學者指出,從早期居住在臺灣的人類遺址來看,曾有不同的人群先後在不同的時間來到臺灣居住。早在一 百萬年至一萬年前之間的更新世冰河期間,台灣是屬於中國大陸的典型大陸島,曾數度與中國大陸相連,讓早期的人類得以從陸路來到臺灣。在大約一萬年前,當臺 灣與大陸被臺灣海峽給分開時,來到臺灣的人群則是以舟代步。換句話說,臺灣島上,曾先後居住過祖源不同、文化不同的人群。那麼,平埔族群的祖先與史前文明 的人類是否有所關連?如果有的話,當今臺灣人祖先的歷史,就不只是四百年而已。從考古學的證據而言,史前文明中的蔦松文化與臺灣歷史中的西拉雅族有著直接 而且密切的關係。

西拉雅族與南島語系民族之關係

南島語系分佈圖

從考古遺址來看,西拉雅族的祖先早在二、三千年前就來到了臺灣島上西南沿海地區居住。那麼,西拉雅族的祖先又從哪裡來到臺灣呢?他們的祖先又是誰? 這得從考古學家對不同地區人類遺址的研究與語言學家對不同族群語言的分析來瞭解。不論是考古學家或語言學家的研究都指出,臺灣現今的原住民諸族群都與所謂 的南島語系民族有著密切的關係。

根據考古學家的說法,有的認為南島語系民族是從中國大陸的西南遷徙而來,有的認為是從南亞(印度南方)與東南亞半島交界處的早期人類分化而來,而這個遷徙的過程相當長,大約是在6000年至8000年前先後來到臺灣的。

語言學家的研究發現,南島語系,包括了500至800種互不相通的語言,臺灣原住民的語言都屬於這個龐大語系的一支。而所謂的南島與系民族的分佈, 北邊的分佈地即是臺灣,南邊則在紐西蘭的新幾內亞島,西邊則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東邊則在南美洲的復活島,是世界上語言支系最多、地理分佈最廣的語言, 目前大約有二億的人口說南島語系的語言,不過,這並不表示屬於南島語系的民族彼此之間的語言是相通的。

來源:http://www.ianthro.tw/p/69

世界母語日 埔里噶哈巫說鬼!

$
0
0

守成部落的磚畫,刻畫出早期噶哈巫族人的牽田儀式。(方克舟 攝)
文、圖 / 方克舟

「埔里也有原住民族嗎?」

有的,多著呢!去年世界母語日過後,《Mata‧Taiwan》就曾帶著一群網友,到埔里拜訪當地俗稱「四庄番」的噶哈巫族(Kaxabu)!

活動在守城部落的新公廳舉行。這裡沒有茅草屋、沒有營火,只有外頭一座大型瞭望台,仍保有都市人對於「部落」的刻板期待 。

然而,一個文化所存留的證據,絕不會是外表所見。

當器材都架設好後,一位黑髮老婆婆走了進來,竟然開始用我們完全聽不懂的話,大聲對我們說話,嘰哩呱啦近一分鐘後,她才笑笑地用帶有濃厚口音的閩南語對我們說:

「歹勢啦!我忘記你們聽不懂我們的話!」

我無法形容我當下心中的震撼,只能用當時頭裡馬上冒出的粗話來表達:

「靠!是誰跟我說平埔的語言都已經消失了?」

平埔人都已被漢化了嗎?

和宜蘭、花蓮的噶瑪蘭族、台南的西拉雅族、台北的凱達格蘭族一樣,埔里的噶哈巫族也常被統稱為「平埔族」。所謂「平埔族」,實際上是包含全台近十數 個仍存在的原住民族群,各有不同的文化、語言,與社會現狀。「平埔族」三個字,真的很容易讓人誤會他們只有一個「族」。因此可改稱「平埔族群」或「平埔原 住民族」 ── 但最好的方式,還是以各個族的名稱稱之。

至於說「平埔都已經漢化」,更是件弔詭的事。有史以來,多少族群間的文化互相影響:你學我叫另一半「牽手」,我學你穿漢服;現在大家一起穿西裝打領帶。到底我們是「南島化」、「漢化」,還是「西化」呢?

以噶哈巫族為例,他們耆老至今都還是能流利地用噶哈巫語交談。即使用閩南語說話,也會有濃濃的口音。例如噶哈巫語要強調某件事時,會拉長該音節,而這習慣也不經意地帶到閩南語裡。

有次老人家看到一個年輕人在部落裡飆車呼嘯而過時,這樣破口大罵:

「去落───、去落───,不肖車,還冒白煙!」(「去落」指「直直去」,尾音「落」拉長用以強調)

除了語言外,有個噶哈巫族不小心「威震」全南投的,大概就是他們「飛天番婆鬼」的「鬼」故事吧!

噶哈巫族的耆老和年輕人,都以能說自己的族語為傲。(方克舟 攝)

噶哈巫族的耆老和年輕人,都以能說自己的族語為傲。(方克舟 攝)

番婆鬼是人?還是鬼?

其實呢,這「飛天番婆鬼」的故事並不是在講「鬼」,而是在講「人」。

原來傳遍早期南投大街小巷的「飛天番婆鬼」,就是指噶哈巫族的黑巫師或黑巫婆,因此他們不是「鬼」,是指會使用黑巫術的「人」。大部分你和我的祖 先,都曾經有使用巫術的歷史,直到現在。君不見那街頭巷尾的廟宮與道士,還有各部落的祭司、公媽、尪姨…。而在台灣中部,據說法力最高強的,就屬噶哈巫族 的巫術了!

噶哈巫族的巫術可分為白巫及黑巫。顧名思義,「白巫」是指對人有益,可除病、治傷的巫術。在我們活動當天,一位叫 Daxa Daway 的阿嬤就是位白巫。依 Daxa 阿嬤所說,一位白巫可以用口水為患者治療傷口,甚至可以對水施咒,讓不小心吞了魚刺的人喝水化「刺」!

有趣的是,有些巫術不見得全然那麼「黑」或「白」。Daxa 阿嬤就說,耆老曾想教她一個法術,能讓小偷摸東西後就黏住,動彈不得,但她不要學,因為她說:

「我常常到鄰居串門子就是一整天,如果來偷我東西的人被我施法黏了一整天,結果餓死,我豈不是罪大?」

對她來說,這個看起來似乎有益的巫術,卻是會害人。

但如果說到噶哈巫族「番婆鬼」的作為,那就絕對是「黑巫」無誤了!

分享番婆鬼故事的朱玉甚阿嬤,族語仍非常流利。(方克舟 攝)

分享番婆鬼故事的朱玉甚阿嬤,族語仍非常流利。(方克舟 攝)

用一生福報 換一身番婆法術

「番婆鬼」是南投當地的外族人對於噶哈巫族黑巫的稱呼:雖為人,其行像鬼;他們最有名的「鬼」事蹟,就是換眼窺夜和飛天!所謂換眼窺夜,是指番婆鬼 會將貓的眼睛取下,裝在自己的眼睛上,就有了夜視的能力。至於飛天就更厲害了,據說他們能將芭蕉葉夾在腋下,乘風而飛,於是「飛天番婆」的名聲,不脛而 走。

除了夜視、飛天,甚至化身為動物,這些番婆鬼最令人害怕的,卻是「食人心」!

據說番婆鬼嗜吃小孩的心臟,會在黑夜中前來,取走小孩的心臟。這是為何早期族裡的媽媽都會將小孩揹在身前,讓她們寶貝的心貼在自己的胸口,如此就不會被番婆鬼偷走。

番婆鬼的法力高強,並非沒有代價。耆老說,要當番婆鬼,一輩子不是極窮、極孤單,就是絕子絕孫,甚至最後死狀極慘。等於用一生的福報,來換一身的高強法術。

「噶哈巫還有兩個番婆鬼,但他們都已經不敢作法了。」

以駭人的法術行走一世,不但族人唾棄,子孫蒙羞,自己也沒有好下場。

無論如何,噶哈巫族就這樣因為番婆鬼的傳說,名聲傳遍南投各地區,連鄰近的布農族等部落耆老,都還有「噶哈巫的巫術很厲害」的記憶。

守成部落的磚畫,刻畫出早期噶哈巫族人的牽田儀式。(方克舟 攝)

守成部落的磚畫,刻畫出早期噶哈巫族人的牽田儀式。(方克舟 攝)

別讓「番婆鬼」的話也消失在鄉野間

活動末,我們跟著噶哈巫文教協會理事長 Basin Kunay 長老到守城文物館參觀,由他親自為我們導覽。Basin 長老邊指著文物館裡的古文物及舊照片,邊用濃濃的「噶式」閩南語為我們解說,我們都聽得很吃力,卻能深深體會族人對於文化傳承的期待。

講到一張照片裡看似和藹可親的已故阿婆時,他悄悄地說:

「她也是一位番婆鬼,看不出來吧!」

近年來,噶哈巫族的年輕人開始自發性地學習族語、學習傳統工藝,甚至以能使用族語和老人家流利地說話為傲 ── 誰說平埔的文化,都已消失、沒救了呢?

在世界母語日,《Mata‧Taiw an》衷心期盼,噶哈巫族的語言與文化,千萬不要隨著番婆鬼的傳說,消逝在這個年代的田野間。

作者為《Mata‧Taiwan》網站創辦人。Mata一詞來自古南島語言的 *maCa。在全世界多數的南島語言裡,從臺灣的阿美語、達悟語、鄒語,到菲律賓語、馬來語、毛利語、夏威夷語,甚至復活島語,mata 或 maca 等衍生字,均是表示「眼睛」之意。

本文原刊登於《Mata●Taiwan》

2014/02/21

被混淆的台灣史 駱芬美新書發表

$
0
0


《被混淆的台灣史》作者駱芬美(右)新書發表會,父親駱雲從(左)特別前來分享。(記者廖淑玲攝)

〔記者廖淑玲/虎尾報導〕台灣人卻不知道台灣歷史,誠品虎尾店昨(二十二日)下午舉辦《被混淆的台灣史》新書發表會,作者駱芬美收錄十一篇精彩翻案和讀者分享,並呼籲政府應尊重學者與專家的高中課綱,不該強行介入。

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畢業、銘傳大學副教授駱芬美表示,許多人以為滿清末年只有中國有抽鴉片的問題,其實台灣不亞於中國;此外,吳鳳被認為是捨生取義的英雄、廖添丁是抗日英雄,其實吳鳳是日本人為教化官員刻意形塑,廖添丁也是被意外塑造出來的,為讓更多人知道台灣歷史真相,特別以書中十一篇翻案文章還原歷史。

雲林土庫人的駱芬美,父親駱雲是小鎮醫生,曾獲醫療奉獻獎,高齡九十六歲,在地方相當有名望,駱芬美選擇回到故鄉發表新書,希望能從故鄉出發,未來也會針對雲林發展的歷程多加論述。

繼去年發表《被誤解的台灣史》後,駱芬美今年再創作《被混淆的台灣史》,堪稱是套書,自稱是從自己好奇的歷史著手,早年就讀歷史系時,連父親都擔心她口無遮攔會惹事,倒是昨天發表會父親也到場,讓她覺得很驕傲。

駱芬美說,台灣地理位置特殊,曾被荷蘭、西班牙統治,明鄭敗亡後納入清版圖,中日甲午戰爭簽訂馬關條約被割讓給日本,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史實,因此她以十一個主題為縱軸、用時間為橫軸,立體架構出真實面貌,以生動敘述搭配珍貴圖片說明,與讀者經歷一場知識探險之旅,找到台灣定位。

2014-2-23 自由時報

噶哈巫復振族語 耗時四年搜集語彙

$
0
0

發佈時間:2014年02月22日

一群年紀加起來超過五百歲的噶哈巫族人,他們透過情境方式,要將埋藏在腦海中的族語給­一個字一個字的喚醒,因為過去在受到日本統治及後來國民政府時期,大量移民進入台灣,­最終當華語成為所謂國語時,為了生活、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學習族語以外語言好跟外界­溝通,導致最後漸漸不再講自己族語。

後來更因為當時教育政策禁止說方言,許多原住民族群語言就這樣大量消失在官方推行的主­流語言,噶哈巫族語就這樣面臨斷層,最後從很少講再到最後因為沒有人可以對話,加上新­生代又不願意學,就這樣,語言慢慢面臨消失命運。多年前噶哈巫族人在報導中看見「消失­的族語能夠復活嗎?」這才喚醒他們急欲找回自己消失已久的噶哈巫族語。

從98年起,曾經當過30幾年英文老師熟知語言教學的噶哈巫族人回鄉擔任協會總幹事,­驚覺自已族語消失劇烈,又得知還有一些老人還會說族語之後,趕緊計畫要找回自己族語,­就這樣經過四年時間,他們已經利用各種方式找回了2000多個單字及100句左右的會­話。

噶哈巫部落有的在台中新社還有南投埔里,噶哈巫自己保守估計,認同自己或知道自己是噶­哈巫的人全國加起來約有400人左右,但還能說上幾句族語的只剩下個位數,如何搶救族­語,讓更多族人回歸認同,噶哈巫族人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原住民的神話和傳說◎周婉窈

$
0
0

原住民的神話和傳說
原住民的神話和傳說
26 February, 2014 · by  · in

很多人從小熟悉后羿射日的故事,但可能不知道臺灣原住民很多部族都有非常壯美的射日傳說。以下是日本統治時期官方作調查時採集到的版本。
原住民射太陽:是一場跨越兩世代的接力賽!
后羿射日是一個人單打獨鬥的英雄故事,泰雅射日則是一群人兩代接力的壯行。
古時候有兩個太陽,其中一個降落,另一個就升起,輪流照著世界,無晝夜之分。人們因此無安息之時;加上熱氣強烈,草木枯死,人畜困苦。於是大家商議射下其中一個太陽,以免遭其毒害。終於決定遠征,選青年男子五名擔當此任。

五名勇士急忙朝太陽的方向前進,但路途遙遠,經過數十年仍前途漫漫。而同行者中一人病死,於是其中兩人返回番社,報告經過情形,另外兩人則仍繼續前行。

回到番社的兩人,述說了事情的始末,認為番社應派出後援隊。數名後援隊員於是各背負了一名幼兒,又攜帶橘子和小米等種子前往,一面沿途在路旁播種,一面趕路。在半路趕上了先遣隊的兩名,而這兩人已成白髮老人,走路不便,顯得老態龍鍾,但受到後援隊員的鼓勵,仍繼續前進。途中又有人死亡,好不容易到達目的地時,僅剩下三人,這三人都是離鄉時被背出來的幼兒長大成人的。

於是,這三人把箭搭在弓弦上射太陽,卻沒有射中目標,太陽又西落了。接著從東方升起另一個太陽,再向它射第二箭,竟射中太陽的中央,忽然從天上落下大血塊,其中一人被打破頭以致死亡,而太陽也在那瞬間失去燦爛的光輝,僅剩下蒼白的光芒。現今稱為月亮的,即是被我們的祖先射中的那個太陽,而稱為星星的,則是那時從太陽逬散出來的血滴。

這個故事,時間和空間都很有層次。兩代人走很久、很遠的路才抵達射日的地方。成年人變白髮老人,嬰兒變成年人,最後剩下三人,其中一人在射日成功的剎那死難。這裡有初民對星星、月亮、太陽的想像。現代人當然不會相信這種說法,但是在科學時代以前,不能不說蘊含著文學的美感。后羿射日是一個人單打獨鬥的英雄故事,泰雅射日則是一群人兩代接力的壯行。

原住民說起源:或從高山或從海

原住民族沒有文字,神話和傳說都靠口傳,沒有定本,語言和生活方式產生不同的演變,神話和傳說也隨之有所不同……

原住民各族有很引人深思的有趣故事,讓我們先來看看祖源傳說!

臺灣原住民有好幾個族,都以臺灣的高山為祖源地,也就是族群起源的地方,往往也是祖靈集體安息的所在。以高山為祖源地的有泰雅、賽夏、賽德克、布農、鄒、魯凱,以及排灣等族。這些山對族人而言,就是聖山:

大霸尖山是泰雅族澤敖列亞群,以及賽夏族的祖先發祥地。賓士布干(Pinsbkan)則是泰雅族賽考列克亞群的起源地,Pinsbkan 是「曾經迸裂之地」的意思,族人傳說祖先是因石頭逬裂而出生。賽德克族以白石山(Bnuhun)為發源地,傳說他們的祖先從半石半木的大樹根(Pusu Qhuni)生出來。玉山是布農族和鄒族共同的聖山,大洪水時,是祖先避難的地方,也是發祥地。北大武山是南部排灣族的聖山,而另一部分的排灣族和魯凱族,則將大母母山視為聖山。

鄒族與布農族人心目中的聖山 ── 玉山。

阿美、卑南,以及達悟族,不以臺灣為起源地,代代流傳祖先飄洋過海來到臺灣的故事。原住民族沒有文字,神話和傳說都靠口傳,世世相傳,沒有定本,而且在部族分開發展後,語言和生活方式產生不同的演變,神話和傳說也隨之有所不同。

阿美族的祖源傳說,大致如下:遠古時代,發生大水災,有一對兄妹坐上一個臼(四方形的容器),飄到臺灣這個地方,然後產生後代,子孫分散到東海岸各個地方。其中一個版本,說兄妹上岸後沒有食物,幸好在臼中找到小米的種子,播種在地上,因此得以生存。讓人想起《聖經》諾亞方舟的故事。

傳說與神話背後的意義:我們都曾數典忘祖!

黃帝這個氏族興起於今天中國陝西一帶,事實上,他們也是遠古時代從亞洲大陸東南部往北遷徙的一小支人群的後代 ──「數典忘祖」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初民的神話或傳說,揉雜很多東西,有祖先的集體經驗、訓示、想望,以及智慧,也會顯示對難以理解的事物想給予解釋的心理,例如前面那則射日傳說,就提出天文現象(星星、月亮、太陽)的說明。神話和傳說具有很強的規範功能,原住民傳說中有不少因「貪心」而導致惡果的故事;小孩時常聽老人家講,在聽得津津有味的同時,無形中養成不貪心的心性。

今天我們當然不能將神話和傳說都當真,但是也不能就說一切都是假的,不可信。那裡頭蘊含的深刻意思,等待我們去發掘。

以人類遷徙的歷程來看,阿美、卑南,以及達悟族的飄洋過海說,比起以臺灣高山為祖源地還符合事實。明明來自海上,為何要以高山為起源地呢?口頭傳說沒有日期,我們無法知道這些傳說何時候形成,但應該是在原住民的祖先從亞洲大陸東南部飄洋過海到臺灣島後,再由平地往高海拔地帶遷徙之後,才開始以高山為部族的聖山和祖源地。另一可能是,因為大洪水,祖先逃難到高山,劫後餘生的族人再度往山下移居時,就以該高山為祖源地,如布農族和鄒族。

這類的傳說,是人群在傳承過去的歷史記憶時,做了「切割和重生」,這在初民社會很普遍。例如,我們現在整天聽到的「中華民族」,據說是炎黃子孫,也就是傳說中的炎帝和黃帝的子孫。黃帝其實不是一個人,是個氏族,炎帝也是,兩者關係複雜。總之,最後黃帝被當成「華夏」集團的祖先,這個集團後來還打敗后羿所屬的「東夷」集團。黃帝這個氏族興起於今天中國陝西一帶,事實上,他們也是遠古時代從亞洲大陸東南部往北遷徙的一小支人群的後代,顯然他們的後代對之前的歷史做了「切割」,改以陝西為起源地 ──「數典忘祖」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臺灣原住民族,即使保留飄洋過海的歷史記憶,也大都以臺灣東海岸某地作為「發祥地」──從那個地方開始生生不息、發展起來。以高山為祖源地的原住民族,在長遠的歷史過程中,遺忘更久遠的過去,改以臺灣崇峻聖潔的高山作為祖源地,以及祖靈安息之所。那是祖先智慧的選擇,選擇認同臺灣美麗的山和海。

誌謝:紀錄片《餘生》導演湯湘竹先生慨允使用壯美清麗的 Pusu Qhuni 圖檔,企劃黃一娟小姐給予諸多協助,謹此致上深謝之意。

(本文為《少年臺灣史──寫給島嶼的新世代和永懷少年心的國人》書稿選刊:第一篇第四章,獲原作者周婉窈教授授權轉載自《臺灣與海洋亞洲》。文內小標為《Mata‧Taiwan》編輯所加。)

相關故事推薦

 
相關好物推薦

臺灣早期居民沒有文字,鄰近的明朝人如何認識臺灣?有具體接觸後,西文和中文的最早記載,如何描繪這個島嶼及其人群?臺灣「自古以來屬於中國」,抑或明人根本就認為不在版圖之內?

本書是臺灣史學者周婉窈教授有關海洋史與殖民地史研究的集結,收有十篇論文,加上附錄的兩篇小文,共十二篇,編排上分為海洋篇與殖民地篇。海洋篇收有四篇論文,主題依序為:明朝人對臺灣的認識、一五八二年美麗島船難事件、陳第〈東番記〉的介紹與分析,以及明清文獻中「臺灣非明版圖」的例證。在這些論文中,周婉窈教授透過嚴謹的史學方法提出解答,期待和讀者分享。

圖片來源:MaxChu(CC Licensed)

《被出賣的台灣》發表 中譯者啜泣表痛心

$
0
0

台灣教授協會今舉辦《Formosa Betrayed被出賣的台灣》重譯校註本新書發表會,中譯者柯翠園提到翻譯此書的心情時哽咽啜泣,一度說不出話。她說,平常看報紙讀到地震死很多人,會覺得很悲傷,但不會痛徹心扉;但當她一字一句翻譯,讀到自己的同胞被殺,幾乎無法下筆翻譯,因為心很痛。她說平常翻譯一本書,一天可翻幾千字,但此書翻譯竟花她很久的時間,5個月翻譯了11章。

《Formosa Betrayed被出賣的台灣》1965年問世,是第一本詳細記錄台灣戰後史與228事件前因後果的書籍。1946年擔任美國駐台大使館副領事George Kerr,將當時台灣狀況與台美之間互動寫成此書,內容涵蓋228屠殺,被視為具第一手觀察的權威著作。

此書曾被翻譯過幾個版本,此書重譯校註的催生者之一、台教會前會長張炎憲表示,陳榮成曾在1974年結合一些留學生翻譯此書,對當時的留學生圈影響很深,看到此書沒流下眼淚與感動的人很少,很多人閱讀此書後認為國民黨統治台灣很殘忍、屠殺台灣民眾,因此紛紛投入台獨運動。

張炎憲說,40年後重新譯註出版,相當有意義,尤其現在馬英九政府認為台灣是中國一部份或一國兩區,對照George Kerr在1965年出版此書就主張美國政府應尊重台灣人自決的權力、台灣人應建立自己國家、台灣不是中國一部份,不是這樣就是違背台灣人意志、就是出賣台灣,這是此書重新譯註的新時代意義。(吳家翔/台北報導)


台灣教授協會今舉辦《Formosa Betrayed被出賣的台灣》重譯校註本新書發表會。吳家翔攝

2014年02月27日13:49 蘋果日報

巨人臉、透明人、UFO 疑似UFO基地竟藏身南台灣?

$
0
0

文/新聞龍捲風

最近國外知名UFO網站放上了一段影片,拍攝者指出在台灣的墾丁台一線山壁上居然出現了巨人的臉孔!這神秘的臉孔到底從何而來?至今專家們仍苦尋不到答案!

圖/翻攝自網路

除此之外,在2011年,也有警員陳詠鍠在三千多公尺高的嘉明湖,拍攝到一張外星生物照片,照片中的透明狀似剪紙人的高大身影、有蹼的手部,迥異於地球人,相當特殊!由於這張影像專家已證實沒有造假嫌疑,但是怎麼會有這麼詭異的生物出現在嘉明湖,因此有專家推論這就是所謂的「蹼巨人」再加上嘉明湖很可能就是2000年前的隕石或是不明外星物體所撞擊而產生的巨大坑洞!所以,專家推測,這個地方實在相當有可能與外星文明有關連性!

除了有長蹼巨人以及神秘臉孔出現在台灣南部之外,前些日子也有民眾使用GOOGLE地圖搜尋時,赫然驚見屏東加祿堂營區上空有個不明灰色圓盤物體!這會是飛碟嗎?雖然軍方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但不少民眾仍堅信,在台灣的墾丁,有可能藏著一處外星基地!

除此之外,我們台灣的小學生很可能早就可以把外星人開腸破肚了!早在民國72年,位於桃園縣新屋國小頭洲分校的操場竟然發生外一起疑似外星人墜落的事件!當時就讀國小4年級的小學生溫文陽,正在學校操場打掃,掃著掃著突然聽到一聲音巨響,向前一看,竟然發現一個身長約20至30公分的小娃娃從天而降,小娃娃的臉部沒有明顯五官特徵,顏色呈現深皮膚色,全身沒有任何毛髮,也沒有任何裝飾的外表,一點也不像用塑膠或布等所製成玩具。當時這位小學生,溫文陽撿到後隨即交給自然科的一位古姓老師,老師透過顯微鏡觀察其表層組織所得結果是:該物體並無細胞或生物體的結構! 已退休的總務主任向華合說,當時確實看過這「東西」,看起來像玩具娃娃,巴掌大小,摸起來是橡皮筋、塑膠類質感,軟軟的不像有生命!難道真的是外星人嗎?

原文網址: 巨人臉、透明人、UFO 疑似UFO基地竟藏身南台灣? | ETtoday新奇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40305/331500.htm#ixzz2v8vmfm4Y


日治時代宣傳影片《南進台灣》

$
0
0

發佈時間:2013年05月03日
《南進台灣》為日本台灣總督府統治台灣四十餘年的政績宣傳片。片中介紹了台灣的風土、 出產,各州的建設,是日本在發動太平洋戰爭前夕,對日本、對台灣進行宣導「南進基地」 的紀錄片。

參考:【片格轉動間的台灣顯影】http://jplan.nmth.gov.tw/

Click here to view the embedded video.

20140306184652

草泥馬的兩岸是同一個民族!中國人少往自己臉上貼金

$
0
0

33
台灣人原來就是平埔族原住民. 清國以賦稅優惠,要熟番平埔族改漢姓.並大力興學, 以福佬話和客家話授課.平埔熟番逐認為自己是福佬人和客家人. 台灣話即為平埔熟番原住民講的福佬話.台灣客語亦有別於中國客. (地基主) 是台灣專有奉祀. 源自台灣住民. 將祖先埋自家房屋地下. 念祖也求保庇. 願意被清國統治就是熟番. 熟番與生番不是族群 是被統治和不被統治的區分.. 一八九七年日本領有台灣後,做了一次詳細的台灣在住人口調查,「台灣人血統有 94.2%是屬於平埔裔台灣人及原住民裔台灣人」.

林媽利教授,前馬偕醫院輸血醫學研究室主任說,DNA不會說謊,它清楚明白地告訴我們:現在國人有近85%的「台灣人」帶有原住民的血緣。

你他媽的中華冥國還未出生何來固有◎楊以仁牧師

$
0
0

親愛的:聖經舊約「路得記」第一章十六節,記載了一句非常經典名句:媳婦「路得」對著婆婆「拿娥美」說:「請不要叫我離開你。讓我跟你一起去吧!你到哪 裏,我也到那裏;你住哪裏,我也住那裏;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你死在哪裏,我也死在那裏,葬在那裏。除了死,任何事都不能使我們 分離!要是我背誓,願上主重重地懲罰我!」以上這句話,讓我想到自己與我們家族「移民史」。

你身為「福爾摩沙人」最悲哀的事是什麼?至今還在徘迴自己的定位,到底是中國人?日本人?台灣人?美國人?澳洲人?我們如同一隻孤魂野鬼,回不去自己的祖 靈之地。「福爾摩沙人」的祖靈是誰啊?地基主!誰又是地基主啊?就是你生於斯、長於斯、死於斯的「福爾摩沙群島」列祖列宗啊!難道是西岸的中國?難道是東 岸的美國?難道是北岸的日本?難道是南岸的澳洲?錯!「福爾摩沙人」的祖靈,就是「福爾摩沙」地基的主!我們何需要建立統一的「兩岸關係」?莫名其妙!

至今「福爾摩沙人」還在為「該說什麼語言書寫」煩惱?什麼是「福爾摩沙人」的語言及書寫文字?我們有自己「福爾摩沙國」的國語嗎?是華語嗎?日語?漢語? 英語?台語?中文簡體繁體「中國殘體字」?西方傳教士「台語羅馬拼音字」?日本天皇詔書「漢倭奴國王」漢語字?大清帝國「北方官話」滿州北京話?大清帝國 「南方官話」福建閩南話?廣東客家話?或是「福爾摩沙人」已被滅絕「平埔族語與高砂族語」之原住民語?還是台灣「美軍佔領區」海外未合併土地的英語?或是 至今擁有「台灣殘餘主權」的大日本語?

我們「福爾摩沙人」原本是「南島語系」原住民。「大清帝國」以賦稅優惠,要求「熟番」平埔族改漢姓。藉由統治者大力興學,以福佬話和客家話授課。「熟番」 平埔族因而同化,逐漸自認為自己是福佬人和客家人。最後演變成「福爾摩沙話」即為「熟番」平埔族之原住民講的福佬話及客語,有別於中國客的「大清帝國北京 話」。 地基主是「福爾摩沙」專有奉祀,源自台灣原住民,將祖先埋在自家房屋地下,紀念祖先之祖靈祈求護佑。那麼祖靈的語言該是什麼語?台語?什麼是台語?「福爾 摩沙語」!

我們從「大日本帝國」的戶口資料,研究「福爾摩沙人」的背景之別。過去凡是願意被「大清帝國」統治,生活在平地者,就被稱「熟番」平埔族之原住民。而不願 被「大清帝國」統治者,生活在高山,就被稱「生番」高砂族之原住民。所謂平地人與山地人之族群別?熟番與生番之族群別?平埔族與高砂族之族群別?那是「被 統治和不被統治」的區分別,與族群別無任何關係。每 一個統治者,都要求「福爾摩沙人」原住民,學習統治者的語言官話,導致原住民的母語全部消失!反而把統治者的國語當母語,這是身為「福爾摩沙人」悲哀!

愈了解「福爾摩沙人」歷史真相,感受到自己是個「沒有家族姓氏語言國籍身分的福爾摩沙人」!所有家族姓氏語言國籍身分「全部都是假的」,都是統治者的歷 史!就像我們的後代一樣,若全移民到海外?有人生在美國,歸化美國,自然變成了「福爾摩沙美國人」。有人生在澳洲,歸化澳洲,自然變成了「福爾摩沙澳洲 人」。這是唯一能給自己與後代的定位!我們的後代與所有家族的後代,全部都在海外講「英文」了!語言最後變成溝通工具,而不是族群辨別。唯一能辨別族群是 身上留下「福爾摩沙人」血緣基因印記。

目前「福爾摩沙人」使用的「漢字」,並不是中文,亦不是中國文化。因為有「漢字」的時候,「中國」還沒誕生啊!現今「福爾摩沙人」被「中華冥國」統治,繼 續用「漢字」,不表示那是中國字的專利與原創者!「漢字」源是來自「大漢帝國」漢光武帝頒發「漢倭奴國王」金印給日本,金印上刻著「漢倭奴國王」幾個字, 當時日本沒有文字, 日本人就把這幾個字稱為「漢字」。 今天我們使用「漢字」這個詞,就是指「日文」而說! 日本人不稱「漢字」為中文或中國字? 因為全世界有「漢字」時,這個世界還沒有「中國」這個國家!

站在「福爾摩沙」本位立場,中國與台灣之間關係?不是兩岸!我們彼此是「不同國」「不同籍」「不同族」「不同家」「不同人」!過去「福爾摩沙」統治者們, 無論是荷蘭人、西班牙人、鄭氏海賊、滿清人、或是「大肚王國」自己人,都沒有完全征服整個「福爾摩沙群島」,獨獨只有「大日本帝國」天皇,建構一個完整 「福爾摩沙」台灣主權。那時候的「中國」還未出生呢,當時的「台灣與日本」「漢字」文化,都比「中華冥國」更先進優秀與文明!有「台灣與日本」時,「中華 冥國」還未出生啊!怎能說是你他媽的?你怎能說台灣是「中華冥國」固有領土?何況「中華冥國」憲法的疆域範圍,不包括「福爾摩沙群島」!

作者:楊以仁牧師













2014年02月楊以仁牧師心靈語錄

2014年2月14日星期五

日本時代哪來的漢人打棒球?◎蕭泰雄

$
0
0

1947559_634254583289722_1503304660_n
中國人寄籍的戶口籐本見過嗎?
1895年之後,日本總督府,在台灣做一全面性的戶口調查,
動用日本人類學者及懂漢文的台灣人約一萬多人,徹底調查台灣人口以及族群的分佈,
當時的調查之詳細,不輸現今林媽利醫師使用的DNA檢測。
日本人類學者是以族群為中心,將族群的語言以羅馬字拼音,
再以漢文譯註,來考台灣人的母語,所以當時人種驅離是很嚴謹的。
將在台灣的清國人驅逐的很乾淨,完全不懂『福』語或『廣』語的台灣人,在
戶口籐本的種族欄內至註明『熟』。
當時不願回國的清國人,至1905年12月31日在台漢人正確數為8083人。
總督府後來發給這些人『華僑證件』,識別為中國人,後來這些人也逐漸回國。

日本總督府後來為加速南進政策,才自中國進口奴工來台灣建築鐵路,
人數約四萬多人,這些人,集團性的散居在現今的鐵路沿線。
中國進口奴工來台灣建築鐵路,人數約四萬多人,
都是仲介公司集體辦中國護照入境的,入台後集體辦寄籍。

1905年12月31日在台漢人正確數為8083人。在台灣怎會有中國人。
日本人將在台灣的清國人驅逐的很乾淨,完全不懂『福』語或『廣』語的台灣人,
在戶口籐本的種族欄內註明『熟』。
懂福佬話的在種族欄註明『福』,懂客家話的在種族欄註明『廣』。
是總督府為方便調派『台灣軍伕』,在戶口籐本的種族欄內註明,
方便調派台灣人去統治福建及廣東。

日本時代的台灣戶口謄本是大清國民就註明《清》
可以推翻 所謂的「日本時代戶口謄本的《福廣》 就是中國人」的謠言。
日本時代的戶口謄本 註明 福、廣 表示忘了母語只會說閩客語的熟番 不是支那人
如果日本時代戶口謄本 註明《清》這才是支那人

中國人寄籍的戶口籐本見過嗎? •這份資料太重要了

10015156_634254649956382_1741291628_n

國民黨為了方便統治,滅了平埔族史,謊稱平埔族已經消失

$
0
0

來源:潘智仁的facebook

529605_496868843694964_1114852974_n

日本統治初期 只有熟生番才有資格選擇
要不要當日本國民
大陸人沒有選擇國籍之權利,必須回國

《台灣第一份人口統計資料》
◎ 蕭泰雄
日、中甲午戰爭所簽訂之「馬關條約」後,
清光緒朝還專門下了一道聖旨:
「台省大小文武各員,並著唐景崧令陸續內渡。」
戰敗國人民,必須離開台灣,
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日本戰敗,日本人必須離開台灣一樣。

一八九七年日本領有台灣後,
做了一次詳細的台灣在住人口調查,

首先劃清外國人之定義:
「現在本島之外國人,
係清、韓、英、獨(德意志)、露(俄羅斯)
、澳(奧地利亞)、西(西班牙)、
蘭(荷蘭)、葡(葡萄牙)、
諾(那威)以及北米合眾國等人。」

將清國人歸類為外國人後,
再來區分本島人與清國人:
「凡於國籍上日本人與外國人之界限,
依國籍法而解決
其間不容有一點疑問也,
雖然至於日本人中之本島人,
與外國人中之清國人之界限,
不得不多贅一言。
…如土著清國人願由本島退去者,
須於明治三十年五月八日以前,
呈稟方可,

如不於該日以前呈請退去之土著清國人,
概應編入於日本國籍,而得為日本人之分限也…。」

為台灣現住人口統計冊說文解字之漢譯戶口調查記述報文中
很清楚說明之,
即土著清國人(即平地平埔族人及高山原住民)
才有選擇國籍之權利,
漢人已定位在外國人之列,
沒有選擇國籍之權利,必須回國。

1905年發布台灣在住人口是台灣有史以來
最精確的第一次人口統計資料,
當時台灣總人口數,
本島人297萬9018 人,
內地人(即日本人)5萬9618人,
外國人8223人,
而清國人在外國人所佔的比例為98.3%,
依此計算1905年12月31日在台〈漢人〉正確數為8083人。

這也是近幾年有「台灣人血統有 94.2%是屬於平埔裔台灣人及原住民裔台灣人」之主張者,從歷史文獻看是有依據的。

賴浚騰:按照數據分析,1932年中華民國駐台北領事館,登記島內的華僑(中華民國人)3萬多人,當時台灣島上約有6百萬人,扣除3萬多華僑,其他登記在台灣總督府戶籍單位不就是的大日本帝國國民.

563743_496870697028112_1588941793_n

潘智仁:

字放大給您看
先看日文再比對中文
照理來說日文應該在上面 中文才是翻譯
因為照片是日本時代 拍攝 中文應該在下面

《漢人大量移墾台灣這些字眼》
根本就是國民黨時代加上去 的 日文部份並沒有這樣寫

•潘智仁 《漢人大量移墾台灣這些字眼》
根本就是國民黨時代加上去的日文部份並沒有這樣寫 6小時前 · 讚 · 3
•HuiChen Hu 中文的目的是要把日本的建設,移植為是清朝時代支那人的建設。 奇怪哩! 清朝時代支那人,為什麼在台灣的建設都是日本風?
為什麼在它們支那,都不蓋日本風?
看丟鬼!
•Yosh Shimoi 中文的文章和日語的文章不相符。

潘智仁 回Yosh Shimoi
此書 二版1994年1月 定價台幣2400元 我比這更早之前就在研究台灣史
•當時就懷疑 書局的台灣史 都在配合政令做修改 ○ –裏面有非常多的 日本時代的照片
•—因為書本有版權 我不能全部po出來 僅取2篇討論—- 書名叫做台灣回想
•所以如果有心研究台灣史 最好是購買日文版 戒嚴時代出版的書必須經過新聞局的審查
•以前我花了很多時間 最後竟然發現只要牽涉到種族國家相關 都是令人懷疑 不是事實

Viewing all 13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